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1
前几天,在网上买了一袋夏威夷果,非常坚硬,我和女儿也没有看说明,拿着果子就开始用牙咬起来,哎呀,太坚硬了,牙咬得嚯嚯生疼。
小小的泛着咖啡色光泽咧着小嘴的果子,居然坚硬到用牙咬,用刀劈都难以使其开裂,它何以坚硬到如此,小小的果仁被铜墙铁壁包围在怀里,它要如何繁衍后代?
吃着这么难,女儿咬了一下就知难而退了,挤眉弄眼跟我示好:“老妈,拜托了啊,你肯定能想出好办法,我今天作业多,交给你完成任务。”我抓了几个果子开始研究,到厨房里,拿着刀顺着开口的地方切下,一披二半,里面的果子仁劈碎了,硬壳飞溅到地上弹起,落下划出清脆的当啷声。几颗白生生的碎果仁挤在碗底,女儿看了看碎果仁,呵呵笑了,块头虽小吃起来满嘴留香。
第一天只吃了几个,因为想吃要费一番工夫。第二天,女儿看着袋子里的果子还是想吃,我准备换另外一种方法,我找了一把锤子,把小坚果放在锤子下,砸一下,没反应,又砸了一下,还是砸不开。看来这个方法不行,还是用刀吧,我又掂起了菜刀。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还剩几个果子,我拿起袋子看了看,谁知一看不要紧,看完就傻眼了,袋子上分明写着“送开口器”,我居然费了三天硬功夫,而女儿说她看见了,但是没有告诉我。我说为什么看见了不告诉我呢?她嘿嘿笑着,不是作业多忘了说嘛!嘿,总用作业多来找借口。
我从袋子里掏出剩下的五六个坚果,把开口器较尖的一头插进果子壳的缝隙中,用手轻轻的转动开口器的另一头,外壳顺着裂缝的'方向啪地一下打开了,一颗圆溜溜白生生的果仁滚了出来。每一个果仁都完好无损,呵呵,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拇指大小的薄铁片,居然如此神奇。
吃完果子,我感触颇深。为什么不跟妞子说说我的感触呢?我赶紧跑到卧室,女儿正在写作业,我迫不及待地亲着她的小脸说“宝贝,从吃坚果中我悟出一些道理,你看看,一个小小的开口器,很轻松地搞定了这么难开的果子壳,你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老妈,您有话直说吧,我真的很忙呐。”
“哎呀,这个道理很重要,要不我直接说给你听,你看看我说的怎么样?”
“好,你说说,我听听,不过要快点哦。”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要靠方法的,是不是?比如学习,有些学生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不高,就像我刚开始用的开口的方法,用牙咬,用锤子砸,即使用很大的劲儿,结果还是打不开,这就象其中的一类学生,学习不动脑筋不找方法,属于硬拼型;或者用刀劈,最终是劈开了,很费劲而且果仁很碎,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是第二种类型的学生,也动脑筋了,还是没有找对方法,属于凑合型;但是我用开口器——这个专用武器,就大大不同了,不仅省力而且果仁很完整,这种效果是最好的。这种类型的学生就属于既动脑又懂得用方法,学习效率就事半功倍,属于智慧型。”妞子连连点头夸我,我得意洋洋地笑起来。
一颗小小的坚果,给人诸多思考启示,探究和发现就像埋藏在地下的宝藏,只要用心挖掘,就会发现妙不可言的价值和乐趣。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2
“家”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有人漂泊四海为家,有人坚持乡村是家,有人认为家人是家。我们每个人对于“家”的情感和定义也不尽相同。
春节已过,又是离家的日子了,我们离开的是家人的牵挂,奔赴工作岗位了,希望酒浅的这个小文能够让你回味家的味道,就算背负行囊再次上路,也产生一些共鸣吧。
今年的春节过的冷清,因为我很不孝的把母亲在大年初二气的独身回去老家了。有人说,没有娘的地方就不是家,其实多年以来我就是这么觉得。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抱怨无法和父母沟通,但是我也从来没有正面沟通过,因为我不愿意花时间在这些小事上纠缠,也不想总是吵吵嚷嚷,因为时代观念问题,注定我们都无法说服对方。
这段关系中,最终就是只剩下了愤怒和不满,以及不能得到的和给予的尊重。沟通成了最大的问题,尤其在愤怒的情绪下,尤其对于自己最亲密的人,比如父母、妻女……
到底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真的原生家庭吗?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整个社会的教育就是如此。最起码90年代的教育如此,让人羞于表达。
我们在传统的教育中,历来尊崇儒家孝悌,夫唱妇随。但也许这正是我们无法面对亲人的原因,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充满了责任,独独缺乏了爱的教育,我们对父母不好,发脾气,会被冠以不孝顺的名号,而不是不爱父母。我一直以来就是认为我对老婆好,完全是因为爱情,对父母好,因为是亲情,是爱。而不是所谓的责任和孝悌。
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总是羞于表达爱意的,夫妻之间,总会以老夫老妻,而羞于说出我爱你,出门的亲吻羞于表达,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更是如此,在观念中,我们的父母总是那个慈祥默默为子女付出的人,甚至媒体都在这么渲染,比如年前刷屏的那个视频《啥是佩奇》,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表达爱意的形式很多,不仅仅是局限于过年、母亲节、父亲节……何必过于形式化制式化,我们的社会不该是这个样子的,父亲就在父亲节,母亲就在母亲节,母亲必须和蔼可亲,父爱必须沉默寡言,现实呢?现实不是你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大多情况是什么?是烦恼越说越烦,事情越谈越崩。
生活该是什么样子?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不是除了盼孩子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不是除了年夜饭就没有了亲子时光,子女呢?不是不逢年过节就不能打个电话。
我们的教育太局限了,把我们都框在了一个圈子,无形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一过年就提母慈子孝,复杂的世界坍塌成了几个简单的模式,局限了我们整个社会对家的'理解,进而影响着我们爱的表达。
我们教育中缺失了爱的教育,总是在强调孝悌,当然不是说两千年来的儒家文化不好,我只是觉得可以有更深层的人类感情来处理事情,而不是用孝悌道德层面的东西来约束。如果我们都能够自如的表达爱意,接受来自对方的爱,相信效果会更好。
前段时间在老家,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小侄子的语文读本,《爱的教育》,心头一惊,我们的教育已经开始关注这些了,昨晚我在kindle搜索了这本书,这本书居然是一个意大利人在1886年的著作,民国初期就传入中国,夏丏尊先生根据日、英译本翻译成汉语,丰子恺插图。
