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教案

2025/11/1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准备:山洞背景图、大灰熊头饰一个

◆动作建议第一句:大灰熊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第二句:小朋友轻轻的走来了。

第三句:前半句,小朋友用手轻轻摇了L下大灰熊;后半句,大灰熊站起来发怒了。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大灰熊发怒时(低八度音乐响起):幼儿扮演木头人,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灰熊"在其中来回走动,发现是一群木头人又回去睡觉了。

3、大灰熊睡着了,幼儿悄悄的跑回家,游戏重新开始。

4、游戏几次后,大灰熊苏醒了,和幼儿一起跳舞、游戏。

二、教学活动建议教学层次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的轻重,能用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2、知道大灰熊醒来时静止不动,初步学习控制自己。

3、体会与老师、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理解歌曲

l、教师边操作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2、熟悉歌词内容,边操作幻灯片边有节律念歌词。

3、学学图片中大灰熊发怒的样子,教师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不同的发怒造型。

4、教师念儿歌扮演小朋友,幼儿扮演大灰熊,表演大灰熊发怒的样子。

(三)动作学习

1、感知歌曲

(1)初步感知游戏,掌握小朋友走路轻轻的动作。

(2)掌握摇的动作,知道唱到"如果你去摇醒它呀"才能去摇大灰熊。

(3)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练习。最后提醒幼儿大灰熊醒来发怒时要变成木头人,创编各种"木头人'造型并静止不动。

2、分角色,动作表现

(1)请一半幼儿来表演大灰熊,一半幼儿表演小朋友。

(2)交换角色进行表演,强调大灰熊醒来发怒时要变成木头人。

(四)情境游戏

1、游戏第一次山那边真的有一只大灰熊(配班教师扮演),我们去摇醒它和我们一起游戏,好吗?

2、游戏第二次大灰熊又睡着了,我们再去试一次,请它和我们一起游戏。

3、大灰熊苏醒了,和小朋友开心的.跳舞。

教学层次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嗓音去表现歌曲的强弱及故事中的角色。

2.用身体动作自如合乐地表现歌曲的强弱轻重。

3、积极参与演唱,学会控制自己。

【活动过程】

(一)合着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大灰熊的故事

1、跟着音乐看着指挥,表演故事。

2、根据教师的歌唱,表演故事。

(二)学唱歌曲《大灰熊》

1、请幼儿合着伴奏演唱歌曲,讨论分析哪个地方唱得重,哪个地方唱得轻?

2、尝试演唱,演唱发现唱到"走路轻轻"时特别轻,唱得"发怒"时特别重。

3、幼儿演唱4、提出歌唱的要求小朋友很会用身体动作来讲故事,其实我们还会用喉咙讲故事。用喉咙讲故事时就不要用太多的动作,更不能做动作忘记歌词哦。

5、请幼儿用演唱来讲故事。

(三)合着伴奏带歌唱提醒幼儿演唱时要注意轻重的地方。

教学反思: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幼儿从动作表演中逐步引导到歌曲演唱中,动作也要逐步变小。4、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如当幼儿还沉浸在游戏表演而没有按照歌词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纠正。最后熊发怒的动作可在念歌词最后一个字“(生)气”时用一个造型定点。还要关注到幼儿动作是否合拍,这点很重要。交流后,我们于本周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主要流程与第一课时类似:谱图引题--师幼有节奏地念歌词,并表演故事--学习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强与弱。从整个活动效果来看,进步很明显。首先教师准备充分,不但能熟练地演唱,还用钢琴录了伴奏音乐。环节的递进性明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紧紧跟着教师的步伐逐步从动作还原到歌曲演唱,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当然,也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儿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图谱的摆放可以按照乐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学习中,动作的表演成分减少得还可以彻底些;教师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灵气;另外,要加强幼儿对动作节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势的要求

小百科:熊(英文名称:Bears):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虽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险的动物,但在马戏团或动物园中,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没有它的踪迹。熊科是个大家族,可分为4属:懒熊属 、眼镜熊属、马来熊属、熊属,8种。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圆形连接的方法画毛毛虫,提高大胆绘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照片—毛毛虫2、教师范画,幼儿用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照片教师:(好奇的口吻)哎呦,这是什么呀?奥!是毛毛虫呀。

小朋友,快给毛毛虫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1.出示照片—幼虫请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 毛毛虫的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2) 毛毛虫的头上有什么?

观看毛毛虫(3) 毛毛虫的身上长满了什么?

(4) 毛毛虫是怎样走路的?

2.教师示范画法。

(1)先画圆圆的头,在头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触角。

(2)在头的后面,依次画出4、5个圆形。

(3)给毛毛虫涂上好看的颜色。

(4) 画完后适当的添画太阳、小草等。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三、 结束教师讲评:对小朋友画画的.情况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小朋友,鼓励画的不好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美好的事物要与大家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①《滑梯真好吃》PPT。②香蕉实物若干③湿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好吃的水果,它是小猴子最爱吃的食物,猜猜是什么?我们来摸一摸?说一说香蕉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什么感觉?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P1—P4,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一)观察P1、图片上面都有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可是小昆虫们不知道这是香蕉,猜猜看它们把香蕉当成了什么?

(二)观察P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怎么玩的?

(三)观察P3、

提问:小昆虫们把这绿色的`东西当成什么啦?你们是怎样玩滑梯的呢?

(四)观察P4。滑梯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最先发现的呢?懂得美好的事物要与大家分享。

提问:当小昆虫们发现"滑梯"原来是好吃的香蕉时,它们是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会把什么东西分享给谁呢?

三、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出示幻灯片、出示图片、以及食物香蕉。使得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与老师密切配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效果特别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内容:

《不能闯红灯》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红绿灯;

2、引导幼儿认识人行横道,了解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字卡“灯”

活动过程:

1、谈话:热热闹闹的大街上

(1)提问:小朋友在大街上走时都看到过什么?

引导幼儿尽可能多的回忆,会用“热闹”形容大街上的场面;

(2)提问:“马路的`路口有什么?红绿灯是做什么用的?”

引导幼儿说出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路;

(3)、提问:我们应该怎样过马路?

引导幼儿知道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

(4)、提问:如果没有了红绿灯会怎么样?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请幼儿做小司机,每人取一本书。

3、请幼儿将书轻轻翻到第9页

提问:

(1)请你看一看,图画中都画了什么?

(2)图中画的是哪里?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5、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大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