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1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2
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处理课文时,我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正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创设朗读的氛围,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跟着读,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字音。通过学生合作对读,认读生字。7个生字都出现在前两句的单字对中,特别是6个生字是两两相对的事物名称。我借助生字卡片,与一位学生示范边对对子边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同桌对对子。通过师生、生生找生字对对子,既认读生字,又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首先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习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其次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最后,通过组词拓展。通过小老师领读,生生接力等方式拓展。
写字方面,结合“虫、云、山”的书写,认识提、撇折、竖折3个新笔画。我在示范时,边示范书写,边说新笔画名称,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但在书写巡视中发现,孩子们对这几个字的占格不是特别熟练,间架结构掌握不好,需要重点指导。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3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这些字他们基本上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在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
一、复习旧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图文结合法,我把云、雨、鸟、虫等字的图片出示给学生让孩子结合图片识字、认字、组词说句,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才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但在课堂中,我也犯了很多细节错误。首先,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山字的结构的'时候没有写在黑板上,导致孩子们可能对于每一笔的位置找的不是很准确。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山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其次,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评价总结,可能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语气比较平淡,不够有激情,导致部分孩子课堂走神,注意力转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重视细节,做一名有吸引力的老师,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4
今天上午,我在xx区实验小学听了黄老师讲的《对韵歌》,觉得受益匪浅,有几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流畅。
黄老师把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由字及文。云——雨——雪——风的讲解过渡自然,承前启后;花——树——鸟——虫的讲解显示了每种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则通过熟悉的.沙澧公园风景区图片来让学生观察、感受、交流。
二、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这节课开始前,一二班同学们的表现就令我眼前一亮。在黄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小主持人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带领同学们背古诗,他们背得流畅投入。而在课堂过半时,黄老师带领同学们做起了课中操。她把之前学过的《口耳目》一课仿照今天的对韵歌形式,也组成了对子,和同学们做了“耳对目,鼻对口,手对足”的对对子联系,既复习巩固了旧知,也对新知进行了学习迁移。
在黄老师的这节课中,各种用来组织课堂的口令运用得自然到位,我印象深刻的:小手伸到半空中,老师板书我书空;写字小窍门:
1、看;
2、写;
3、对照;
4、修改。
这些口令帮助老师有效地组织教学。
三、抓住了识字课丰富内容、拓展内涵的要求。
黄老师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尤其看图识字、字理识字生动形象,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大量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简单地谈一下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1、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有点多,可以把“山”字的指导书写放在第二课时。
2、应该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最后一句的双字对也拆成单字对。山清对水秀可以变成山对水,清对秀;柳绿对桃红可以变成柳对桃,绿对红。
3、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如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动物类:鸟、虫;植物类:花、树、柳、桃;颜色类:绿、红。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