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案

2025/11/1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和熟悉三种常见的水果,能够说出它们的名字;

2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够表达出“我最爱吃的水果是XX”的句子;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否通过图片辨认不同种水果,表达出“我最爱吃的水果是XX”的句子。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三班学生在言语沟通板块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言语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吐字相对清楚,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第二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言语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但吐字不清楚。第三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无言语能力,只能发出一些“嗯啊”的声音,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设计这堂课主要是以水果为主题,通过选取学校生活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的水果作为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辨认水果,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且能够在课堂中与老师、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水果图片,相关视频,奖品

五、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师:上课铃声响了,请同学们坐好!

师:看谁坐得最端正!

师:好的,同学们请起立!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老师开始点名,并请每位学生答到。

要求:能够在点名后起立;

学生须及时回应,并回答:“到!”

(教师口头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并为表现突出的同学鼓掌表示鼓励。)

2、导入(播放视频)

教师放视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视频里有哪些水果

视频播放完毕,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谁告诉老师你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些水果?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水果

教师: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昨天,老师去超市买了许多水果,大家想不想吃啊?峨,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吃啊,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看老师都买了一些什么水果,谁表现的最棒老师就请他吃水果好不好?

3、新授

(1)介绍西瓜(展示西瓜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上的水果是什么?那个小朋友知道,快点举手告诉老师。

(对于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引导其说出水果的'名字,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需引导学生比划出大大的、圆圆的,对表达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

学生:西瓜

教师:嗯,对啦,这就是西瓜,大大的、圆圆的。(板书:西瓜)(边说边比划)是不是?来同学们跟我一起做一做。比一比谁的西瓜最大。

(教师助教辅助学生完成模仿西瓜的动作)

教师::哇,XXX同学的西瓜好大啊,请XXX同学上来何老师一起介绍一下大西瓜好不好?(也可邀请多名学生上来介绍)

(教师和上来学生一起做动作,边做边说,大大,圆圆的水果是西瓜)

(2)介绍苹果

教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西瓜,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另一位水果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啊?来,大家鼓鼓掌请他出来好不好?

展示(苹果}图片

教师:哇,这是什么水果啊?红红的圆圆的。

学生:苹果

教师:嗯,同学们说对啦,这是苹果,(板书:苹果)红红的圆圆的,来,同学和老师一起比划一下苹果的样子。

比划完苹果之后邀请学生上台介绍“苹果”

教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苹果小朋友,好不好。请XXX同学上来介绍。

教师:XXX,跟老师一起介绍苹果,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苹果。

XXX学生: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苹果

(3)介绍香蕉

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邀请了一位水果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啊?来,我们鼓鼓掌邀请它出来,好不好?(鼓掌)

(展示香蕉图片)

学生:哇,这是什么水果啊?黄黄的弯弯的,哪位同学知道举手告诉同学们。

教师:XXX,你来回答。

XXX学生:香蕉

板书:香蕉

教师:对啦,同学们,这就是黄黄的弯弯的香蕉

教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吃香蕉啊?喜欢吃香蕉的同学请举手?哇,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吃香蕉啊,请XXX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香蕉好不好?

学生:这是香蕉,黄黄的弯弯的水果是香蕉。(根据时间可以适当多邀请同学上来上来介绍)

(4)大家都来说一说

展示三种水果图片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西瓜、苹果和香蕉三种水果,老师想问问同学最喜欢水果是哪一种?选出来告诉同学们。

学生: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XXX。(针对一二层次的学生)

第三层次的学生挑出最喜欢的水果图片即可,由教师代说“哇,XXXT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是XX”

4、活动训练

活动1展示三分别印有西瓜、苹果和香蕉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图片,将图片贴到小白板的对应的位置。

教师:老师这里有西瓜、苹果和香蕉的图片,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来找一找他们,把它贴到白板上去好不好?

教师:XXX,把XX的图片拿给老师?

