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班教案

2025/11/09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理解故事,练习“长”的正确发音,学习词语“长大”。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FLASH故事动画片、小棍、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米皮皮手偶:教师请来了一只小老鼠来我们班做客,它的名字叫“米皮皮”,“米皮皮”还带来了一样宝贝,叫“敲敲长”。它有个奇妙的本领是什么呢?听完故事就知道了。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1)米皮皮的宝贝叫什么?

(2)米皮皮的“敲敲长”让哪些东西长大?

三、欣赏动画片,学习故事中对话

1、看动画片。

2、提问:

(1)米皮皮想让小豆苗长大是怎么做?又是怎么说的?小豆苗就怎么样了?

(2)米皮皮想让胡萝卜长大,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胡萝卜怎么样了?

(3)米皮皮想让小蘑菇长大,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小蘑菇怎么样?

小结:米皮皮想要小豆苗、胡萝卜、小蘑菇长大,他就用“敲敲长”轻轻敲一下,一边敲一边说:“长长长~”,它们就长大了。

四、玩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

当米皮皮用“敲敲长”敲到你说“长、长、长”的时候,你们就扭一扭身体向上长,还要说“啊哈,我长大啦”。“好,我们一起来说说看,啊哈,我长大啦!”当米皮皮用小木棍敲到你说:“缩、缩、缩”的时候,你就扭一扭身体,蹲下去,还要说:“唉啊,我缩小了。”我们也来学学看吧。“唉啊,我缩小了!”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听。

(2)玩游戏

五、迁移经验,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如果你有“敲敲长”,你想让哪些东西长大?

小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牙刷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牙刷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牙刷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牙刷。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牙刷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个自己的牙刷。

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牙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对牙刷的兴趣。

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打一样生活用品。

一群胡子兵,当了牙医师,

每天都要来巡查,消灭细菌讲卫生。

生:牙刷。

2.出示课题《我的牙刷》。

二.新授

1.回忆再现平时刷牙的情境,纠正刷牙方式。

师:我们每天都要刷牙,早晚两次,保证口腔清洁卫生,那我们同学平时是怎样刷牙的? 学生回答、模仿,教师给予纠正,强调刷牙的正确姿势。

2.认识牙刷的结构。

刷头、刷颈、刷柄。

3.游戏――找不同,每通过一关教师便“奖励”学生一些关于牙刷的小知识。 ①刷头:硬、软毛;平直型;前部凸出;波浪行;圆形??

②刷颈:弯曲、直平、折叠??

③刷柄:凹凸型、圆柱体、橡胶型??

4.打开书本,引导学生看书中的作品是如何设计的,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学到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并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5.教师讲解设计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

①结构:图纸设计饱满,设计物要舒适。

②年龄:符合大人和小孩的不同需要,考虑尺寸大小。

③性别:符合男士和女士的性别特点,选择颜色和造型。

④材质:符合大人和小孩的需求,柔软、环保、绿色。

6.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设计怎样的牙刷,教师给予启发和肯定。

三.学生作业。

1.要求: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牙刷。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四.展评

1.开展新品设计发布会,教师邀请或学生自愿介绍自己设计的产品,讲解设计意图,其他学生给予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奖和最佳创意奖。

2.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

第9课我的牙刷

结构:刷头、刷颈、刷柄

注意:结构(舒适)

年龄(尺寸)

性别(造型、颜色)

材质(绿色)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能帮助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的图片,天空、森林、水的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 欣赏小鸡出壳的图片,教师:“这是什么?”(一个鸡蛋)

2、 “咦?它怎么了?”(哭了)

3、 “猜一猜,小蛋壳是发生什么事了呢?”(碎了……)

4、原来是小鸡到鸡妈妈的身边去了,鸡妈妈的翅膀就是小鸡的家!小蛋壳觉得很孤单,要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那他会碰到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欣赏课件《小蛋壳》。

1.听故事第一部分(演示PPT)、

2.分段学习故事,并提问

(1)小蛋壳首先遇到了谁,它是怎么说的?小蜜蜂是怎么回答的?小蜜蜂的家在什么地方?

(2)先出示PPT图片提问:(提示举手回答)你们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谁知道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小朋友们想一想小蛋壳会怎么问小蚂蚁?

(3)他会怎么问青蛙?它又会怎么回答?他的家在哪里?

(4)他会怎么问蜗牛呢?他又会怎么回答?他的家又在哪里?小蛋壳遇到了小蜜蜂、小蚂蚁、小青蛙、小蜗牛,他们都不要小蛋壳,小蛋壳更加的伤心了,你愿意帮助小蛋壳吗?(愿意)好吧!我们一起来帮小蛋壳吧!

(5)你们看谁来了?瓢虫对小蛋壳说了什么呢?瓢虫把小蛋壳做了什么?

(6)最后小蛋壳怎么样了?(笑了)(7它为什么笑了?(因为它又可以做别人的家了,不孤单了)

4、小结:小蛋壳、小蜜蜂、小蚂蚁、小青蛙、小蜗牛、瓢虫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家一样吗?(不一样)是的,不同的小动物的家是不一样的。

三、帮动物找家。

出示动物的家,教师:“小动物迷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你能帮它们找到它们的家吗?”,“这里有天空、森林和水里,我们看看自己手里的动物卡片,看看它回哪个家最合适!就请你把小动物送回家吧!”

四、延伸活动现在小动物都回到自己的家了,你们回到自己的家了吗?快点找到自己的家哦。不过杨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小动物迷路了,看看是谁?(蝴蝶)我们一起来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好吗?(好)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去找蝴蝶的家喽。(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我自己认为整节活动是有条不紊的上出来了,孩子在活动中很积极,被漂亮的课件深深的吸引,本次活动中的的重点环节之一,但是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表达、大胆表现”的考虑,我只是不时地用语言进行了启发、引导,虽然有启发作用,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和自身能力的局限,只能是“启而不发”。所以,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游戏教学目标,思路要清晰,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帮助幼儿提升学习策略与经验。因为只有教师自身投入地表现,才能使幼儿获得启发、受到熏陶,在热闹中也仍有所获。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钻爬能力和自信勇敢的品质。

2、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布置成动物园的情境,布置出“山洞”和“雷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小动物模仿操。

二、游戏:我们去动物园啦。

1、交代游戏内容,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上次我们去野生动物园看到了许多的动物,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去动物园,想不想去啊?

这次我们去动物园要钻过一条黑黑的山洞,还要爬过雷区,只有机智勇敢的小朋友才能到达动物园看到小动物。

2、幼儿自由练习。

孩子分别到“山洞”“雷区”练本领,教师在旁指导。

3、幼儿游戏。

幼儿分成弟弟组和妹妹组进行比赛。

三、参观动物园。

幼儿和教师一起围坐,说说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到小动物的身上有一个图形宝宝。)

四、送小动物回家。

请幼儿根据小动物身上的图形宝宝送小动物回到相应的家里。(送对的小朋友奖一张五角星贴纸,送完一个小动物还可以送第二个小动物。)

五、回家喽。

小动物们都回家了,我们也回家吧。(幼儿和教师一起手拉手走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