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散文 > 经典散文 > 正文

野地瓜

作者: 山溪2023/06/17经典散文

“六月六,地瓜熟,哥哥去相亲,嫂嫂要进屋……”每当时令进入农历的六月,我就会想起这首儿时唱过的歌谣,以及在太阳底下刨地瓜的事儿来。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乡农村生活十分艰苦,对于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说,生长在山野田间的野果子是果肚饱腹的重要食物,其诱惑力是任何食物都无可替代的。什么地方有野果子,什么季节吃什么野果子,早已悉数如胸。而适宜野果生长的季节在夏天,如野刺梨、牛奶果、桑葚果、野地瓜、高地瓜,还有红红的野树枣,但最好吃、最让人心动的得是生长在泥土里的野地瓜了。

大凡吃过野地瓜的人都知道,这种野地瓜和我们人工种植的家地瓜(一种甜而脆的作物)全然不同。它是生长在田边地角或路旁溪沟的野生植物,遍地生长着藤蔓,犹如一张密实的网,紧紧地贴附在泥土的表层。只要每年的农历六月一到,野地瓜就开始成熟了,浓烈扑鼻的香气弥漫在乡间田野,即便是身处几十米开外,也依然能闻到它的香味。蹲下身去用手挪开地瓜藤,晶莹剔透的地瓜果,一半埋在土里,一半露在土外,白里透红,用手轻轻刨动,地瓜就会从泥土里蹦出来,去蒂除泥,放进嘴里即刻就会化成渣。

一般来说,野地瓜的果期不是很长,最多一个月时间左右,过了农历七月半基本上就烂在地里了。于是,乡村便有了“七月半,地瓜烂”的说法。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农历六月,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一帮小屁孩不顾烈日高照,在稻田边、地坎上、岩边下、溪沟旁……光着膀子,翘起屁股,闻着香味,漫山遍野地寻找着地瓜,边刨边吃,直到吃饱肚子才收手。没办法,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月里,这些野果子无疑就是我们最美味的零食了。所以说,是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我们吃野地瓜的那份贪婪的。大个小个的地瓜,颜色鲜艳,果肉甜糯,那润泽心田的感觉,此时想起仍让人口水直流,回味无穷。

不过,吃这种野地瓜也有一些讲究,那就是分辨野地瓜是公是母。一般公的没有水分,果肉呈黑褐色,里面还有虫壳蚂蚁爬行,是不好吃也不能吃的。母的野地瓜就长得相对来说要小一些,用手将其分开两瓣,里面的果肉不仅色泽鲜艳,而且水分多,也没有虫壳蚂蚁,其味道甜糯粘口,让人吃了一颗想二颗。

那时,只知道野地瓜味道鲜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野地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能补充营养,而且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对于消化不良及便秘的人,还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现在想来,难怪我们每次吃再多的地瓜,总感觉不胀肚,不多一会就饿了,原来是野地瓜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除此以外,从百度上得知,野地瓜还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白带、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等功效。特别是其止血的功效不错。过去,大人在外干农活,如遇锄犁伤了脚手,就会抓来一把地瓜藤,将其直接捣碎后外敷在伤口上,很快就能止血,还有助于伤口的愈合结痂。同时,野地瓜还可以用于毒蛇咬伤的治疗,使用和止血方法相同,只需要每天更换一次就可以排毒、消肿和止痛。

不仅如此,野地瓜还是制作高粱杂酒和米酒曲药的主要原料。将从土里刨回来的地瓜,洗净揉烂,加入到十几种中草药配制的药引中,捣碎成泥,然后放入相当比例的面粉,搅拌均匀后,揉捏成鹌鹑蛋大小的颗粒,放太阳下晒干备用。把野地瓜作为做曲药的引子,主要是增加曲药的发酵度,无论是红高粱、大米、玉米,通过曲药发酵后,蒸煮出来的酒糟甜糯可口、香味飘逸。记忆里,每年六月六一到,就是乡村曲药师做曲药的最佳时间,采刨地瓜,晾晒曲药,然后搓揉成团贮藏。以后的日子,曲药师便背着一个布褡裢,走村入户叫卖,沉寂的乡村不时便会传来“卖曲药”的吆喝声。

野地瓜的生命力极强,即便是在寸草不生的砂石或石板缝隙里也依然能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所以野地瓜在城市里也常常被用来当作绿化植被。谁也不会想到,乡村田野随处可见的野地瓜,居然是集食用、药用、绿化、观赏于一体的多用途植物。

如今,随着退耕还林,野地瓜的生存土壤得到了扩展,漫山遍野的地瓜藤,犹如一层厚厚的绿地毯,装点着乡村景色。但遗憾的是,每年的六月,却没了当年刨地瓜的少年郎,以及荡漾在田野沟壑间那稚气的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