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励志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励志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员工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盐业职工,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今天,在座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年轻的员工。我想问大家一个总是你为盐业的发展壮大作好准备了吗?也许你会说,我,一个平常老百姓,我们能做什么?那些都是领
导的事情。在这里,我要大声地说:你错了!在盐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你我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我们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必将成为盐业事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矗
人的一生,谁不渴望事业有成,谁不渴望创造生命的辉煌?以前,我总认为所有壮烈的言辞和举动,都要有轰轰烈烈的理由,“奉献”、“牺牲”这些被弘扬的旋律,被高唱的凯歌,离我们这些普通人太遥远。可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志,看看与我们朝夕相处却视而不见的“平凡人”,我,深深的震撼了,没有惊天地的壮举,也没有辉煌的业绩,只有一批为盐业事业,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盐业人。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个人生目标,总要有个发展方向,再说得朴实点,就是要有个谋生的依托。我们,既然把盐业作为终身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就像鱼儿爱大海,就像禾苗爱春雨!怎样才能体现这份爱,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呢?我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奉献。有句口号说得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搞好每一项维修,做好每一次巡检,填好每一张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这就是奉献!
如何才算爱岗,如何才算敬业,如何才算奉献呢?
也许有人会说,人之初,性本情,能修炼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境界,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我要说,非也!有一句俗语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与蜗牛。虽然我们不能人人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但我们至少可以像蜗牛那样凭着自己的耐心默默前行。就以我们盐业为例吧!过去多少老盐业职工为了盐业沤心沥血,鞠躬尽瘁,汗水染白了双鬓,无私的奉献得了大家的敬仰。大家也知道,前几年我们盐业真是举步为坚,工资发不下来、福利没有了,奖金更无从谈起,有的家里甚至困难到无米下锅的地步。可是车间的机器依然在轰鸣;发运的列车依然在前进;生产依然在继续着,难道这,不可以说是一种奉献吗?去年我们盐业遇到了大好时机,迎来了盐业的奏,生产任务一加再加;劳动强度一提再提,有的岗位甚至出现了24小时连轴转!民工没有了,职工上!职工累倒了,干部上!经过领导职工的一起努力,我们胜利的完成了生产发运任务!这不也是默默奉献的结果吗?这些,就是无私奉献的典范,这些就是爱岗敬业的榜样!比比这些,想想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呢?
什么是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想念许多人在思考,许多人在追求,也有许多人感到困惑迷茫。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所在。我不想讲空泛的理论,也没有过高的奢望。我人价值观其实很简单:诚心诚意,尽职尽责,干好每一件份内份外之事,如果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一声赞许,就足以使我欣喜万分,就足以使我乐此不疲。也许有人会讥笑:真是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我不想反驳,但也不会改变初衷。因为一个人的价值,靠自己追求实现。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好普通的价值,那么,无数个平凡就成了伟大,无数个普通就成了非常,就能实现盐业事业的兴旺发达,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盐业事业的精英和栋梁,我们,既然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既然投身这一事业,就应该不负时代的重托,不负事业的期望。再过十年、二十年,当我们回首往事,就会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盐业事业,终生追求的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感到无比自豪!感到无尚荣光,朋友们,让我年轻的生命因奉献而辉煌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励志演讲稿 篇2
尊敬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面对XX年,希望大家更加进步,希望大家更加健康,希望大家更加热爱生命,更希望大家活出人生的灿烂来。
又一年匆匆忙忙地快要结束了,匆忙得来不及数一下我们的脚步,匆忙得来不及听一下我们的足音。我们开始检点自己的日子,发现岁月如流水一样偷偷滑过,我们拼命想抓住点什么,却了无痕迹。就像一片白云从空中飘过,就像一片树叶在秋天落下,XX年的日子就这样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日子,在一年内,没有谁的日子会比谁的多,大家都拥有365个日日夜夜。但365个日日夜夜给每一个人带来的是不同的收获和感受,不是因为日子不同,而是因为人的不同。
对于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计算方式。有的人以一年挣了多少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以一年交了多少朋友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以一年读了多少书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以一年旅游多少地方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合算、更加有价值。
清点一下自己的日子,也许对我们未来的岁月会有好处。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在XX年,我们多少次抬头看过蓝天白云,多少次注视过月亮的阴晴圆缺,多少次在黑夜里数过天上的星星,多少次听过雨声风声落在屋顶的声音,如果没有,美丽的大自然对于你是不存在的。
让我们再来算一算,在XX年,你有没有读过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有没有朗诵过让自己流泪的诗歌,有没有学会动人的歌曲哪怕只对自己唱,有没有写过真情的文章哪怕只让自己欣赏,如果没有,深刻的人类情感对于你是不存在的。
我们还要继续算下去,在XX年,你有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使你终生受益,有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做得尽善尽美,有没有认识一个良师益友成为你的榜样,有没有面对困难或失败挺立起哪怕一次脊梁,如果没有,生命的成长对于你来说是不存在的。
也许我们能够为自己找到借口,我们的工作太忙了,我们的应酬太多了,我们的处境太难了,我们的住处太吵了。但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允许你找借口,它不会因为你有借口让你再活一次。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生命只有一次机会,我们能够活得更好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励志演讲稿 篇3
责任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对亿万苍生的责任与担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整个蜀国的责任与担当;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华夏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心系责任,行于担当。“事不避难,责任在心,担当在行,奋勇向前”。xx年离开象牙塔的我有幸成为一名国土卫士,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年多来,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职工还是荣升为中层干部,我始终鞭策自己“做一个尽心责任、勇于担当的人”。
地灾防治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基层地灾防治公职人员,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曾徒步五个半小时只为破除一个“地灾谎言”;加班加点只为做细、做全、做实各项群测群防工作;电话不断只为不厌其烦告知连群众自己都能倒背如流的地灾防治注意事项。哪怕受到的是群众的不理解、不耐烦,我依然乐此不疲。因为面对地灾防治工作,宁愿听千万次的骂声,也不愿听一次哭声啊!
