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2025/11/1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认识整时》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1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

在教学整时的认读时,我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3、有12个大格子。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

然后,我选择了几个特殊的时间,先教学生认读钟面,接着让学讨论、交流,发现这三个钟面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都准备一个钟面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每个学生在课前都准备一个钟面的学具,学生在看一看,亲手摸一摸、拨一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相对容易的发现看整时的方法,同时利用知识的迁移,为半时的学习作好铺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总的来说这节课利用学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2

一年级的课主要是吸引学生目光和注意力为主要关键,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学生们课上表现积极而又有序,知识点掌握还不错,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但有些学生上课习惯不好,还需要加强行为习惯的规范练习,再就是练习也需要在多点类型,让不同的学生体会不同的成就感,每节课都是不完美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让自己的课堂不断完善!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3

本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面与认识整时两大部分。

“认识整时”一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因此,我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统一的一个动画形象将教学的几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另外,在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早晨起床、睡懒觉、上学迟到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如:让学生动手做钟面,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自觉地去观察和比较,对钟面有了了解。我还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合作制作钟面、互相说整时等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我转变了我的角色,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另外,这节课还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作出比较。在教学中的制作钟面、课后的游戏练习等都是教师有意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环节。不足:练习的容量不够,要想让孩子们准确、熟练的认识时间就应多多练习。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4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5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所以,我认为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通过《认识整时》一课的教学,让我对教学问题的设计感触更深了。

教学《认识整时》的授新部分,我的设计是主要以观察、探讨、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小组内探讨以下问题: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再观察数字排列有什么特点以及表针的长短。这些问题都顺利解决了,可当学习认识整时的方法这部分时,我抛给学生一个提前设计好的教学问题,就让他们概括出整时时,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这时我发现举手的学生少了,课堂安静了,等了半天只有几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概括了。这时感觉到自己设计的'问题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年纪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大部分学生不敢说。如果这里的教学问题设计的再细一些就好了,如整时时分针在哪个位置?时针在什么位置?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概括效果会更好一些。上完这节课,我便想到: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孩子却摸不清头绪,不知道该如何思考、如何回答。所以备课时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