构建阅读共同体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构建阅读共同体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构建阅读共同体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xx年工作要点》《滨州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20xx年工作计划》《关于成立惠民县“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通知》整体部署,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我校教师教研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新活力,经研究,决定成立惠民县第二实验学校“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旨在深化小学部各学科组建设,引领青年教师快速发展,为我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整体提升和优秀教师、名教师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二、总体目标和思路
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胜任型、特色型、专家型教师。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商文革
副组长:韩小雷
组员:薛薇各学科教研组长
五、具体要求
(一)活动形式
利用钉钉群、微信群等线上教研,现场教研、学习等线下交流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鼓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开展多样、高效活动。
(二)活动启动及开展时间
各学科教研组长根据学科自身情况确定。
(三)活动主要内容
围绕学科育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作业改革、小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基本功等学科专业内容以及小学教育教研通识知识与技能开展活动。
(四)职责分工
“学共体”全体成员每学期须完成以下任务:
1.围绕各阶段活动主题积极参与学科教学研究和讨论,分享心得,资源共享。
2.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小论文(1500字左右)、一篇质量较高的课时教学设计、一个质量较高的课时教学课件、一次质量较高的作业设计。以上任务可以结合各阶段主题活动完成,也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有感而作。
3.由教研组长指定或教师推荐,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书籍,并以课件或文字的形式分享读书体会(教育理论、随笔或教育通识方面的书籍均可,也可以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此外,“学共体”成员职责分工如下:
1.学科教研组长:拟定学共体阶段活动主题。
2.“学共体”学科教研组长制定学科“学共体”实施方案及20xx.7—20xx.7年度学习计划,安排阶段教研任务、线上线下学科教学研究答疑、引领通识理论及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汇总每学期“学共体”学习材料报教学发展中心。
3.“学共体”成员:服从安排,按时参与各项活动,积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六、学习计划
月份
活动内容
20xx年7月
成立学校各学科“学共体”,各学科制定计划
20xx年8月
假期教师自读书活动及各学科“共同体”钉钉群交流
20xx年9月-—11月
1.围绕各阶段县教研室活动主题积极参与学科教学研究和讨论,分享心得,资源共享。
2.“学共体”成员磨课,不断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3.课时教学设计比赛
4.优质课时教学课件展示
5.优质作业设计展示
20xx年12月—2月
1.优质小论文(1500字左右)评选2.组内师生共读一本书
20xx年3月—7月
1.围绕各阶段县教研室活动主题积极参与学科教学研究和讨论,分享心得,资源共享。
2.“学共体”成员磨课,不断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3.课时教学设计比赛
4.优质课时教学课件展示
5.优质作业设计展示
构建阅读共同体方案 篇2
今年,县局工作计划中,有关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课堂教学效益上,追求高效和有效,减少低效无效负效,努力实现当下分数和未来素质的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群体和个体发展的统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教师合宜的、有效的、高效的备课是基础,要实现师生的均衡发展,学生的分数和未来素质的共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因此,我们把研讨备课中的难点和探讨上课中的困惑作为本学年的教研重点,拿在手中,放在心上。20xx年,我们小学数学工作室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和预习作业的设定,为全县数学教师的备课以较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20xx年,我们将进一步研讨教学流程的设定,为老师们的备课和上课尽力做好服务。为了更好的凝聚我县小学数学骨干力量,真正实现让内部资源“合”起来,让热点资源“亮”起来,让优质资源“动”起来,让个性资源“活”起来,我们再次优化绛县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目的在于关注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寻找突破的方法,构筑数学教师思考与探讨的交流平台。
一、标准: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共同体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能真正反映一线教师的心声,为老师们排忧解难,特制定出共同体成员的基本条件如下:
1、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服务;
2、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教研、组织能力;
3、教学成绩较为突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具有较浓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强。
二、职责:
根据调研情况,特制定出如下共同体成员职责:
1、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片内、县内教研活动。
2、积极参与编写教案,修改、完善、整理教案,并及时上传。
3、收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三小”研究活动,并及时上传。
4、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总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5、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搞好学科组建设,争创一流学科。
三、成员:
组长:
成员:
四、计划:
1、修改不足,完善提升。
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老师们用小学数学工作室中发的教学目标和预习作业中的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日臻合理。
2、深入课堂,总结模式。
在本学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小学教学中融入学生展示的有效途径,探索学生在课堂中彰显主体地位的措施,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3、了解教情,确定内容。
认真分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材,确定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了解教学中的困惑,根据这些信息,每单元定出两节课精品教案的内容,一至六年级定出约九十课时的`研讨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教研。
4、任务分解,形成初稿。
学期初,把确定的精品教案的内容分到各中心校,各中心校成立自己的教研共同体,集思广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精品教案的初稿。
5、再次研讨,形成定案。
各中心校带着研讨初稿,在县教研室统一组织下,再次组织研讨,对初稿进行补充、修正,形成比较合理的精品教案,发到绛县教育信息网之小学数学工作室中,供老师们参考。
6、专题研讨,提升能力。
针对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以提高老师们对次类内容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避免无效和负效的现象。
五、时间
三月:确定精品教案内容
修改教学目标和预习作业
继续进行“三小”研究
形成精品教案初稿
四月:修改精品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至网络
总结高效课堂模式
统计与概率专题研讨
五月:修改第二次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之网络。
收集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解答后发之网络。
构建阅读共同体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政府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政府“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平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平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平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习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习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习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习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展现精彩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平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贾建飞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童欢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唐旻祎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徐湘如
构建阅读共同体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争先创优。以我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办学宗旨为指导,创建“健行教育”下的教师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健行教研共同体”。“健行教研共同体”涵盖各个学科,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奠基引航。
二.总体目标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科教研机制;营造团队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建立开放有序,骨干辐射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组长:李坤义副组长:陆萍组员:侯德辉、黄超、苗荃职责:制定并审核共同体各项制度;参与各共同体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专题、课题成果审核;协调解决工作中2的诸类问题,确保共同体健康有效发展;考核评定共同体。
(二)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组成1.校级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数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语文“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英语“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道德与法治“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科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综合实践活动“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信息技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心理与健康“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2.专职学科教研组“健行教研共同体”音乐“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美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体育“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
四、工作要求
1.共同体成员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共同体成3员是学校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赛课活动的“智囊团”、“备课组”。在指导教师赛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全程指导,按照分工完成各项任务。学校按规定根据参赛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予共同体成员相应教学获奖赋分。
3.共同体成员优先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或者专题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进行汇编。
5.教研共同体每学期要举行2次共同体研讨、交流、展示活动。每次活动要能体现本组的特色。要及时收集过程性的材料,汇编成册,留存归档。
五、考核评比
1.组内考核。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本组本学期考核办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组长及骨干教师上交对成员的指导记录和对成员的评估意见。
2.校内考核。学校“健行教研共同体”领导小组根据本学期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对每个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30%比例评选校内优秀教研共同体。被评为优秀教研共同体的成员教师在学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赋分考核总分中加14分。
3.每学期共同体成员分别进行总结和汇报交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