“每一处地灾点必须走到、走全。”这是一代代万源国土人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不会忘记,为掌握因“xxx特大洪灾”而陡增至数千余处地灾患点的第一手资料,国土人顶着烈日酷暑,踏着烂泥地深一脚浅一脚的奔赴各地。塌方阻断了前行的道路没关系,有坚毅的步伐;磨破了脚没关系,有装满衣兜的创可贴;汗水迷了眼没关系,有布满结晶体的衣袖;荆棘掩盖了灾体没关系,有手脚并用的爬行!搞地灾就要甘当“山耗子”、“泥腿子”。
中国“地质之光”李四光是我的偶像。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亟需石油能源时,67岁高龄的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以他自创的地质力学为理论基础,指出石油勘探工作应该打破“偏西北一隅”的局面,“到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坳陷带找油”。
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勘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时至今日,这依然是那个时代最振奋人心的标志性图景。是什么让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能够孜孜不倦地为祖国寻找石油,正是铭记于心的责任和为国分忧的担当。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责任,言行中都折射着一份担当。学生有学习知识的责任和担当,老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担当,作家有笞恶扬善的责任和担当,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和担当。责任和担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我们的队伍中不乏抱着“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不愿负责,不敢担当之人。
忽视国家所赋予的岗位职责,对工作松懈,遇问题推卸责任,上班玩游戏、逛淘宝,下班觥筹交错,打麻将...没有丝毫的主人翁精神,没有责任担当意识,这就是极大的失职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责任,讲担当,无需豪言壮语,无需惊天壮举,只需我们放眼当前,从本职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我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励志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只管付出,不望回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对人性心理的一种扭曲。
其实,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回报的期望值也就越高。当然,这种付出和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的话,至少人的心理是会失衡的。至于那些曾经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却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就一定是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了。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显示自己的大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说出自己付出不望回报的话,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报的酸溜溜的潜在心理,这就好比为爱付出了很多,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爱的回报一样,毕竟苍白的言语难以遮掩不平的心灵。
我想,这只不过是难以得到回报或根本得不到回报时的一种说辞而已,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试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话,那么,当其得到爱的回报时,他是否还会再向对方说出——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但并不希望得到你的回报,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的,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给我爱的回报,这一点还是请你考虑清楚的话呢?我猜想,面对这种情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因为,毕竟付出了爱就总想得到爱的回报。
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回报的。至于后者——那些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质再高,恐怕也是由于付出不过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认为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这就好比给老弱病残让座,给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样,当为而为罢了,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那么,他也会产生渴望回报的情结的。其实,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譬如:帮助别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感谢,为别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报等等。既然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态表现,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彼此的这种心理需求,使我们彼此都能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
这样做,于人于己皆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想想看,如果别人为自己付出了,而且自己又心知肚明,可就是无动于衷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往往是会产生一种负疚感的,而且这种负疚感的折磨恐怕是不会亚于心理失衡的。所以,能给别人的付出以回报的话,最好就给予别人回报;如果不能给予回报,最好就不要接受别人的付出,或许这样的拒绝会对别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小伤害总比以后可能造成的大伤害要强得多吧。
过去,我们常常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甚至还提出了“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道德准则,这都没有错,因为这种道德准则其实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于是否“涌泉相报”,这似乎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至少该有“报”的表示。“报”了,我心坦然;“报”了,彼心平和。当然,这种“报”指的是积极意义上的回报,与“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无关。
总之,就常人的心态而言,如果在付出的时候能少一点回报的期望,多一点“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得到回报的时候少一点对等的要求,多一点满足的情感。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活得更加开心快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