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景德镇旅游心得

2025/11/05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景德镇旅游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景德镇旅游心得 篇1

昨晚到了景德镇,雨下得很大,看不清瓷都的魅力。今天我爸带我和我妈去参观瓷都。一走进笔直宽阔的瓷都大道,你会惊讶地发现,马路两旁的路灯柱都是瓷器做的,花里胡哨,别具一格!有的画着雄伟的飞龙,有的画着优雅的荷花,荷花中还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的画着精致的山水画。这是最美的风景,恐怕你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看到!

据说景德镇瓷器有自己的特色。“白如玉,声薄如纸,亮如镜。”分类很多,比如青花瓷、彩釉瓷、粉彩瓷、精致瓷等等。为了给我看,爸爸带我去了慈都广场,那里商店林立,汽车来来往往。我们走进一家专卖店,里面摆着琳琅满目的瓷器。这里,餐具、茶具、花瓶、灯具、水杯等。我们平时用的,都成了精美的艺术品,绝妙的做工!我环顾四周,不时用手摸摸。我非常喜欢。母亲喜欢青花茶具,优雅的君子竹,迷人的牡丹,摇曳的风荷,行云流水的山水画,这些都是她的最爱。她一口气挑了四套。我也不远了。和朋友去了一家专门做钢笔的店,挑了两支瓷笔。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包装好,以免它们破裂!

我还是想去逛街,但是我爸妈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所以这次瓷都之行得先告一段落,下次一定要趁机重温!

景德镇旅游心得 篇2

今天妈妈说:“明天爸爸妈妈带你去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玩。”我非常高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床出发了。

景德镇古窑民谷博览区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来到了景德镇古窑民谷博览区门口,远远就看见树立的巨大的牌子。门口的各种装饰都是用瓷器制作的,十分特别。

我们顺着路线往前走,先来到了明代葫芦窑,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巨大葫芦立在中间,里面有一个窑洞,据说是古代烧制瓷器的地方。

走出窑洞,就来到了1号作坊。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白色瓷坯。瓷坯各式各样,最多的是碗。还有许多做瓷器的老艺人跟我们讲解手工制作瓷器的过程。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老艺人从小学徒,凭几十年某一项专门劳动的累,练成了各种制瓷的绝活:拉坯、印坯、利坯、绘画、施釉等等。每一件瓷器都是经过若干道工序而制成的,其中的繁杂是不可想像的。

老艺人人们制成的瓷器,一件件的排列着,各式各样,精美异常,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让我小心点,不能乱摸乱碰。瓷器可都是易碎品。

里面还有龙缸窑、清代镇窑、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每个都别有特色。

今天的游玩我收获很大,看到制陶的艺人不断反复地认真地做着每一道工序,认真专注地为每一件瓷器绘画,让每件瓷器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我今后也是做事认真专注,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

景德镇旅游心得 篇3

景德镇是一座生产陶瓷的古城,有千年瓷都的美誉。几千年前景德镇被命名为长南镇,和英文单词“CHINA”谐音,当然和古窑有很大关系。在这个小假期里,我参观了景德镇。

景德镇瓷器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来到了古窑民俗博览区。我看到到处都是道路、水池、草坪、瓷器元素,五颜六色。我们来到瓷器作坊,向人们展示了七个最重要的工序:第一,画坯,从旋转的机器里放一块泥,用手把陶瓷的形状揉成泥坯;然后就是打印空白。师傅用木柱之类的`东西来塑造干泥坯;之后做坯,师傅拿着刀片把外表修的平整光滑;接下来挖的脚和之前的空白很像,但是修的地方是碗的“脚”;要修复形状,就要在陶瓷上放上釉做的“衣服”。釉料是一种透明的矿物。普通碗是白色的,因为上釉了,不然会变成黄壤;第六个过程,画空白,是让作者自由发挥的过程,想画什么画什么;最后一步是烘焙。我在景德镇见过五个烧窑。他们分别烧大块和小块的瓷器。不同的窑有不同的温度,一般在800-1300度之间,必须用松木做柴火。就这样,经过24小时的烘焙,48小时的自然冷却,一个精致独特的碗诞生了。

这种碗不稀奇!景德镇瓷器分为四大类:青花瓷、彩釉瓷、粉彩瓷和青花精致瓷。他们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美。在这些工艺品中,我最欣赏的是陶瓷灯,它的灯罩是用陶瓷做成的:先把陶瓷掏空,然后盖上透明的釉料,再把灯罩盖上灯,再把掏空的图案在人们眼前散发出温暖的光。这项工作让我感到惊讶。回到酒店,想了一整天看到的,暗暗感叹:真是瓷都。路灯,对联,塔,风车,装饰用的龙都是瓷器做的。这是一个瓷器世界。

感觉还没逛够,但时间如水,一去不复返。第二天,我告别了景德镇。

瓷器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商品,但不起眼的瓷器却是古人留下的智慧。正是因为有了陶瓷,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才会更加辉煌!

景德镇旅游心得 篇4

从庐山出来后,我问父亲:“接下来我们去哪里?”爸爸告诉我:“下一站是中国瓷都景德镇。走吧!”景德镇和瓷都我不清楚,但我想知道会有什么好玩的。下了公路,看到路两边的灯柱都是白色的,不是铁也不是水泥。我想不通它是什么做的,就问我妈:“它是什么做的?”妈妈。”“这是瓷器做的。景德镇在这里。是瓷都。连灯柱都是瓷器做的。

爸爸带我们去古窑博物馆,导游带我们去了制瓷的地方。我看见一个老主人在做碗。这些泥块在师傅手里,一碗基本成型。这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不要觉得很简单,因为他们做了二三十年才达到现在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地方给你练了,然后你就知道有多难了。我们又来了下一个师傅,他拿着好像是第一个师傅做的碗。“这位师傅正在修理碗,从粗糙的碗中取出多余的粘土,使碗口变薄。”导游继续介绍陶艺大师的作品。我们来到另一个师傅那里,他把修好的碗放入水中,但是碗中没有水。我很惊讶大师对碗的平衡把握的很好,觉得十几八年都不要练了。后来从导游那里了解到这叫施釉,施釉分为釉和釉。基本成型的胚碗是土黄色的,但是我们手里拿的碗都是白色的,因为少了一个烧的过程,胚碗经过高温烧制就会变成我们用的碗。窑有很多种,比如狮子窑和葫芦窑。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练陶艺,就是玩泥巴。我先拿了一个基本成型的小茶壶,需要在上面画我喜欢的图。我用铅笔画了底线,但是画不好。最后总算画出了底线,又用毛笔按照刚才画的画了一遍,弄得我的手好酸好麻。我心想,陶艺大师的技能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回家两个星期后,我收到一份景德镇的快递,是我的小茶壶,上面画着自己画的狮子和老虎。多漂亮的小陶瓷茶壶啊。我很喜欢。再一次感受到了陶艺大师的精湛工艺和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