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计划
微文呈现整理的训练计划(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训练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大力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健身运动,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竞赛的积极性,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全面推进国家《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促进我校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宿迁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方案, 积极开展好训练与比赛工作,以抓实效,促团结为核心,进一步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逐步形成我们篮球队的打法与特色,使球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充分的加强。
二.目的任务:为了备战马村区中学生篮球赛,活跃我校的文体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使队员的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篮球运动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高的篮球技战术水平。通过训练张扬运动队员个性,培养队员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力争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三.选拔吸收队员,成立初中男子篮球队。
1、 通过各级体育老师的推荐选拔队员。
2、 根据上学期开展的年级篮球赛等物色到的队员吸入队伍中来。
3、 在新初一通过同学间的了解选出原来小学球队队员。
4、 通过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堂上观察到的优秀球手。
四.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训练。
1、加大身体素质的体能训练,包括上下肢、腰腹的力量,移动速度,移动耐力,弹跳能力等的素质。目的是提高各单个素质水平和在场上综合素质的整体发挥,为技术战术的正常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训练计划 篇2
一、训练任务: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以技术训练为重点,同时抓战术配合意识及运用到实战当中去,树立新的队伍形象,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训练原则: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
2.训练工作中突出狠抓思想作风,注意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3.狠抓基本技术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术,为今后继续提高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4.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身体、战术、思想、心理和智力等方面能力)
5.每天的训练时间为1小时。(时间可安排于晨操和下午课外活动)
6.全队战术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人战术训练,以及全队的默契配合。
三、训练内容:
1.身体训练:
(1)力量:四肢力量与腰部力量为主。
(2)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结合快速运、传接球练习、球场各种跑与防守训练。
2.投篮:
(1)罚篮
(2)近距离篮底擦板投篮。
(3)三分线外远投。
(4)中锋要掌握转身投篮动作。
(5)各锋、卫队员要有自己的熟悉投篮点。
3.篮板球:
(1)强化篮板球意识、掌握原地起跳抢篮板球动作。
(2)提高弹跳力,学会先挡人后抢篮板球。
(3)注意抢到篮板球后第一传的处理能力。
4.积极防守:
(1)提高个人防守能力,不断提高封堵快攻路线、积极抢断、补位、调位的防守技术。
(2)掌握各种防守步伐练习,防守重心要降低,移动速度要快,学会扬开双手去扩大防守控制面积,做好防投、传、切的准备。
(3)掌握半场、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的方法及破解方法。
(4)注意战术的变化,巩固和提高区域联防(2-3、2-1-2)
5.快攻和防快攻:
