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理解故事,练习“长”的正确发音,学习词语“长大”。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FLASH故事动画片、小棍、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米皮皮手偶:教师请来了一只小老鼠来我们班做客,它的名字叫“米皮皮”,“米皮皮”还带来了一样宝贝,叫“敲敲长”。它有个奇妙的本领是什么呢?听完故事就知道了。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1)米皮皮的宝贝叫什么?
(2)米皮皮的“敲敲长”让哪些东西长大?
三、欣赏动画片,学习故事中对话
1、看动画片。
2、提问:
(1)米皮皮想让小豆苗长大是怎么做?又是怎么说的?小豆苗就怎么样了?
(2)米皮皮想让胡萝卜长大,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胡萝卜怎么样了?
(3)米皮皮想让小蘑菇长大,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小蘑菇怎么样?
小结:米皮皮想要小豆苗、胡萝卜、小蘑菇长大,他就用“敲敲长”轻轻敲一下,一边敲一边说:“长长长~”,它们就长大了。
四、玩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
当米皮皮用“敲敲长”敲到你说“长、长、长”的时候,你们就扭一扭身体向上长,还要说“啊哈,我长大啦”。“好,我们一起来说说看,啊哈,我长大啦!”当米皮皮用小木棍敲到你说:“缩、缩、缩”的时候,你就扭一扭身体,蹲下去,还要说:“唉啊,我缩小了。”我们也来学学看吧。“唉啊,我缩小了!”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听。
(2)玩游戏
五、迁移经验,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如果你有“敲敲长”,你想让哪些东西长大?
小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牙刷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牙刷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牙刷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牙刷。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牙刷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个自己的牙刷。
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牙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对牙刷的兴趣。
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打一样生活用品。
一群胡子兵,当了牙医师,
每天都要来巡查,消灭细菌讲卫生。
生:牙刷。
2.出示课题《我的牙刷》。
二.新授
1.回忆再现平时刷牙的情境,纠正刷牙方式。
师:我们每天都要刷牙,早晚两次,保证口腔清洁卫生,那我们同学平时是怎样刷牙的? 学生回答、模仿,教师给予纠正,强调刷牙的正确姿势。
2.认识牙刷的结构。
刷头、刷颈、刷柄。
3.游戏――找不同,每通过一关教师便“奖励”学生一些关于牙刷的小知识。 ①刷头:硬、软毛;平直型;前部凸出;波浪行;圆形??
②刷颈:弯曲、直平、折叠??
③刷柄:凹凸型、圆柱体、橡胶型??
4.打开书本,引导学生看书中的作品是如何设计的,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学到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并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5.教师讲解设计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
①结构:图纸设计饱满,设计物要舒适。
②年龄:符合大人和小孩的不同需要,考虑尺寸大小。
③性别:符合男士和女士的性别特点,选择颜色和造型。
④材质:符合大人和小孩的需求,柔软、环保、绿色。
6.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设计怎样的牙刷,教师给予启发和肯定。
三.学生作业。
1.要求: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牙刷。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四.展评
1.开展新品设计发布会,教师邀请或学生自愿介绍自己设计的产品,讲解设计意图,其他学生给予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奖和最佳创意奖。
2.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
第9课我的牙刷
结构:刷头、刷颈、刷柄
注意:结构(舒适)
年龄(尺寸)
性别(造型、颜色)
材质(绿色)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能帮助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的图片,天空、森林、水的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 欣赏小鸡出壳的图片,教师:“这是什么?”(一个鸡蛋)
2、 “咦?它怎么了?”(哭了)
3、 “猜一猜,小蛋壳是发生什么事了呢?”(碎了……)
4、原来是小鸡到鸡妈妈的身边去了,鸡妈妈的翅膀就是小鸡的家!小蛋壳觉得很孤单,要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那他会碰到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欣赏课件《小蛋壳》。
1.听故事第一部分(演示PPT)、
2.分段学习故事,并提问
(1)小蛋壳首先遇到了谁,它是怎么说的?小蜜蜂是怎么回答的?小蜜蜂的家在什么地方?
(2)先出示PPT图片提问:(提示举手回答)你们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谁知道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小朋友们想一想小蛋壳会怎么问小蚂蚁?
(3)他会怎么问青蛙?它又会怎么回答?他的家在哪里?
(4)他会怎么问蜗牛呢?他又会怎么回答?他的家又在哪里?小蛋壳遇到了小蜜蜂、小蚂蚁、小青蛙、小蜗牛,他们都不要小蛋壳,小蛋壳更加的伤心了,你愿意帮助小蛋壳吗?(愿意)好吧!我们一起来帮小蛋壳吧!
(5)你们看谁来了?瓢虫对小蛋壳说了什么呢?瓢虫把小蛋壳做了什么?
(6)最后小蛋壳怎么样了?(笑了)(7它为什么笑了?(因为它又可以做别人的家了,不孤单了)
4、小结:小蛋壳、小蜜蜂、小蚂蚁、小青蛙、小蜗牛、瓢虫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家一样吗?(不一样)是的,不同的小动物的家是不一样的。
三、帮动物找家。
出示动物的家,教师:“小动物迷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你能帮它们找到它们的家吗?”,“这里有天空、森林和水里,我们看看自己手里的动物卡片,看看它回哪个家最合适!就请你把小动物送回家吧!”
四、延伸活动现在小动物都回到自己的家了,你们回到自己的家了吗?快点找到自己的家哦。不过杨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小动物迷路了,看看是谁?(蝴蝶)我们一起来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好吗?(好)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去找蝴蝶的家喽。(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我自己认为整节活动是有条不紊的上出来了,孩子在活动中很积极,被漂亮的课件深深的吸引,本次活动中的的重点环节之一,但是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表达、大胆表现”的考虑,我只是不时地用语言进行了启发、引导,虽然有启发作用,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和自身能力的局限,只能是“启而不发”。所以,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游戏教学目标,思路要清晰,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帮助幼儿提升学习策略与经验。因为只有教师自身投入地表现,才能使幼儿获得启发、受到熏陶,在热闹中也仍有所获。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钻爬能力和自信勇敢的品质。
2、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布置成动物园的情境,布置出“山洞”和“雷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小动物模仿操。
二、游戏:我们去动物园啦。
1、交代游戏内容,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上次我们去野生动物园看到了许多的动物,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去动物园,想不想去啊?
这次我们去动物园要钻过一条黑黑的山洞,还要爬过雷区,只有机智勇敢的小朋友才能到达动物园看到小动物。
2、幼儿自由练习。
孩子分别到“山洞”“雷区”练本领,教师在旁指导。
3、幼儿游戏。
幼儿分成弟弟组和妹妹组进行比赛。
三、参观动物园。
幼儿和教师一起围坐,说说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到小动物的身上有一个图形宝宝。)
四、送小动物回家。
请幼儿根据小动物身上的图形宝宝送小动物回到相应的家里。(送对的小朋友奖一张五角星贴纸,送完一个小动物还可以送第二个小动物。)
五、回家喽。
小动物们都回家了,我们也回家吧。(幼儿和教师一起手拉手走回教室。)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