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微文呈现整理的医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医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我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全乡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好效果,现将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慢病防制指导思想
20XX年我乡大力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病防制工作,并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心理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辖区慢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不断提高慢病防控工作功能
结合上级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慢病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确保医务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紧紧抓住辖区居民关心的慢病问题。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改进办事程序、服务方式、管理制度,尽最大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让大家满意。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改进办事程序、服务方式、管理制度,尽量大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让大家满意。进一步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文明新形象。
三、慢病防制的内容及措施
1、上半年我乡共计管理高血压患者1558人,糖尿病患者345人,随访率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目标。
2、强化慢病防制工作,为了加大工作力度,提高质量,推进慢病防制的规范。成立慢病领导组。乡卫生院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各户积极宣传慢病防制工作,开展各项慢病防制工作。形成了一个上下贯彻、快速互动的信息采集网络,尽力促进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医疗费用的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的经济能力有限并且相对固定,和其相对巨大的医疗需求之间构成了矛盾,这就需要优质经济的服务,而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是最佳投入效益的干预,加强慢病管理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及时纠察批漏。定期开展自查工作,严格按照区疾控中心的要求,对慢病各项工作举行日常自查工作,及时纠察纰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积极改正。
5、定期宣传、培训慢病知识。针对不同阶段居民健康状况、热点咨询问题,我们定期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向广大群众传递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其他慢病的防治知识,带领着居民群众,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规范化管理不强、卫生室医务人员的水平有待整体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宣传培训活动有待进一步拓展等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疾控机构科学规范管理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慢性病预防控制服务的新功能,努力开创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局面。
医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2
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xx年上半年慢病科工作总结
20xx年,慢病科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在县卫生局、中心领导的支持及各基层单位积极配合下,积极完成省、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要求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全县人群的健康档案,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重性精神病人,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血压、糖尿病、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情况
截至20xx年5月31日,全县高血压、糖尿病、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管理情况如下:其中高血压建档管理28216人,规范管理27519人,规范管理率;糖尿病建档管理3018人,规范管理2878人,规范管理率,65老年人健康管理35169人,对纳入管理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随访,大大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情况
(一)、组织管理与制度保障
1、成立组织
(1)重性精神病管理领导小组
(2)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专家指导组
(3)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督导组
(4)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应急医疗处置组
2、制定相关实施方案、计划、制度等
为了有计划的开展工作,特制定了xx县重性精神病管理实施方案、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排查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和流程以及确定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数据质控员和业务管理员。
(二)、精神病病人管理
截至20xx年5月31日全县管理精神病病人978人,规范管理927人,规范管理率,符合国家重性精神病数据收录条件患者970人,并已按要求完成录入工作。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
(一)、组织保障
1、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制定了《xx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xx县2011-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方案》。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卫生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卫生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建立了卫生、教育、民政、财政、文化、广电、体育等多部门工作协调制度,各成员单位设有联络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职责。
医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日新月异,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有地下转而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变隐匿、并发症多、致残性高等特点,严重危害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成为当今社会沉重的负担,为了预防慢性病的长期危害,防止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我院把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个重心开展工作。现将我任期内的工作情况做一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慢病防治指导工作。
大力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为重点的慢病防治工作,并结合控烟、控酒、控制体重、调节饮食、心理干预等具体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传与促进,并开展了分别以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为重点的科普讲座以及健康知识讲座,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进行随诊、随访工作并指导患者用药,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做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辖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筛查慢性病。
我乡于20xx年全面开展全乡26个行政村的居民健康档案创建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组织院内专业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在全乡各村卫生室为村民开展免费体检工作,体检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呼吸、脉搏、血压;化验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血脂、B超、心电图、胸透;
咨询体检人员既往病史、饮食、运动、吸烟、饮酒情况,根据体检结果,诊断其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已诊断为慢性病或体检发现慢性病的患者,在其档案袋上分别标注: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并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病管理规范中。经过健康体检,发现高血压病人1429人,糖尿病病人304人。这说明我乡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发现率低情况,今后还要加大宣传,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和筛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让高血压病人主动测量血压、测血糖,让农民群众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人生观、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
三、慢性病患者登记工作。
根据各村卫生室慢性病登记情况,收集整理并统计慢性病患者人数,高血压人数为3268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45%,规范管理率54%;糖尿病人数为1173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39%,规范管理率55%。但从居民健康档案的以前的统计结果来看,高血压人数为3130人,糖尿病人数为1104人,这说明我们以前的登记人数有点保守,统计数值偏低,没有做到及时发现,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漏洞,各种机制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建设,保障慢性病患者登记及时准确,确保慢性病患者及时纳入管理。
四、实施门诊首诊测血压。
根据《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对全乡3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第一次到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对第一次发现血压>140∕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以上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并将其纳入慢病管理中。
