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咏鹅》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咏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字与拼音结合,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6个生字。
2、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准备手工材料或彩色画笔。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猜谜语,激趣导入。(“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
2、创设情景,图画展示,教师描述:骆宾王真聪明,7岁就能做诗,你们今年也七岁了,聪明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鹅》这首诗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圈一圈。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
3、找一找。把最喜欢的.一行诗多读几遍。
三、识字
1、同桌互查字音。
2、“找朋友”游戏。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用生字回答。
3、请一名学生当老师领大家读。
4、你还有哪些字不认识?请别人帮忙。
四、熟读课文
1、朗读。把你喜欢的诗句或全诗读给大家听,并请小伙伴们评一评。
2、师范读。借助图画,引导学生观察从什么地方看出白鹅美丽,抓住表示动作和颜色的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生练读、指名读、同桌读、挑战同学读。
4、读全诗,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
五、表演
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六、练习
1、读字练习。男女生轮读、接读。
2、画一幅美丽的《白鹅图》。
《咏鹅》教案 篇2
《咏鹅》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鹅》教案 篇3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示音乐情绪。
同学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同学的音乐发明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流程:
预习展示交流:(用时:)
背诵唐诗《咏鹅》
同学重点研究内容1:(用时:5)
熟悉歌曲
同学可能学习活动1:
整首歌曲整首歌喊唱
同学可能学习活动2:
不爱听老师指挥,以为自身背的很熟练。
教师指导(小结):
用中间(手势)的音色来演唱。
间休设计(用时:1分)
同学重点研究内容2:(用时:10分)
歌曲的处置
同学可能学习活动1:
整首歌从头到尾一个力度,没有强弱的`对比
同学可能学习活动2:
速度一样,没有快慢的对比
教师指导(小结):
教师用对比法,和听声音回答问题的方法,让同学来回答什么地方该强,什么地方弱,什么地方快,什么地方慢。同学经过仔细的聆听,很快会回答出问题,结尾处要渐慢渐弱,表达小鹅越走越远……
课堂反馈练习设计:(用时:5分)
分小组演唱
本节学法指导要点:听唱
扩展资源链接:同学会背的唐诗
导学反思:同学喜欢本首歌,并且扮演的很熟练。
《咏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将耳熟能详的唐诗《咏鹅》改编成歌曲进行学习,相信他们一定颇感趣味,带着新鲜感来学习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大背景图、各种图片、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方法:
谈话法、聆听法、模唱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
二、利用自然音源,创造声音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这些声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响起了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学生创作情景图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小树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二)导入歌曲
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1.学生跟老师来朗诵诗词。
2.跟着音乐一起来朗读。(播放Flash动画)
3.学习歌曲。
师: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
(1)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出示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5)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6)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通过反复听赏,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课堂延伸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1、展示板镲、腕铃、地鼓等乐器,每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教师告知并展示使用方法)。
2、板镲用在每小节定节奏(2拍子),腕铃定在每小节第一拍定节奏,地鼓在休止符处敲击。
3、分乐器展示表演。
4、合奏展示,教师与学生观众给与评价与鼓励。
5、出示PPT“小提琴与大提琴“图片,分别听听他们的音色。
6、猜一猜
分别用小提琴与大提琴演奏《咏鹅》,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谁演奏的。
7、说一说,小提琴与大提琴演奏的《咏鹅》分别有什么不同?(小提琴音色明亮、活泼、细腻,大提琴情感浑厚丰满、深沉)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清离开教室。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