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水润绍兴 泽被后世

作者: 杨峻岭2023/05/14心情随笔

满城尽是黄金甲,秋叶无声喜落地。在这样的时节我们作家协会23人从扬子江畔来到绍兴,同是江南水乡,然而越地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来的感受却殊为迥异。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之稳重、水之灵动兼而有之,岂不善哉。

在绍兴移步换景之中遇到的都是水,需要假舟楫之便。从东湖到鉴湖、兰亭、大禹陵、诸暨五洩,水浸润了我的心。在城区的大街小巷之间都可以坐乌篷船、快艇、游船画舫,低眉仰首之间都是水。有倾泻的瀑布,有流淌的碧波,还有静静的、望不穿的一潭秋水。

水滋润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伴水而生的历史,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就在水边发生,绍兴也不例外。几千年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由此惠泽天下。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长眠于绍兴。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无言颂英才。他的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大禹陵内那九条龙的水喷薄而出演绎水的华章,长达80多米的浮雕讲述当年动人心魄的故事,甬道两侧的古代神兽石雕铭刻着当年与洪水搏斗的场面,与水斗其乐无穷。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每年国祭用国之大礼纪念其丰功伟绩。今天,绍兴人建设了庞大的陵园祭奠伟人,今年这里的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之中,这是大禹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绍兴人善于利用历史财富的巧思妙想。

鉴湖者镜湖也,绵延八百公里,浩浩汤汤,从城东到城西,这条母亲河惠泽了一代代绍兴人。坐船看两岸青山,揽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多想掬水而饮之。当年会稽太守马臻看到水患年年,号召绍兴人兴修水利,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为湖,总面积曾达200多平方千米。马臻治水得罪了豪绅,被诬告致死,后来会稽百姓设法把他的遗骸运回,安葬于鉴湖之畔,建墓立庙,永久祭扫。这方鉴湖水永远铭记着他的名字,千载不易。参与辛亥革命的著名革命志士秋瑾是绍兴人,号称鉴湖女侠。1906年春,秋瑾从日本回国直到牺牲前夕,她经常到鉴湖聚会,从事革命活动、联络革命党人。都说女人柔情似水,秋瑾用她的故事告诉历史,女人可以柔情似水,可以坚如磐石,更可以血荐轩辕。

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就是用鉴湖水酿造的。由于水质特殊,鉴湖水酿出的酒入口绵柔,尝一口正宗的绍兴酒也是许多人来到鉴湖的理由。女儿红、花雕太雕、塔牌借助绍兴的水名闻遐迩,灌醉了多少文人雅士、迁客骚人。书圣王羲之也是在绍兴老酒的助力下写下天下第一的《兰亭序》,书法家说,学习王羲之不能学兰亭序,可以学圣教序,因为没有绍兴老酒的助力,是万万写不出那种飘逸,也不会让李世民用它殉葬。我在这里找到了写好兰亭序的真谛,且带回绍兴老酒一坛慢慢品味。

兰亭是文化人书法人的圣地,曲水流觞地,笔墨溢素纸。晋朝王羲之和他的文友在这里以文会友,吟诗作赋,风流倜傥溢满于小小的河道。那十八缸水,他的儿子王献之想必还留了一些给后人。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也是怀着这样的心境,和古人来一次神交,在"曲水邀欢地"合影一张,体验群贤毕至、俊友咸集的欢乐,希望借助绍兴的酒和水带来的灵感创作出精品力作。

鲁迅故居水绕其间,乌篷船摇曳在水面上,百草园的古井联通着鉴湖,湿润了一棵棵荠菜青菜,至今仍然绿油油的,青翠欲滴。鲁迅先生当年就是喝鉴湖水长大,坐着乌篷船听社戏,然后赶赴中国文坛显身手。先生说时间就是海绵里面的水,他在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家乡的水,《故乡》里写他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把闰土的儿子唤作水生,这是思乡的情绪。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寻觅寻觅,当年秋瑾、鲁迅、蔡元培、王阳明的脚印就刻在我脚下的石板上。这里好多的学校冠之以名,砥砺后学赶超他们的长辈。诚如斯言,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从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小黄山文化发轫,绍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两院院士九十多人。他们都是踏着故人的足迹一路走来,铿锵有力。

绍兴出名士,绍兴有师爷。在柯岩景区水面旁,一块石碑静静地卧着,上书周恩来总理满怀深情的大字:"我是绍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