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
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
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只有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的来说,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
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五、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用自己全部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2
我作为一名一般老师参预了一年一度的学区组织的暑期老师培训,本次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加强老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老师队伍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从而整体强化老师队伍的执业力气。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学习各种文件和会议精神,以及听专家报告都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在此,我总结了这次学习的体会和收获:
一、训练就是爱
首先,训练的本质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训练,既然选择,就必需宠爱。宠爱训练工作,是一名老师从事训练工作最基本的动力,只有宠爱,才能进取,才能创新,才能奉献。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以爱来浇灌祖国的花朵,本着“一切为了同学,为了同学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同学”的训练原则,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同学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培育,关怀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健全的共性。不以成果作为衡量同学和训练效果的唯一标准,正如市训练局张云飞局长所讲,我们每个老师手上都要多几把尺子,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孩子,只要你会用尺子,学会真正地用心去衡量,你就会发觉他们的可爱之处,甚至是可造之才。因此,我们要与同学建立一种公正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内心关怀每一个同学,敬重他们的人格,用心去发觉和开发每一个同学的潜能。或许将来的牛顿,将来的爱因斯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其次,对同学的爱也是师德素养的一种体现,崇高的师爱就是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应当关怀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共性孤僻,成果稍差的同学。要以足够的爱心去关怀他,要以恒久的急躁去辅导他,要以母亲的细心去关注他。多一点关怀,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急躁,少一点埋怨。“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用爱心、急躁和关怀来关怀他们树立信念,提开心而兴奋趣,从而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问就是财宝
一名老师的学问储备量直接关系到训练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特点,一要不断地学习和追求新的学问,学会创新,主动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个人修养,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用“一眼泉”来给同学“一碗水”。二要以身作则,领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言行对同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应此,老师应当时刻为同学做好榜样,榜样的力气是无穷的,只有当好榜样,才能受到同学的敬重,得到同学的爱,才能有效地促进对同学的管理,从根本上提高训练教学的质量。所以当老师有了丰富的学识和为人模范的言行,才能让同学恒久地受益于这两种财宝。
总之,作为一位人民老师,我们就不能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必需从思想上提高觉悟,从业务上狠抓素养,从师德上加强修养。用凌校长的话说,就是要本着职业良心,一切为了同学。用爱去感化同学,用人格去感染同学,用魅力去影响同学,用行动去证明我们可以培育出明礼、诚信、守法、自尊、自爱、自信,具有创新力气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3
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工作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个性是此刻在进行二期课改,这对我们新教师更是一个很大的考核,我们不仅仅要对一期课改有必须的了解,还要遇上二期课改的步伐,不断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对此,我有一点小小的感受。
其实在幼儿园展开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可能性最大的。人们都说幼儿教师是多才多艺的,确切艺术能升华人的精神,改变人的行动,个性是他对右脑功能地提升与开发,使人获得了创造的思路与灵气。所以幼儿教师在师范中知道的艺术教育、艺术熏陶对实际工作有着解冻思维僵化、拓展思维方式、激发创造灵感的作用。而且幼儿园是离高考指挥棒最远的地方,这就不会产生应试教学。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又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使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状态,结合季节、主题、幼儿的爱好来选取教学资料,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活动。
我认为,二期课改最重要的要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第一,要创设民主氛围,让教师敢于创新。创设民主氛围是指创设营建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运用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建立一个同等、尊重、友好、与积极的心情状态,使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一个驰骋的心理空间。这时他们的思想是开放的,思维是活跃的,会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她有足够的安全感,即便说错也没关系。因此教师容易产生个性流畅的特殊的思维,容易产生灵感。创造需要无拘无束的气氛;创造,要求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呼吸。
让园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少一些严格,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束缚,多一些尊重。这样教师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遭到感染后容易对创造性的教育产生爱好,处处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要组织安排,让教师善于创新。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所以创新要求组织指定的计划务必具有必须的弹性,给教师留有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教师的每个工作安排的十分紧凑,那么就没有时间进行摸索、探索,创新的构想也无条件产生。要认可每一位教师的才能并充分发掘潜伏才能,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构成协力,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性和效益,使她们自身价值得到较好实现,个性得到充分发挥。重视学习让教师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超出的潜力。即不断获取百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学潜力以及不断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并在教育中积极运用的潜力。
这是由于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是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知识是否渊博,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中幼儿园教师多数是中师毕业,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一状态与当代幼儿园因信息渠道增多而智力发展加快,知识面增宽的现状构成突出矛盾。因此园长要激活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务必为教师创设学习的条件。如;开设讲座、专家指导、看书活动、学历进修、教学练兵、外出学习观摩等等。
幼儿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其他科学一样日新月异,幼儿园教师要跟上时期发展步伐,事实创新教学,务必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超出。最后,要科学公道的评判,让教师乐于创新。激发教师创造的情感,务必建立科学公道的评判标准。创造力是人皆有之,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知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由于个人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其创造开发的早迟水平的高低则有所差异。要善于发觉教师的闪光点,不轻视教师的点滴创造。要运用情势多样的的鼓励机制,培养教师的创造意志。还要常常向教师提出中等程度的成绩目标,常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作详细具体而及时的反馈,不断加以鼓励、强化、纠偏,构成对工作稳固的热情,从而鼓励教师的创造意志。要引导教师自我观赏、自我鼓励,增强创造的动力。由于自我观赏、自我鼓励是创造动力的源泉,也是情感智商的主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创造的世纪。
创造是艰巨的,创造也是快乐的,创造更是无止境的。培养一支有创新意识的、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时期的需要,是教改的需要。只有领导不断更新管理体会,才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的确学生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们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