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则只需要让其指出的什么水果是哪一张即可,对于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则让其说出“这是xxx”本贴到纸板对应位置。

活动2说一说,涂一涂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我们的水果朋友了,西瓜、香蕉和苹果,现在水果小朋友想请给他们画画像,看谁画得最好。

下发图纸时询问,“XXX,你拿到的水果是什么啊?”(对一二层次学生)

第三层次的学生直接询问“XXX,用手指一指XX在什么地方”

(展示西瓜、香蕉、苹果的简笔画,让学生涂一涂)

五、任务安排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了这么多水果小朋友,当然了还有一些水果小朋友等我们去认识,大家下课之后想一下,我们还有那些水果小朋友没介绍,下节课来告诉老师。

六、总结

通过以水果为主题的初步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认识到日常所见水果,并且能够做到良好的区分,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达到各自的目标要求。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手探索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活动准备:

自制的水果图书,油画棒。

活动过程

复习歌曲《苹果》

一、出示水果图书,引起幼儿制作水果图书的欲望。

老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展示制作好的水果图书)

二、认识水果,引导幼儿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提问:

1、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

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3、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水果有什么不同?

三、动手操作,绘画水果图书。

1、启发幼儿从水果的大小,味道,皮的厚薄,水分的多少等各方面来发现他们的不同特点。

2、鼓励幼儿动手绘画水果观察比较交流结果。

3、小结统计结果四。欣赏水果图书,总结评价。

与幼儿一起看看自制的`水果图书,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你发现了水果的哪些地方不同?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秋天的水果,知道水果有营养,对身体有好处。

2.通过故事,知道吃水果前要注意卫生。

材料提供:

1、玩具小猴、神秘袋一个(里面放石榴、苹果、香蕉、桃子、橘子各一个)2、课件、电脑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秋天到了,水果都成熟了,宝宝们爱吃水果吗?你们都吃过哪些水果啊?

宝宝:石榴、苹果、香蕉、桃子、橘子……2、教师小结:你们吃过这么多水果,水果香香甜甜真好吃啊!

二、摸水果游戏,知道水果有营养。

1、(出示小猴和神秘袋)师:百果园里有许多果树,那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可多啦!小猴尼尼最爱吃水果了,这不,他采了些水果,都藏在袋子里了,我们来猜猜它都采了哪些好吃的水果呢?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并猜是什么水果.

师:请你来摸一摸,这个水果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你猜猜是什么水果?(拿出来看看)这个水果你吃过吗?该怎么吃?是什么味道的?

(2)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说出形状、颜色让其他人猜。

师:请你来偷偷看一看,这个是什么水果?但不能直接说出来哦。我们让其他宝宝来猜猜,你把看到的水果的形状、颜色都告诉他们。(引导幼儿说说,让其他宝宝猜。)猜出后的同时并说说各种水果的味道、吃法和营养价值。

(3)再请幼儿来摸摸猜猜2、教师小结:每一种水果都有不同的吃法,有的水果是剥皮吃的`,有的是连皮吃的有的子也可以吃的。吃水果对我们身体有好处,它能够帮助我们补充各种营养,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三、讲述故事,了解吃水果要讲卫生。

1、引出故事:小猴尼尼也和小朋友一样很喜欢吃水果,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他去了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干净的水果真好吃》。

(1)老师:小猴尼尼去了哪里?怎么会去医院?

宝宝:生病了,去看病。

老师:它肚子疼,为什么会肚子疼呢?

宝宝:感冒、吃坏了、不舒服了……(2)师:尼尼刚才告诉我说它刚才吃了水果就肚子疼起来了。可是吃水果怎么会肚子疼呢?

(观看小猴吃桃子手脏的图片)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对啊?看看它吃水果的手上有什么?

宝宝:手还没洗就吃了,也不卫生。

小结:手上有很多的细菌,不洗手吃东西,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引起肠胃炎。就得去医院了。

(3)(观看水果脏就吃的图片)再看看小猴尼尼吃的水果有什么问题?

老师:水果上有什么?

宝宝:水果上有脏东西。水果也没洗就吃了,不卫生。

小结:水果外面有很多农药,需要洗掉。(没有农药就会有很多的小虫把水果吃掉)特别是连皮吃的水果还可以用盐水来泡一泡,这样会更干净。

四、师生总结

1、小猴尼尼因为吃水果不讲卫生,所以就肚子疼生病了。我们一起来告诉它以后吃水果时应该注意什么吧。(师生一起总结)

2、小朋友以后也要注意,可不能像尼尼一样不讲卫生罗!马上我们就要来吃水果了,阿姨已经帮我们的水果洗干净了,宝宝记得要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哦!

幼儿园教案 篇4

幼儿园教案:认识水果(1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认识水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