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

2025/11/0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 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 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程说明:

本课为自编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级《运动和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课。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弹簧秤”,应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制作完成一个“弹簧秤”;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弹簧秤”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力学相关知识,亲历“弹簧秤”的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环节,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弹簧秤”。

材料准备:弹簧秤、ppt、 6套材料板贴(教师);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香蕉、36份学习单(学生)。

教学流程:

· 揭示主题:

1、出示香蕉实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课题。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项目主题:自制弹簧秤。

· 项目设计:

1、自主设计:在学习单上,画出 “弹簧秤”设计图。

2、交流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3、完善设计: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 项目制作:

1、4人小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领取材料,合作完成“弹簧秤”的制作。

· 项目评价:

1、用“弹簧秤”称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弹簧秤”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

· 项目改进:

展示部分“弹簧秤”的进行优缺点分析,得出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了解动物生活习性的基本常识,知道动物对人类的贡献。

重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贡献。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动物知道我们上《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课,也来跟我们一起上课呢!请你听听,有谁来了呢?(课件出示)

1、 猜一猜:听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2、 学生自主上台,模仿动物的声音、神态、动作,再介绍动物的习性(食物、居住地等)。

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呢?请你来扮演扮演它让同学们猜猜,再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朋友,可以介绍它们的样子、喜欢的食物,居住的地方等。

3、 猜谜语:猜猜我是谁,再出示相应的动物图。(课件出示)

听到同学们介绍得这么好,我们的动物朋友也出来介绍自己了,请你猜猜它们是谁?(课件出示)

4、 有趣的动物睡觉图及介绍。

多可以的小动物啊!动物们不但可爱,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呢!比如它们的睡觉,请看(出示课件)

5、 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请学生在黑板上在相应的动物家里贴上动物图片。

同学们真棒,对动物这么了解,可是,小动物遇到难题了,它们跟你们玩得太高兴了,忘记了家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送它们回家吧!请有动物图片的同学出来把图片贴在它们的家里

活动二:比一比,谁认识的'动物多。

1、 抢答,课件出示课本P36—37的图片。

谢谢同学们送小动物回家,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课件出示),看谁认识的动物最多!

2、 想一想,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是图中没有出现的?

3、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动物呢?

活动三:小小动物贡献大

1、 动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小动物不但可爱有趣,还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呢!请看(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P40的图片介绍动物的作用。

2、 你还知道动物为我们的环境做了什么好事吗?多生答(课件)

总结设疑: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对我们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们呢?我们下一节课再讲。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二、品读课文

1、首先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指名读。

你读懂什么了?指名说。(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思考:文中哪些字、词、句让你觉得她是一名英雄?轻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重要的地方可以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2、汇报交流。(依学生回答随机进行)

小朋友们,大家都想做英雄,其实,那些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同学就是课堂上的小英雄,谁先来说。

(1)、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读一读,想一想,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是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终于来到了战场。战场上的木兰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是一位真英雄!谁来读一读。(适当点评)。齐读。

(2)、正是在像木兰一样英勇的将士的努力下,战争结束了。回到家乡的木兰有什么变化呢。指读第4节。再见木兰,将士们什么反应?指名说。

你从哪些词能读出惊讶的感觉?(“才”、“竟”)。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么惊讶?(这更说明木兰在战场上表现的英勇,决不逊色于男儿)

将士们仅仅是惊讶吗?(还有敬佩)自由练读。指名读。

(3)这样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呢?再读课文,思考。

指名说。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家忧”是指什么?“国忧”又指什么?

正因如此,木兰决定替父从军,那么,她又是这样说服家人的呢?

先想想,木兰家里有哪些人?指名说。小组讨论一下,再演一演。

敢于走上讲台的人是最勇敢的,指名演。师生点评。

三、指导背诵:

1、整体感知:说一说:木兰是 ()的女英雄,因为她( )。

愿意把木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B、指名背

四、生字教学:

过渡: 真正的英雄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学知识,学本领,我们来比一比,谁能把这些字写正确,写漂亮。

出示生字,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