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教案

2025/11/09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新《纲要》把活动的操作性、探究性放在了及其重要的位置,体现了从教师传授知识到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教育思想的变革。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使幼儿获得有益于终生发展的乐于学习、乐于创造的长远的教育价值。教师的作用在于如何巧妙地激起幼儿积极主动的互动,使之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班幼儿对撕贴活动十分着迷。在区角活动,午餐后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总会看见孩子们在撕撕贴贴,充满乐趣。最近,随着国际时事的动态,战争的话题时常出现在孩子们的谈话中,一款款色彩不同的迷彩服引起了幼儿的好奇,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为了让小动物们能躲避战火保护自己,我们为小动物们设计迷彩服。让幼儿通过想想、看看、撕撕、贴贴中理解色彩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保护我们呢,并且把这种经验迁移到撕贴活动中。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迷彩服所用色彩的特点。

2、根据自己选定的.动物与新环境的需要运用撕贴的方式来设计迷彩服。

3、养成细致、独立的操作习惯,获得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体验。

三、活动准备:

了解迷彩服的有关知识及动物身上的保护色,迷彩知识的多媒体课件,

各色彩纸,浆糊,动物轮廓图。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迷彩服的种类。

幼儿讨论:请幼儿观看后说说,你看到的迷彩服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种类,有些什么作用。(各种军队的迷彩服,兵器,坦克,飞机等)

评析: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不知疲倦,但幼儿的兴趣也不稳定,不能独自持久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幼儿进行演示、介绍,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交互感受,来了解迷彩的秘密。

2、幼儿欣赏录像:动物的保护色。

师:你觉得斑马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呢?

幼:因为他觉得好看、神气。

师:可以如果斑马为了逃避战争,到了没有杂草的大平原上该怎么办呢?

幼:躲到山洞里。

幼:躲到草丛里。

师:你能为它重新设计一件迷彩服,送给它吗?

幼:能。

师:你选择哪几种颜色比较合适呢?

幼:在草原上的话,我选择黄色和绿色。

幼:如果在雪地上的话,我选择绿色和白色。

师:如果一只小白兔躲到了花园里,你又该给它穿上一件怎样的衣服才安全呢?

幼:我选择绿色、黄色还有红色。

评析:教师给出的教学环境是开放的,幼儿采用有效的思维策略,提高了组织信息的能力,开放式的问题结果同样能引起幼儿无穷的探求欲望。

3、小结:

师:原来选择几种与环境中色彩相近的颜色能起到保护作用,用这样的布做成的衣服叫迷彩服。

师:下面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想一想,说一说,为一只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件迷彩服。

师:请你选择需要的几种颜色的彩纸,用撕贴的方法制作好花布,然后在背面画出动物的样子,沿轮郭剪下来反过来看一看,并给它添上眼睛、鼻子、嘴巴。这样你喜爱的小动物就已经穿上了你送给它的衣服了。请你告诉它穿上你这件迷彩服在那里会比较安全。

4、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制作步骤:

① 选择合适的几种彩色纸。

② 撕成小块粘贴在纸上。

③ 在反面画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轮廓,然后剪下来。

评析:冲突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动因,把幼儿的学习置于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认知情境中,激发幼儿动手试一试的欲望,正是这种形成直接经验的过程,就是幼儿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他们勇于探索的研究精神形成的过程。

5、活动评价:

师:请你仔细介绍以下,你这件迷彩服适合在哪种环境中,才能对小动物起到保护的作用。

五、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给汽车、坦克、轮船设计迷彩服。

活动评析:

遵循陈鹤琴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理论,给予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空间,充分感受探索活动中所蕴藏的无限乐趣,从而激发起幼儿对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意识。

引导幼儿尝试、发现、寻找不同的答案,在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起新的认知体系。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在他们出现与众不同甚至奇思妙想时,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植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对于幼儿的想法和疑问,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积极寻找答案,并鼓励幼儿多方位地展开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方式和答案。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3.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设计思路:

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更新的具体体现,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

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活动反思:

首先是班级老师提前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在周一的班会中,围绕“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以及如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班级老师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计划与讨论。在出去进行活动前,对孩子都进行了安全教育,始终把孩子们的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并且也对活动过程中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要求与强调,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知道如何给小树苗浇水、怎样不损坏树枝、树叶等。另外,也提前组织了孩子们绘制护树卡,让每个孩子都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爱护树木的情感。

其次是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很快乐。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及参与性都非常高。虽然带的浇水的瓶子不够多,但孩子们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下相互谦让,轮流着来浇水,而且大家都是抢着给树苗浇水。在给小树挂爱树卡时,孩子们都能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

最后,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爱护树木的情感,也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亲身为小树苗浇水、亲自制作护树卡提醒人们爱护树木的快乐,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本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动物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画面展开合理想象,体验绘本阅读带来的紧张、快乐的情绪。

3.积极参加表演活动,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乐于猜测、表达,并感受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青蛙小弟睡午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谁?(幼儿自由讲述)那你们喜欢小青蛙吗?(教师出示手偶)有一只小青蛙,喜欢睡午觉,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好看的绘本,题目叫《青蛙小弟睡午觉》

二、基本部分:结合PPT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1、青蛙小弟在哪里睡午觉?

