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教学设计
微文呈现整理的《黄山记》教学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黄山记》教学设计 篇1
《黄山记》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山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山记》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并掌握文中生字词,如“糗”“氤氲”“叱咤”等,理解其含义并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
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文章的构思谋篇手法,理解作者如何从不同角度展现黄山的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登山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黄山的历史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
品味文章华美如诗的语言,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以及“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问题探究法: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黄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黄山的景色,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展示黄山的壮丽图片,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氛围。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仿佛置身于怎样的世界中?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进行正音和讲解,如“糗(qiǔ)”“氤氲(yīn yūn)”“叱咤(chì zhà)”等,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掌握。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黄山写了哪些内容,尝试概括文章的四个部分内容。
(三)精读品析,领悟写法(20分钟)
第一部分:大自然造黄山胜景
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找出文中描写大自然创造黄山胜景的句子,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如“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等,赞美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古人登山历史
学生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找出文中提到的古人登山的事例,思考作者写这些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作者写古人登山的历史,是为了衬托黄山的险峻,同时为下文歌颂今人的伟大做铺垫。
引导学生对比古人登山之难和今人登山之易,体会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第三部分:今人登山经过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找出文中描写登山过程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运用了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既描写了登山的经过,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勇往直前、征服自然豪情的句子,如“直上,直上,直上”,进行赏析和交流。
第四部分:黄山奇幻景色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黄山的奇幻景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从云海、古松、日出、摄身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黄山的景色,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几枝松,像从苔藓中拔出来,苍颜铁骨,顶天立地”“我多么想,有一朵轻柔的云,伴我飘到峰顶,打翻我的船”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描写,进行朗读和背诵,感受黄山的美景。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7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强调文章的主旨:赞美黄山的壮丽景色,歌颂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提问学生:“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美黄山,你会怎么说?”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黄山的感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我眼中的黄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黄山的美景。
五、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合作能力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或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生字词、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黄山记》教学设计 篇3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中描写黄山自然景观的手法;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欣赏徐霞客笔下的`黄山美景;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3.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黄山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准备一些关于徐霞客及其游记背景的知识介绍。
制作PPT或其他辅助教学工具。
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黄山的美丽景色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简要介绍黄山的基本情况以及徐霞客生平简介。
精读课文
分段落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以更好地传达文意。
对比分析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这些手法是如何帮助作者更生动地描述黄山之美的?
深度解读
讨论: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体现了人们对黄山怎样的评价?
探讨:除了自然景观外,《黄山记》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去过或者梦想去的地方,并尝试模仿《黄山记》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文。
组织一次“我心中的最美风景”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5.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或熟悉地方的小作文,尽量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黄山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
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3.通过写导游词的活动让学生学会筛选重要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亮点。
通过写导游词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在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的同时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班长报告学生到校情况。
孩子们,进入初三,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紧张,这堂课,我要带大家开启一段轻松之旅。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山------黄山。
请打开课本,翻到第4课,齐读课题及作者。
二、板块一:一品黄山,仙境寻踪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曾教了大家如何解读写景类文章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第一步的秘诀是哪六个字?(写啥景,抒啥情)
对,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入门秘笈来“一品黄山,仙境寻踪”,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记”了黄山哪些方面的内容?
注:景:地理概貌、地质形成、奇峰、古松、巧石、云海、日出、温泉。
情:喜爱、赞美
三、板块二:二品黄山,仙境探秘
在柯蓝先生的笔下,黄山的美景太多,我们有些应接不暇,只好请各小组领取任务卡,“二品黄山,仙境探秘”,请大家根据任务卡要求在浏览、跳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整理相关信息,组合成一段导游词,再派代表展示成果。
活动1:(10分钟左右)
分发任务卡指定内容:地质形成、奇峰、古松、巧石、云海、日出
回顾导游词的相关要求:称呼、问候语;抓住景物特征;语言生动、简练。
小组合作期间老师巡视,作适当点拨。
活动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PPT播放相关图片及主要特征的关键词。
活动3:老师对学生展示的导游词做点评。
四、板块三:三品黄山,仙境拾贝
孩子们,在你们的介绍下,我们领略了黄山的`奇险秀美,当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从中撷取到一些对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才算不枉此行,接下来,我们要“三品黄山,仙境拾贝”。
还记得读写景类文章的第二个方法吗?(理线索)那大家讨论一下本文的线索安排与前几篇有什么异同?
由此引出解说词、解说词特点、解说词与写景散文的区别等相关知识点。
此外说说本文还有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让你印象深刻。
学生各抒己见,总结归纳:
语言美、标题新、开头巧
五、总结
“苍松殷勤迎远客,别情依依送故友”,再美好的旅程都要有结束的时刻,今天我们的黄山之旅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
六、布置作业:
展示学校风光。
柯蓝话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近期,昆明电视台为我校制作了一部专题片,其中操场和升旗台部分景观还没有完成解说词的定稿,现在就把这个重任交给大家,请仿照本文写作手法,课后完成100字以上的一段解说词。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