(1)注意培养学生发动快攻的时机,并打成功率。(抢到篮板球后的发动、对方得分底线球和发边线球出现紧逼的情况)
(2)长传快攻和短传快攻相结合。
(3)造成以多打少(3-2、2-1)和以少防多的方法。
(4)快攻一传的接应与前锋快下位置选择的配合。
6.阵地进攻:
(1)增强个人进攻能力,首先要敢主动进攻。
(2)阵地进攻内外结合,以外线为主,大胆突破及中远距离投篮。
(3)多运用小配合练习(掩护、策应)。
(4)组织后卫的发动配合。
四、训练重点安排:
1.第1--2周:
(1)讨论和制定计划。
(2)恢复性身体素质训练、熟悉球性练习。
(3)个人投篮与防守技术训练。
(4)熟练掌握各种传球技术训练(原地、行进间)。
2.第3--4周:
(1)柔韧性练习。
(2)半场小配合练习(掩护、传切)。
(3)罚篮、三分球练习。
(4)小力量训练。
3.第5--6周:
(1)半场人盯人攻守练习。
(2)全场人盯人攻守练习。
(3)五点投篮练习。
(4)罚篮练习。
4.第7--8周:
(1)加大运动量,进一步抓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2)防守步伐练习,看手势方向练习防守动作。
(3)半场、全场一打一、二打二练习。
(4)速度、力量、耐力训练。
(5)区域联防(2--3、2--1--2)。
5.第9周:
(1)半场各种运球突破上篮技术。
(2)半场一打一、二打二、三打三。
(3)罚篮、五点投篮。
(4)教学比赛。
6.第10周:
(1)篮板球训练。
(2)强调后卫、前锋与中锋的配合。
(3)破解联防训练:如1--3--1进攻打法。
(4)教学比赛。
(5)罚篮。
7.第11-12周:
(1)阵地进攻,强调配合训练。
(2)快攻路线训练。
(3)进攻多打少训练(二打一、三打二)。
(4)教学比赛。
(5)五点投篮。
8.第13周:
(1)全面进行战术准备,以迎接上级有关比赛。
(2)保持训练水平,积极、认真投入到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去。
五、训练实施方式:
1.每天上午07:00至07:30体能训练
2.下午16:30至18:00技战术训练
3.课程:篮球技战术训练、篮球专项体能训练
4.辅助训练安排体第一阶段辅助训练:(时间可安排于晨操)
周一:投篮训练(定点投篮以20个计算命中率;移动投篮20个,多组数重复训练,每人300个)。
周二:敏捷训练(禁区步伐环绕、跳绳、半场折返跑、禁区对角、快跑、梅花桩折返跑)。
周三:运球训练(全场椅子障碍物运球通过、一对一运球攻守、假动作切入)。
周四:防守训练(空手背手防守步伐、切断防守步伐、前进后退防守步伐、半场移动防守步伐)传接球训练(全场7次、5次、3次)两人互传上篮;全场双手长传上篮、各式传球训练
周五:越野慢跑5000米法克雷克(运用学校附近山区乡间道路作放松式慢跑)。
第二阶段体能:
周一:间歇训练:边线七点来回冲刺15趟(注意心跳最高220次减去年龄数,冲刺完成后以慢跑、慢走恢复至心跳120次左右
再作第二回合,共作15-18次)。
周二:循环训练:设8至10个站,计有双脚并拢前后左右跳跃、伐船式前后弓身、左右手上伸跳跃、180度转身跳跃、俯卧弓身、等。
周三:肌力训练:抬膝碰胸、登阶、背部伸展、伏地挺身、双杠推撑、二头肌卷举、等。
周四:速度训练:举腿跑、原地立姿摆臂、双脚跳耀前进、全场冲刺、半场冲刺、等。
周五:爆发力训练:低障碍物侧向跳跃、双脚原地跳跃、原地触板跳、跨步跳跃、跳绳、单脚连续跳、跳碰胸、等。
周六:重量训练:蹲举、高拉、直立双手上赙、屈膝举手上赙、腿部推举、负重登阶、俯卧腿后肌腿卷举、部伸展、立姿单脚腿后机卷举、腿部伸展、大腿内收、大腿外展、、等。
训练计划 篇3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篮球运动水平,提高我校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竞争意识;丰富学校的业余学习生活,并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并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为能在全县中学生篮球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努力。
教学方法和措施:
一、重新选拔队员成立新的校篮球队
1、通过各级老师的推荐选拔新的队员
2、根据上个学期级组篮球赛等物色新的篮球队员
3、通过同学间的了解选拔新的篮球队员
二、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训练
1、加大身体素质的训练
2、在加强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个人的技术训练
3、通过技术、战术结合的训练方法
上课时间安排在每周下午活动课,人数相对较集中,以个人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
训练内容:
一、 准备期训练: 基本功练习
1、进攻技术:
a.传接球
b.投篮
c.运球
d.突破
1)传接球:
a.持球手法
b.传球用力
c.球的飞行路线
d.球的落点
训练方法:
a.熟悉球性练习
b.原地传接球练习
c.移动传接球
d.有防守情况下的传接球
2)投 篮:
a.持球
b.瞄准
c.出手速度
d.抛物线
训练方法:
a.原地投篮
b.跳投
c.行进间投篮
3)运 球:
a.身体姿势
b.手臂动作
c.球的落点
破:
a.假动作吸引
