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设计方案 篇1
《生态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食物链的概念特点。
难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作用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看一幅图片,这是一幅什么图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看来大家都看过这个动画片。那现在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他们生活的家乡在哪儿吗?(青青草原)。通过咱们之前留的预习作业,哪位同学能告诉我青青草原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是),那一片森林是生态系统吗?(是)一群鱼又是生态系统吗?到底什么是生态系统,它们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
(二)新课教学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组织学生继续观察课前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以青青草原为例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能够说出有草、羊、狼、树、花、草、蝴蝶等。教师进行相应的板书,并总结其中草羊狼统称动物,树花草都是植物,他们统一称为生物。并追问有没有我们人眼看不到的生物呢?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出有细菌真菌。教师继续追问,生物要生存还需要什么?(空气、水、营养)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教师提问:草羊狼的关系,学生回答羊吃草、狼吃羊。
教师设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超市消费购买我们维持能量所需要的食物,我们对于超市来说是消费者,而为我们生产食物的厂家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的动物世界同样存在这种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讲桌上的生产者、消费者的标签,根据自己的认识贴在板书草羊狼相应的位置。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草直接为羊提供食物,而狼吃羊,所以草也间接为狼提供了食物,所以生产者的标签应该贴在草上边,而羊吃草、狼吃羊都是作为消费者,所以两者都是消费者。并引导学生观察生产者的特点即大多都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都是动物
教师设置情境并提问:动植物的残骸长时间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被分解)追问:在生态系统中什么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细菌、真菌)
教师提问:出了所说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成分外,还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等非生物成分。
3、食物链
引导学生说出草羊狼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追问: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用一个符号表示,是什么符号?(箭头)教师选取学生代表板演箭头的指向,并对其正确的进行表扬,错误进行讲解。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并出示例题进行巩固。
(三)反馈练习,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与本节课相关的例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通过预习,自己画出一个食物网,要求食物网中至少有三条食物链
设计方案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提升信贷人员素质,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质量,促进全市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全市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贷检查辅导,是指通过对信贷业务全流程检查,发现漏洞、揭示风险,并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整改,有针对性的现场辅导相应管贷人员,指导帮扶相应单位规范信贷管理,促进信贷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第三条 信贷检查辅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检查为手段,以辅导和问题整改为着力点,以提高信贷风险管控水平为目的”原则,通过检查辅导,深入分析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信贷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第四条 信贷检查辅导实行部门独立设置、人员集中管理。办事处设置信贷检查辅导中心,挂靠业务管理科,由分管主任领导;县级联社设置独立的信贷检查辅导中心,由主任(行长)分管,在业务上接受办事处信贷检查辅导中心的管理和指导。市、县两级均要配备专职的信贷检查辅导员,并集中管理。
第五条 信贷检查辅导对象包括辖内县级联社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等信贷业务部门及所有开展信贷
业务的营业网点、公司业务部。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信贷业务包括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相关信贷业务。
第二章 人员配备、选聘和管理
第七条 信贷检查辅导员的配备。
(一)办事处配备4 -6名专职信贷检查辅导员。
(二)各县级联社根据辖属被查单位及信贷业务量配备检查辅导员,原则上按每6家单位配备1名信贷检查辅导人员,但最低不少于4名。
第八条 信贷检查辅导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政治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原则上在40周岁(含)以下、有三年以上信贷实际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可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
(三)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感,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四)有较高的信贷理论水平,熟悉信贷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并具有一定的计算
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
(五)具备一定的组织、检查分析及文字综合能力;
(六)能够服从检查辅导工作的统一调配和工作安排。
第九条 信贷检查辅导员的选聘。
(一)选聘范围。信贷检查辅导员的选聘范围为辖内从事信贷或相关工作的人员。
(二)选聘程序。通过专业知识考试、综合素质考评等程序公开选拔、聘用。
第十条 信贷检查辅导员的管理。
(一)辅导员队伍要相对稳定,保证足够时间完成本职工作。县级联社信贷检查辅导员的聘任、调整情况要及时报办事处备案。
(二)市、县两级要分别不定期对信贷检查辅导员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第三章 职责和权限
第十一条 信贷检查辅导工作分管领导主要职责:
(一)管理、指导、监督、协调辖内信贷检查辅导工作;
(二)督促信贷检查辅导中心制定工作计划并认真贯彻落实;
(三)听取检查辅导工作汇报,审阅检查辅导报告并签署意见,视问题情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十二条 信贷检查辅导中心主要职责:
(一)根据省联社、办事处部署和规划,建立健全检查辅导工作制度,制定检查辅导工作计划、方案,组织检查辅导人员对辖内信贷业务进行检查辅导;
(二)利用信贷管理等系统实时监测各单位信贷投向、投量及大额贷款的异常变动情况,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必要时组织专项检查;
(三)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
改。对问题严重、性质恶劣及整改意见不落实的,及时提请有关领导和部门,研究处理意见;
(四)对检查的单位和事项,形成具体、真实的检查辅导工作报告,客观评价被查单位的信贷管理水平,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整改及风险化解建议;
(五)通过检查辅导,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查摆信贷管理不足,揭示风险、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流程,探索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六)定期对检查辅导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共性问题和特点,研究解决方法,组织相关人员培训; (七)办事处检查辅导中心对辖内县级联社的检查辅导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和培训;县级联社信贷检查辅导中心按规定时间向办事处检查辅导部门报送相关报表及材料;
