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25/11/1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动物、会呼吸。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观察动物的特征。

2、能简单归纳出动物的某些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观察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寻找到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它们吗?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动物,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好基础。

2、比较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3、他们有这么多不同,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1、课前观察。课前布置任务,观察家中小动物。

2、课堂观察。看视频。

3、获取信息。

4、分析信息:汇报看视频结果,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5、得出结论。动物需要食物,能动物,会呼吸。

6、交流评价。你在活动中表现怎么样?其他同学呢?

三、应用与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都需要食物,它们吃的食物一样吗

2、全班讨论,分组讨论。

3、鼓励学生发展思维。兔子以植物为食物,鸭子植物和动物都吃。鲨鱼以动物为食物,你也试着说说。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

2、制订计划。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3、搜集证据。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看视频。金鱼会呼吸。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

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

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

(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 )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

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

(3)做好调查记录

(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三)整理材料,下课。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 小草 区别

常见的植物 根 茎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