b.脚步动作
c.转体探肩
d.推放球加速
训练方法:
a.无防守练习
b.有防守练习
c.对抗练习
2、防守技术:
a.防守移动
b.抢、打、断球
c.防有球队员
d.防无球队员
3、抢篮板球:
a.一侧45°抢
b.二对二、三对三抢
二、技、战术训练、身体素质练习
1、传切:一传一切 空切
2、突破分球
3、掩护
4、策应
三、通过局部之间的配合,充分的运用各种战术,以达到整个球队配合密切,并能熟练的运用几种战术。各种技战术在具体的教学比赛中运用。
四、通过队内之间教学比赛、或者和其他学校之间的教学比赛,并能通过教学比赛运用各种技、战术,使整个球队之间配合默契,寻找我们球队存在的不足,并通过训练逐步的提高自我。
训练计划 篇4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公布20xx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xx]41号),我校16项大学生科研项目获批立项。
今年4月份,校团委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xx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xx〕13号)和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积极组织,认真筹备,经学生申报、院系初审、校内专家评审,共推荐16个项目(创新训练项目15项,创业训练项目1项)报送省教育厅,经省教育厅审核通过后推荐国家级项目,全部获批立项。
近年来,校团委贴近学生需求,通过组织大学生“雏鹰”科技训练营、引导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专家库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成效初显。
5月13日下午,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在省政府副省长,肇庆市委书记徐萍华、市长赖泽华,大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家添等领导的陪同下,到我院大旺科技园区进行调研。
在研发大楼五楼第一展厅,我院副董事长莫秀全、院长王元良等向王荣汇报了我院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在第二展厅,华南环境治理医院负责人向王荣汇报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我院科技园区组建“华南环境治理医院”的进展情况。在研发大楼四楼,王荣等了解了光电公共实验室建设情况。
王荣一行细心听取了汇报,饶有兴致地考察观看了长春理工大学公共实验室,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询问。
据悉,王荣一行还到广佛肇片区其它企业和单位进行了调研,目的在于检查珠三角九市去年以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九年大跨越”的新进展、新成果。
10月17日,烟台港深水码头一条浮吊船的餐厅里,驻守在此的我校科研团队20多位老师围成半圆,目不转睛地盯着水下监控系统传回的监控视频,当画面终于出现我校自主研制的自治式潜器(AUV)钻入基站的图像时,兴奋的`欢呼声让这个狭小的空间瞬间沸腾起来,海试半个多月来横在他们心头的阴霾消散了大半。近4年,几经波折与艰难、焦虑与期盼,终于等到成功的这一刻。在来自学校3个学院4支团队和中船重工702所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只橘色、状如海豚的AUV,终于在海况条件较差的21米水深海域被“驯服”,“聪明”地钻进喇叭形状的基站,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堪比“天宫一号”对接的海下搭载对接,为哈工程的“共和国第一”名录再添精彩的一笔。现在,就让我们将镜头聚焦到海试的那些日子,探寻成功背后的故事。
堪比天宫一号的对接:大家都拼了AUV海下搭载对接技术是建设深海空间站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技术,其完成的难度堪比天宫一号对接。通俗讲,就是让AUV可以远距离地在海下运行,自己找到要钻入的搭载对接基站,并顺利进入其中,从而实现非接触式能源补给和信息传输。这项技术对于人类充分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开发海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涉及到极其复杂的AUV智能控制技术和水声定位引导技术,并且需要两种技术高度集成,长期以来,国内没有成功的先例。
我们知道,让海豚、海狮等高智商动物听话地钻圈、顶球,驯兽师只需要通晓它的性情、摸清它的脾性再加以利诱就可以了。可是要想驯化AUV,让它像有生命的动物一样会思考、做判断,自主完成海下智能操作,帮助人类完成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考验的就是科研人员是否有过硬的整体技术水平、复杂环境应变能力和超强的技术集成、联合攻关能力。