2、发生什么事了?猜猜从下面冒出来一个什么东西?你从哪里看出来?

3、你觉得螳螂看到了青蛙小弟会怎么想?谁会把它想的说一说、做一做?

4、就在这时,从下面又冒出来一个什么东西,把螳螂吓跑了,天哪!从下面爬上来的'竟是--(组织幼儿大胆进行猜测)

5、逐页观看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动物之间的关系。

6、青蛙小弟被吃掉了吗?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老鹰还会害怕谁?

三、播放PPT和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四、在完整欣赏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

1.今天真是惊险的一天,青蛙小弟都遇到了什么危险?

2.教师播放PPT,丰富、小结动物之间的关系。

五、表演活动。

1、师生共同商量分配角色,表演。

2、让我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表演带到小班去,表演给弟弟妹妹们看吧!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剪发的含义。

2.掌握5的剪发,认识“-”。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卡片,1-5数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每人一份操作卡片及玩具卡片

活动过程:

1.通过拍手游戏,复习5的分解组成,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纷呈3和几?

幼儿:于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

2.创设情景,摆放数字卡片,利用数与量的对应,理解剪发的意义。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请他的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小熊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有5根骨头,5捆情操,5个胡萝卜、5条小虫子。他的好朋友小狗,小羊小兔子小鸡来了以后真高兴,他们吃的真香,我们来看看他们吃的多少。

教师:小熊拿来了5个胡萝卜,用数字5表示,小兔子吃掉了2个用数字2表示,还剩下几个胡萝卜呢?剩下三个用数字3表示,5-2=3

理解剪发就是减掉后数量变少了

3.开展游戏,请幼儿扮演小动物,算一算面前盘子里的5个食物,吃掉几个,还剩几个?

4.减法计算练习。幼儿两两自由结组,每组幼儿取5个玩具,开展猜拳活动,幼儿家在幼儿乙闭上眼睛后,拿走若干玩具,请幼儿乙用剪发算算幼儿甲拿走了几个玩具,并用数字卡标出算式。

建议:为了巩固和熟练掌握5以内的剪发,教师在活动后可以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调动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小熊请客》以故事小熊请客导入,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带幼儿进入数字、圆点、实物三者的相匹配的学习中。由于课前我教具学具准备的充分,因此一堂课下来很是顺利,孩子们听得认真,学的就好,当然作业也就完成情况好咯。活动流程是这样的,结合双节的到来,我出示了主人公“小熊”,告诉幼儿,“为了庆祝节日的到来,今天小熊也像鼠太太一样请他的好朋友来做客了(早期阅读《鼠太太请客》已学过),看!小熊今天请了那几位客人?”接着我逐一出示各小动物。让小朋友学做主人公小熊欢迎朋友们的到来,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朋友小猫、小狗、小鸡、小猴等,孩子们很是喜欢。让幼儿个别数一数、集体数一数今天小熊请来了几位客人,孩子们很快说出了“6位客人”,接着我就让个别幼儿上来找出了数字6的卡片和数字6 的圆点卡片。

第二环节是请客人用餐,根据小熊为朋友们准备的食物,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数一数,如:1、2、3、4一共有四条虫子。说一说,学习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小熊给小兔准备了2个胡萝卜、二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等。找一找,从一堆数字卡中找到相应的数字卡,如:数字2或是2个圆点的点子卡片。拿一拿,把相应的卡片找出来之后放到相匹配的`动物、食物处,在个别、集体、两两合作的形式下让幼儿在小熊请客的情景中把实物数量与数字、圆点三者进行匹配,在同伴的力量下,相互纠错,相互学习,体验快乐。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在活动材料《数学》第3页上进行操作,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适时提醒启发他,边巡视边指导,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很不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并加以巩固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让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最近发展区)更进一步的发展,较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引起幼儿的兴趣。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比较适合幼儿,容易让幼儿接受,调动幼儿的求知兴趣和操作欲望。我同时也发现个别孩子的能力真的是很弱,尤其是新来的几个孩子更是如此,应与家长多沟通,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