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能够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做事情不可以图省力。
准备材料:
《小猪盖房子》系列图片、草、树枝、石头
重点难点:
感受石头的坚硬和沉重、草的轻软。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出示草、树枝、石头,让幼儿观察、触摸、搬动,让幼儿体验草的轻软,石头的坚硬和沉重。接着,老师演示草和树枝比石头易被破坏,因为石头结实。
2、讲述故事《小猪盖房子》,然后让幼儿说出基本内容。为什么猪老大、老二的`房子会被破坏?引导幼儿说出它们图省力是不行的。
3、教师利用故事插图重述故事,鼓励幼儿一起说他们会的部分。
4、引导幼儿再次讨论故事的意义。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发现纸的不同性质。
2、会记录实验结果,体会探索的乐趣。
环境创设:
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纸:皱纹纸、电光纸、牛皮纸、卡纸;彩笔、记录表、水盆。
活动重点:
了解纸的不同性质。
活动难点:
联系纸的'质地不同,发现吸水性能不同。
活动过程:
一、折小船
——出示皱纹纸、电光纸、牛皮纸和卡纸,辨认这些纸,引起折纸船的兴趣。
——幼儿用纸折小船,体验各种纸的特性:电光纸脆容易破;皱纹纸软容易烂;卡纸厚,不容易折;牛皮纸很结实。
二、猜一猜
——出示水盆,引导幼儿猜测:这几种纸船在水里漂,哪种纸船漂得时间长?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分组讨论,每组一个记录表,幼儿将猜测记录在表格上。
三、小船漂呀漂
——各组进行实验,将4种纸船放在水盆里漂呀漂。观察纸船在水里有什么不同情况?
——各组分别记录实验情况,在记录表上记录4种纸船下沉的先后顺序。
四、交流讨论
——展示各组记录表,各组介绍本组的实验情况与记录表。看看情况是不是大致相同。
——针对最先下沉的船和最后下沉的船进行探讨:为什么这种船下沉快?为什么哪种船下沉慢?联系纸的质地不同,发现吸水性能不同。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要求
引导幼儿用节奏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通过肢体各种动作,让幼儿体验到音乐优美的旋律。
活动准备
1 .春天的背景挂图一张、磁带
2 .太阳、小花、柳树、蝴蝶、小白兔贴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 .谈话或引出歌曲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仔细听一听,春姑娘带了什么啊!”放(放《春天》的`音乐)
2 .复习歌曲《春天》
师跟着钢琴,有节奏地边唱歌边根据歌词有序地出示贴纸图片
3 .师提问,启发引导动儿尝试用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
( 1 )小朋友的肢体动作也能打节奏,小朋友快找一找,有哪些?
( 2 )启发幼儿提出一些办法,如用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来打节奏。
( 3 )拍击什么样的节奏最好呢?
“今天,我请了一位小客人,看看她是怎样把春姑娘请出来的。”
( 4 )让幼儿与客人一起表演
( 5 )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尝试各种节奏型
如:花儿都开了除了用手掌托在下巴外,还可以用手臂来表现。“弯弯腰” XO XO |X-| 拍手与拍腿结合外,还可以“弯”(叉左腰),“弯”(叉右边腰),“腰”(鞠躬)
( 6 )将幼儿一对一的进行完整演唱、演奏歌曲《春天》
( 7 )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春宝宝们回家了。”
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