我校集合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所、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所的“精兵强将”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经过前期技术方案充分的准备、不断地完善和探索,AUV海下对接在理论上已经“通了”。我校科研团队通过缜密地分析,为AUV量身设计了最优的航线,采用国内领先的位姿测量技术、AUV精确导航、自主规划与运动控制技术以确保AUV向着目标“畅游”。反复的技术演算和仿真究竟能不能真正行得通,最后还要靠海试的检验。
从8月到10月的三个法定假日,团队的老师们无暇与家人团聚,全部在海试中度过的。李岳明老师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不到10天,他就“出征”海试了。
长期搞科研、做海试的团队负责人王庆老师对此的心得是“我们经常做海试,但也最怕做海试。”如果将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比喻为一场马拉松比赛,那么海试就相当于最后的冲刺。考验的是技术理论的积累,也考验科研人员闯的劲头和拼的能力,这是“真刀真枪的真功夫”。这次国家863计划项目海试的成功,让王庆老师最为“终生难忘”,因为“大家都拼了”。
10月15日,课题组进行了一整天的海试联调,共进行了5次试验,这个“桀骜不驯”的AUV就是不肯进靶。大家的情绪有些低落,焦急的心情却是心照不宣:“大后天就要正式验收了,辛苦了这么久,如果无功而返那就太遗憾了。”
回到宾馆,在每天例行的工作总结会上,心直口快的郑翠娥老师拍案而起:“我就不信了!必须要把问题找出来、解决掉。不能辜负我们超短基线定位系统领跑国内的地位。”老师们已经把这次海试定义为一次“为荣誉而进行的战役”。
临时“司令”的感叹:戮力同心,其利断金其实在一开始,受命做课题负责任人的临时“司令”王庆老师有些犯难。团队合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科研习惯,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自己只是个副教授,却要带领来自“校内响当当的大团队,团队负责人不是院长就是大教授”的老师们搞联合攻关,“让近30人拧成一股绳去完成一个如此棘手的任务真的不容易。”但实际工作中,他发现,来自“大宅门”的老师们全无“门派”之别的芥蒂,大家在一起紧密合作,就像一个团队。
“这次项目担纲技术骨干的都是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老师,他们之间的精诚合作让人刮目相看”王庆老师由衷地感叹。为了完成好任务,也有激烈的争论,但只限于技术层面,大家始终紧密团结互助,出主意、想对策,竭尽全力打好配合。“没有私心、不计较”这是哈工程老师身上普遍所有的最为闪光的特质。
“我们长年为他们‘打工’”郑翠娥老师笑着说,“做通用、基础技术就是为整体服务的嘛。”李岳明老师则表示:“水下潜器离不开水声技术。我们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彼此都很了解,合作起来特别顺畅,大家都不藏着掖着,有啥说啥,发现问题,处理起来就很高效。”
戮力同心,其利断金。大家都尽力从自己承担的部分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善于给自己“揽事儿”,而不是抓对方的“小辫子”,推脱责任。
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相当于AUV在水下运行时的眼睛和耳朵,为AUV进行目标的精准导航和定位。郑翠娥、李想等老师带着这套系统在6月份已经通过湖试的“小考”,证明技术完全可靠。可是由于噪声的干扰,一装载在AUV上就处于瘫痪状态,眼耳都不灵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改造AUV这个大家伙那就太麻烦了,还是改我们承担的部分。”郑翠娥和李想采用了李岳明的建议,对超短基线定位系统与AUV的控制系统之间做了信号隔离,大大降低了电机噪声的干扰。另一方面,李岳明与张国成勇挑重担,连续熬了两宿,主动承担了水声定位信息的时空对准偏差修正与补偿,改进AUV自主控制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水声引导定位精度,问题从而迎刃而解。
“联袂”出演:双第一催生新第一10月18日,专家海试验收“大日子”正式到来。副校长韩端锋赶来“坐镇”,他下令“来个‘全套’的。”即AUV不仅要在海下自主完成“钻进”的任务,还要进行15分钟的海下无线充电和信息传输,最后自动退出并返回。
对于AUV能不能在这一天的海试验收中成功对接,大多数老师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海试试验不比水池与湖试试验,后两者水底情况相对简单、稳定,一旦成功完成对接,则后续试验基本上能够保持很高的成功率。而海试是在实际环境中来完成,情况复杂,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很多,特别是针对“对接”这样精度要求很高的情况,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外类似海试试验的成功率也仅为50%左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