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句 > 文案短句 > 正文

孔子的经典说说

2025/11/02文案短句

请欣赏孔子的经典说说(精选126句),共5篇,此文由微文呈现整理。

孔子的经典说说 篇一

1、有教无类。

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4、见贤思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圣则吾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盖有不知作者,我无是也。

10、刚、毅、木、讷近仁。

1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的经典说说 篇二

1、可以托六尺之,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君子怀德,人怀土;君子怀,小人怀惠。

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6、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8、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君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2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的经典说说 篇三

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听其言而观其行。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10、语录: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1、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语录: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3、语录: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语录: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5、语录: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6、语录: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7、语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8、语录: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19、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

20、语录:小人之过也必文。

21、语录: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2、语录: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23、语录: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24、语录: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的经典说说 篇四

1、语录: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语录: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语录:父母,唯其疾之忧。

5、语录: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6、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语录:巧言令色,鲜矣仁。

8、语录: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1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1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1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1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孔子的经典说说 篇五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4、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6、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9、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1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1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1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1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16、(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18、(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19、(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20、(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2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2、(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23、(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24、(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2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2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28、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30、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31、(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32、(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33、(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34、(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35、(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6、(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3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