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佤族的服饰、民居、饮食等风俗习惯,感受佤族的风土人情。
2、激发幼儿用肢体语言来感受佤族舞蹈的粗犷与柔美。
3、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折、剪、粘贴、绘画、泥塑等图像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阿佤人是什么样的”的理解与感受,具有一定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喜欢佤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阿佤人家(木鼓、牛头、自制崖画、葫芦、烟
锅、草房、服饰)等。
2、手工材料: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白浮胶、各色彩纸等。
3、风味小吃:鸡肉烂饭、牛干巴、米酒、烧浮猪等。
4、录音机、音乐带。
活动一:观察与体验:“佤族人是什么样的”?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阿佤人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二、授课教师以“月嘎姐姐”的身份带幼儿参观“阿佤人家”,体验与感受积淀着厚重文化的“佤族人是什么样的”?
1、带幼儿参观阿佤人家,观察与发现崖画、生活物品、房屋、服饰等。
2、幼儿自由参观阿佤人家,体验和感受佤族文化。
3、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佤族人的葫芦、牛头、木鼓、烟锅等用品、从中感受佤族的一些风土人情。
4、欣赏佤族舞蹈,引导幼儿模仿“月嘎姐姐”随音乐一起跳佤族舞,感受佤族舞的粗犷与柔美。
5、品尝可口的佤族风味小吃,初步了解佤族的饮食文化。
三、与佤族人共渡佤族最大的节日“新米节”在欢快的歌舞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二:表达与创造:“佤族人是什么样的”?
活动过程
一、师幼讨论:佤族人是什么样的?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说。
如:
(1)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2)佤族的崖画很有名。
(3)佤族的鸡肉烂饭很好吃。
二、操作活动
1、分组活动:幼儿自主地分成3组:绘画、剪贴、泥塑,合作表现“佤族人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折、剪、粘贴、绘画、泥塑等图像语言来表现与创造。
三、展示与交流
1、鼓励幼儿把自己小组所表现的“佤族人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语言、图文对应的表达出来。
2、激发幼儿喜欢佤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教案 篇2
设计来源
我园开展的: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园本教研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我们小班组开展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沙包游戏,我们在玩沙包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自由,老师不做游戏的指挥者和导演,开始,幼儿游戏兴趣很高,但持续性不长,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时玩法方式单一,受年龄及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不能拓展更宽的游戏空间。在班级研讨后,老师们都提出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式,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游戏,创设一定的游戏情景,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玩沙包。老师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打猎”、“森林运动会”、“走小路”、“小马运粮过河”、“小兔与狼”等系列情景沙包游戏。幼儿的平衡、投掷等能力得到了发展,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小马运粮———“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沙包系列游戏之一
活动时间:
20xx 年 6月19日
活动形式:
园本教研活动展示
活动班级:
小班组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创意沙包的玩法,培养幼儿玩沙包的兴趣。
2训练幼儿平衡能力,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
3复习手膝着地向前爬,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初步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自制沙包,垫子,小篮四只,大筐两个,录音机,磁带,山洞。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老师扮演大马,幼儿扮小马。)
1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马们,我们出去玩,好吗?
2放音乐,大马带小马跑步,散步,吃青草,甩马尾等。
二 游戏:小马运粮。
1师:小马们,大马今天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把这些粮食运给马伯伯,你们想运吗?(想)
2小马们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用什么办法来运呢?小马们想想办法吧?(扛过去,背过去)
3我要看哪匹小马的办法好,动作快。大家先来练习练习本领,好吗?(复习双手双膝着地向前爬)
4小马们真不错,个个都灵活又快,现在请大家排好队吧,准备运粮。(分组排队运粮)
5小马们,注意前面有山洞,怎样才能过去呢?大家自己动动脑吧!
6做游戏:小马运粮。游戏中不时鼓励幼儿,完成活动目标。
三 结束活动:
1幼儿听音乐在草地上玩耍。
师:小马今天真能干,个个都是英雄汉,开动脑筋想办法,粮食运回真精彩。
2我们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吧。
3(放雷声音乐) 打雷了,要下雨了,马伯伯的粮食怎么办?
4帮马伯伯抬回去吧?
好,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抬回马伯伯家吧。(收拾活动道具)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3
精选幼儿园教案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染纸工具——宣纸、彩色颜料,引导幼儿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学习感受和表现上下、左右的对称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对染纸的兴趣;(难点)
3、养成做事细心、有始有终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生宣纸每人三张、12色彩色墨水颜料两盒、调色盘8个、范例四张、废旧报纸、抹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用比较法让幼儿观察蜡笔画和染纸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材料、效果方面进行比较。教师用图画纸和宣纸蘸颜色让幼儿比较两种纸的不同。师幼小结:图画纸不易吸水,宣纸易吸水、容易破。所以小朋友要轻拿轻放不要撕破。放手让幼儿感知、探索材料的不同。
二、请幼儿探索、操作染纸,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节约纸,不能浪费。
1、下面请小朋友用一张纸试一试,可以怎样折,能染出什么样的花纹来。幼儿染完后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折、怎么染出来的。
2、师幼小结:可以对边折、对角折,可以折三下、四下······想要花纹大一点,就在颜料中多染一会儿想要花纹小一点儿,就在颜料中一蘸就拿出来。有中心花纹、四角花纹、四边花纹等。
三、将漂亮的范例出示在幼儿面前,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花纹象什么?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师幼小结: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由五颜六色的花纹组成。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每人只有三张纸要仔细染,不要浪费。
1、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随时把手上、桌上的颜色用抹布擦干净;
2、蘸过后在盘边舔干净,别让颜料滴下来;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把作品打开粘在黑板上;
4、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设计折叠方法。
五、讲评、展览。
1、请幼儿互评,相互说说自己染纸的花纹、色彩等,并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如手绢、围巾、桌布、床单等)给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请幼儿说说谁的染纸最好看?为什么?
2、布置展室,展出作品,幼儿欣赏评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