对>130∕85mmHg,<140∕90mmHg的高危人员进行三次跟踪随访,并进行健康指导。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根据上级指示,加强了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的执行力度,并作为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年度工作考核中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有力促使门诊测血压人数明显提高。
4,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响应上级号召,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对全乡的乡村医生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知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居民健康素养等。通过培训,增强了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识,推动了慢病工作的进展。
五、按时随访,并规范填写随访记录表。
慢性病病程长,并发症多,而且需要长期服药,所以随访工作是慢病管理中的重点,随访方式可选择门诊、家庭、电话,了解患者症状及生活方式改变,测量其体重、血压、血糖、心率、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了解患者服药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
(一)、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工作: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统计:
符合下列标准为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肥胖或超重;
(2)吸烟;
(3)长期大量饮酒;
(4)高脂血症;
(5)高血压、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等。
对于符合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统计,总统计人数有815人。下一步将逐步增加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并做好登记工作。
俗话说“病从口入”,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等都会对高血压产生影响,我乡部分居民的还存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对高血压的认识不够,对配合我们开展随访工作也存在不配合现象。为此,我院全年组织12次健康讲座,调动临床医生巡回到各村去给村民讲慢性病防治知识,老年人保健,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妇女儿童保健,医院配有手提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方便。
(二)、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我辖区共检出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139人,检出率4.3%;
管理重症精神病129人,管理率93%,全部登记在册,并建立、建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档案和网络登记,无一例漏登管理病人;
每年对精神病病人根据分类随访:病情稳者三个月一次;
病情基本稳定者一个月一次;
病情不稳定者两周一次随访。我们采取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两种形式,全面掌握全乡精神病患者的基本情况。配合专业机构上门给重症精神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加强了对患者病情的控制,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六、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窗体顶端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民族素质;
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我院通过发放油壶、盐勺、BMI尺和《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健康知识小册子等综合干预措施,达到控制体重的增长。高脂血症患者应积极通过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方式控制血脂,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通过指导大家如何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为居民设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结构,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根本依据,促进减盐、控油平衡膳食健康行为的形成,有效防控措施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慢病高危因素。
2?不吸烟、不酗酒的健康教育慢病的很多危险因素是共同的,如吸烟、过度营养、缺乏体力劳动、精神过度紧张等。吸烟和饮酒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死因。要解决群众的保健问题和有效控制慢病的发病率,仅靠扩大医疗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自觉加入不吸烟、不饮酒的队伍,才是预防和控制慢病的有效手段。
3?适量运动的健康教育由于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不断减少,加之缺乏户外锻炼,易使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血压升高等慢病恶性循环。体育锻炼可使紧张的精神放松,慢跑、散步、游泳等均对稳定血压有很大好处。基于此宣传发动群众适量运动,积极参加全面健康活动。
4?保持心理平衡的健康教育精神和情绪紧张且应变能力差、心情孤僻和心理适应能力差等是慢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如社会、家庭生活引起的精神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挫折等导致的长期消极情绪会引发抑郁症,也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烦躁、暴怒等情绪创伤或波动,都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健康教育中,重视身体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的促进和提高慢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
七、工作心得体会。
我从事慢病防治工作已有八年,八年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所负担的责任重大,慢病工作任重而道远,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对于健康的需求和渴望,从工作中我了解到农村慢性病发病率高,患者服药和疾病治疗很不规范等状况,存在问题有生活方式不健康,治疗不及时彻底,服药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对农村慢性病患者加强有效地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和治疗的依从性至关重要,也是控制慢性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的关键所在。
目前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现状仍是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和三不(不愿意服药、不难受时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促使其积极规范的治疗,提高自身健康维护能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病及进展。在农村,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存在极大的盲目性,通常有这种情况,患者同一类的药物同时吃好几种,有的人复方制剂和其他类降压药同时使用,这无疑增加了不良反应,而导致降压效果不明显或血压波动太大。不少农村病人认为“久病自成医”凭着感觉自行增减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常常导致血压骤然变化,甚至引起反跳性高血压及心绞痛等严重后果。
八、工作展望。
在以后的慢性病工作中,要立足实际,解决实情,发挥实效,加大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继续探索实用、可行、有效地符合本地农村的规范管理模式。完善各项工作记录,加强管理,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为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慢病的管理工作开展,积累经验,真正为群众解决解决病痛。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新高度,增强辖区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全民健康运动全面开展,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健康官庄做出贡献。
医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4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通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网络,广泛开展“卫生进社区”活动,积极而努力做好社区内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下面将我镇今年以来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我镇改变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模式,成立由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5个团队,彻底的改变过去以坐堂为主的模式,以团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和坐堂门诊相结合的'模式,定期或不定期派人下社区主动上门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签定保健合同、开展巡诊、慢性病随访等服务。针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知识讲座。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制定慢病干预措施,以团队服务模式开展指导,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同时督促慢病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及必要的眼底、体格检查检查。
今年来中心通过开展门诊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门诊共测血压21043。健康体检和上门建立健康档案等方法,共进行慢病登记3406人,目前共建立慢病健康档案3405份,并进行了计算机管理,同时进行个人慢性病风险、危险因素评估,进行个体化干预,开展生活、心理、用药指导服务,通过门诊随访、电话和上门随访(每年不少于6次)等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今年开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3406人,规范化管理率99%,慢病随访8612人次。通过对慢性病病人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了慢性病病人的慢性病复发率和致残程度,提高了慢性病病人的病后生活质量,实现了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优质、方便、廉价”的服务,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初步认可。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