(八)办事处每季度召开例会,探讨检查辅导程序、内容和方法,交流先进经验做法,及时通报突出问题;
(九)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条 信贷检查辅导员工作职责。
(一)监测、检查、分析、评价辖内贷款质量及变化情况;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不得隐瞒、回避、掩盖重大差错、责任事故和经济案件,不得袒护、包庇违规违纪行为责任人;
(三)充分揭示信贷风险,提出风险防范及化解建议,形成书面报告,报领导审阅;
(四)通过检查,发现管理及操作漏洞,提出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办法的合理化建议;
(五)严格执行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泄露检查内容、处理意见、被查单位商业秘密等;
(六)检查期间认真保管被查单位提供的档案资料,严防丢失;
(七)结合检查情况,积累整理典型案例,归类编写培训材料,适时组织开展培训辅导工作;
(八)负责检查辅导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报送;
(九)编发简报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做法,通报突出问题;
(十)负责工作底稿、检查辅导报告等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
(十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四条 信贷检查辅导员工作权限。
(一)有权查(调)阅与检查辅导内容有关的文件、凭证、信贷档案及信贷管理系统等资料;
(二)有权要求被查单位如实提供检查资料并对实地调查外核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有权旁听被查单位贷审会议;
(四)有权要求被查单位对查出的问题做出书面解释,并责令被查单位限期纠正;
(五)有权向上级部门或领导反映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
(六)有权对检查辅导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及被查单位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⑵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⑶ 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2、过程与方法:
指导朗读,领会虚词,品味情感,逐层分析语调变化,当堂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
⑴ 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⑵ 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⑶ 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⑵ 思考讨论。
① 概括本段内容。
② 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⑶ 要点提示:
① 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② 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⑷ 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⑵ 思考讨论。
① 概括本段内容。
② 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⑶ 要点提示:
① 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② 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⑵ 思考讨论:
① 概括本段内容。
②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③ 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④ 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⑶ 要点提示:
① 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②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③ 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④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⑷ 齐读第三自然段。
4、归纳课文:
⑴ 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⑶ 要点提示:
①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② 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六、学生当堂熟读成诵
七、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3、马说
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有常有。
食之不能尽其材 表达:怀才不遇;
事例进行论证:鸣之不能通其意 埋没人才 控诉:埋没人才
天下无马 希望:重用人才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短文所阐明的道理;基本能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对怀才不遇的观念赞同度过高,此点须加强引导。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感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录音磁带(生日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生日”两个字:
谈话: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每当你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都会为你点燃生日蜡烛,送上生日蛋糕,但是他们自己却很少过生日,作为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2、今天,我们学习18课借生日,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的。板书“借”(用与“生日”不同颜色的笔书写)齐读课文。
3、根据文题质疑:
师:读过文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让学生提,鼓励大胆质疑)?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
二、自学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4人一组读全文,每人一段,互相纠正字音,句子。
3、小组汇报,其它组认真听,发现错误问题。
4、检查识字情况,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出示字卡,请学生认读,认识“饣──饭,牛──物”。
(学生认读生字采用多种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交流识字方法)。
5、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提出的问题,你是否弄懂了,指名汇报。
三、课间律动
为小云妈妈唱一支《生日歌》。
四、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书中第一幅插图。
1、结合图及文字,指导第一自然段朗读,体会出小云高兴,惊奇的心情。方法:指名读,齐读。
2、在第一幅图出示后,显示小云和妈妈的话,着重练习对话部分的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小云问话的语气和妈妈的语气,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多次试读,体会出人物情感。教师适机范读,学生分角色读。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学生读三、四自然段,重点练习小云的话,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的感叹语气。
4、分角色小组练习读全文,指名分角色读全文。
5、表演读,读给老师,同学听。
五、课后延伸
学习了《借生日》一文后,你受到哪些教育,知道如何对待父母长辈了吗?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设计,主要体现识字与朗读这两个重点,在识字中即做到扎实,又做到趣味横生,教给识字方法,多渠道、多角度识字。朗读重在让学生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帮助识字,体会文章思想,淡化分析,读中感悟。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