这本书的译者夏丐尊言到:“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就流泪。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如何爱人如何表达爱意,让我们的家庭更美满,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甚至人类更进步。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有太多的教育家推崇爱的教育,因此老师们也积极将“爱”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然而作为教师,光有满腔的爱而缺乏耐心,我想那并不是真正的爱。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缺乏耐心。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在这重要的一年里,我再一次接触到了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很开心,因为我期待弥补过去对待一年级学生经验上不足的遗憾;我也很苦恼,因为和之前的班级相比,新一届的小朋友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每天,小朋友们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从耐心处理到应接不暇直至丧失耐心。幸运的是,在我身边总有前辈老师帮助我,指导我,鼓励我。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词语:“感统失调”,也叫作感觉统合失调,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学习能力障碍。对于这一词语的认识和了解,我想我得感谢同办公室的王老师。王老师也是一位一年级班主任,在她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当其他同学已经快速、整齐地排好队时,他却仍是慢慢悠悠地踱出教室,手上还莫名地不知在玩着什么;当其他同学能够自觉地在作业本上画好计分线时,他却连计分线该画在哪儿还不知道,甚至在老师帮助放好直尺只需他画上一笔的`情况下,他竟然偏离直尺,径直往别的地方画去……
直到有一天,王老师回到办公室,对我们说:“这个孩子有感统失调,我好心疼他。”然后,王老师开始尝试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可家长们的态度却让她感到失落。面对家长如此消极而又有点抵触的情绪,王老师用一个真实、成功的事例最终说服了家长。原来,在王老师原来的班级中,也有这样一位感统失调的学生,然而由于发现的时间较晚,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只能依靠药物来治疗了。面对孩子因为长期服药而体质愈差的情况,家长们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在老师的耐心劝导与陪伴下,孩子后来在初一摸底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二的好成绩,走上一条不一样的希望之路。王老师深知7岁是帮助孩子治疗感统失调的黄金时期,因此她在教学中对这个小朋友充满了耐心。
当他又一次手舞足蹈地从教室里出来排队时,王老师鼓励他:“你今天能做到快速排队,真棒!王老师期待你下次能安静、整齐地排到队伍中,好吗?”直到他能做到排队快、静、齐。当他还是不会画计分线时,王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把他带到办公室,手把手地去教他,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不再有错误。
王老师说过:“如果说自闭症的孩子是遗落在地上的星星,那么感统失调的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就在几天后,我偶然的发现我们班也有一个“小天使”。在小尹同学接连四天的迟到后,我忍不住把他堵在了教室门口,问他:“你知道你今天又迟到了吗?”结果却只换来了他漫不经心的一句“我知道啊。”同一天,在我不知强调了多少遍课间安全问题后,他依然在玩危险游戏,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来问:“老师有没有说过课后不要玩危险游戏呢?”竟然换来了他同样的回答。我又问:“你是不是没听到老师说的话呀?”他回:“好像是的吧。”这时我才意识到似乎有那么点不大对劲。于是我赶紧联系家长,值得庆幸的是,尹妈妈每周坚持着让孩子接受注意力训练。对于家长这么重视孩子的问题,作为老师,我在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支持与配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也试着去包容孩子的一些行为,耐心指导他的不足,另外,每天我都会和家长分享他的作业情况,对孩子和家长进行鼓励。随着家长与老师的耐心陪伴,小尹同学的表现越来越好,我相信他将来会变得更棒!
耐心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我们不追求事业的辉煌,只需保有一颗平常心,用朴素的爱与耐心对待学生即可。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4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总会有几个不尽如人意的学生。
可能,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样的表达:“刚刚跟你说过,你又忘了,你有没有记性呀?”“你真是让我失望透顶,没救了。”“人家某某某早就做好了。你呢,一节课只写了这么几个字”“你的皮太厚了,用尺来量量有多厚”教师,家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是“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有时是失望,有时是讥讽……不管说的时候,是带有哪种情绪,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优等生固然重要,转化后进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两个真可怜,他们都不喜欢我们”两个后进生愁眉苦脸的说,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知其心,然后救其心也。”很重要。让他们感到一种快乐,感到老师给予他们的一种特别的关爱,同学们会为他们加油,他们才会来劲儿。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以柔克刚,晓之以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的帮助措施。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