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教案

2025/11/0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酸、甜、苦、辣几种味道是小朋友在品尝食品的过程中经常接触的。最近小朋友们也经常在一起议论,自己吃了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吃了以后是什么感觉。为了让小朋友更进一步的体验酸、甜、苦、辣几种不同的味道。并让小朋友用完整的语言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特设计了本活动,旨在让小朋友通过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2、学习用"酸.甜.苦.辣"描述食物的味道。识字:酸、甜、苦、辣,通过感官知道它们的实际意义,能用这几个字组词、造句。

3、用感官感知各种水果、饮料、副食等的味道。发展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把教室布置成"七彩美食城",各种食物。如:咖啡、糖水、话梅糖、牛肉干,水果等。人手一套酸、甜、苦、辣字卡。

四、活动过程:

1、稳定情绪:律动《捡豆豆》

师提问:刚才我们捡豆豆尝了不同味道的豆豆,有酸、甜、苦、辣。

小朋友想不想尝尝真正的酸、甜、苦、辣味道啊?

幼:想。

2、导入活动听录音:放鞭炮的声音。

师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幼:放鞭炮的声音。

师:"七彩美食城"开张了,七彩经理邀请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当一回"小小品尝师"去食品城品尝一下美味佳肴,让我们出发吧。

3、观察美味佳肴"七彩美食城"到了,让我们先看看各种美味佳肴吧!(带着小朋友一起参观美食城)

(1)这都有什么好吃的?

(2)你们想不想品尝这些美味佳肴啊?

(3)美食城里有许多好吃的事物,它们有不同的,小朋友可以去尝尝,用舌头去舔舔,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去感受吃了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自由品尝)

4、让幼儿随意品尝食物。

5、把幼儿集中,请幼儿说说自己尝了什么味道的食物,品尝以后有什么感觉,并认识生字"酸、甜、苦、辣"。

(1)"小小品尝师"请过来吧!(将幼儿集中)

(2)你们品尝了什么?是什么味道?品尝以后有什么感觉?

(3)小朋友们刚才品尝了甜甜的苹果。(出示"甜"字,请小朋友用"甜"字说话、组词)(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酸、苦、辣",教小朋友认识,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帮助小朋友认识)

6、帮"七彩美食城"整理食物

(1)小朋友今天都很高兴,不仅尝到了很多美味佳肴,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2)老师提个建议,我们来帮七彩经理把美食城整理整理。把"酸"的食物放到一起;"甜"的食物放在一起;"苦"的食物放在一起;"辣"的食物放在一起。

7、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字卡,分别把它们送回"家"。如:酸字宝宝就把它放到酸的食物前面,甜字宝宝就它放到甜食物前面。游戏结束,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字宝宝放的是否正确。

8、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选择不同的颜色,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发现了味道与颜色、音乐之间的关系,整个案例突出并始终贯彻“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主线,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认字、图片、动作方式熟悉歌词,并初步学会歌曲。

2、培养幼儿大胆歌唱,并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借助歌曲,让幼儿了解社会信息。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的歌词、与歌词相匹的图片、多媒体课件、通行证。

活动过程:

一、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有兴趣参加歌曲活动。

前段时间电视一直播放女生歌曲比赛,你们知道是什么节目吗?(超级女生)今天我们把她们请到我们这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多媒体。(李宇春、周笔畅、张亮颖)她们分别获得了冠亚季军,成为了大明显。你们想不想也成为明星呢?(想)那从现在起我们就要锻炼自己了。她们在参加比赛之前都要学会超级女生主题歌《想唱就唱》。今天我们一起也来学习。

二、学习歌曲《想唱就唱》

1、教师先出示歌词,教师指着歌词把歌曲唱一遍。

2、幼儿跟着老师轻轻着唱。

3、一起看歌词,把歌曲中认识的'歌词找出来,然后我们一起把歌词念一遍。

4、再随音乐伴奏一起唱歌曲。

5、在唱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对歌词还是不太认识记得,我们除了去看一些认识的歌词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更好唱出歌曲?(图片、动作)

6、出示图片与歌词一一对应,幼儿通过看图片来理解歌词。通过图片来随音乐一起歌唱。

7、让幼儿为每一句歌词编上动作。通过动作来理解歌词。通过动作来随音乐一起歌唱。

8、幼儿可以用认字、图片、动作任选一种,适合自己方法来演唱。

三、幼儿大胆唱老师听、争取也能够勇敢地唱,拿到通行证。

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曲原唱者是张含韵姐姐唱的(打开多媒体,)我们想不想与张含韵姐姐一起唱,我们比一比谁唱的好。打开多媒体音乐张含韵想唱就唱。

今天小朋友唱的都不错,我们现在考考小朋友能不能通过,拿到通行证。拿到通行证的小朋友以后你就可以勇敢的参加各种比赛了。我们一起唱给客人老师听,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大胆地唱,这样才能得到客人老师的通行证。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合理计划、安排时间对生活和学习的意义。

2、在情景感受、交流讨论中,体验如何计划、安排活动时间与内容,

3、尝试共同交流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活动准备:能活动的黑板四块。

有动作表示的图案若干。

情境材料四组:水壶、脏杯子、杯刷、茶叶。

录像:小学生课间十分钟实况。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对安排时间的思考。

1引出问题:这学期我知道我们大班小朋友去了茶园,还学会了许多关于的事情。今天幼儿园来了很多客人,我想请小朋友给客人泡杯茶,热情欢迎他们。

可是今天泡茶的事情必须解决四个问题,1、没有开水,2、茶杯不干净,3茶叶没有放好,4、泡茶送茶给客人。你们想想这四件事情怎么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能又好又快地做好,不让客人空等很长时间呢?

二、小组实际操作,体验不同做法的时间安排过程。

1、介绍材料和操作的人员要求。

2、设计情境四组操作实验,每组四人。

每组有一位幼儿操作,其余三位幼儿记录活动流程和时间。

3、交流各组操作的情况。

4、总结:同样的事情,在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可以充分节约时间。

三、课间十分钟时间计划合理利用的讨论。

1、讨论:课间十分钟需要完成的`事情是哪些?

2、播放录像: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情况。

观看前请小朋友仔细一位小男孩他的课间十分钟时间安排得不是合理?

3、集体讨论:

录像里小强的课间十分钟时间安排得怎样?哪里不合理?

4、操作:

请幼儿自己在工作表上计划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5、集体交流:介绍自己的十分钟安排情况,并说明这样安排的合理性。

6、观看小学生代表介绍怎样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录像。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懂得了合理和计划安排时间的方法,而且发现合理利用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有条理地做好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早晨起床后到上幼儿园这段时间的安排、晚饭后到睡觉的这段时间安排、周末的时间安排等等都可以好好计划一下,看怎样计划最合理,最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