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初见高一作文

2025/11/02作文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初见高一作文(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初见高一作文 篇1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百年才修得同船渡,可见一切的缘分是多么的珍贵,街上行走的陌生人,都是几百年的修炼,才能遇见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徐志摩,被人熟知的多情才子,康桥的那年的邂逅,徐志摩遇见了让他心动的才女——建筑师林徽因。为了林徽因,徐志摩抛妻弃子,奋力追求林徽因。可最后他又得到了什么呢?林徽因随了梁思成,张幼仪带着孩子独自生活,即使后来遇到了陆小曼,可他又真正的快乐吗?飞机失事后来认领尸体的还是张幼仪啊!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初见”也是那么的美好,可几人一直坚持呢?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学习的劲头还挺足。但是这种热情持续一段时间后,也就慢慢地消失了,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始终保持这种热情,主动学习的孩子成了尖子生,成绩优异;还有一些半途而废,失去了热情的孩子,就成了学困生,严重的`甚至辍学。

很多人也说:干一行厌一行。刚开始工作时,还信心满满,时间久了,热情就消退了。我认识了一个开理发店的叔叔,他经营着一家理发店,最近来了一位员工,大概三十出头的样子。一个星期后,我去了理发店,那位员工早已不见了踪影。叔叔解释到:他说这太累了,坚持不了。他干活啊前几天还挺好,过了几天就没了劲头,这样的人我再有钱也请不起啊!

无论是结识朋友,还是学习,工作,我们总在一开始激情澎湃,时间一长便也觉得无味。若始终保持原有的热情,亦或者在遇见后匆匆忙忙的离开,徐志摩只是徐志摩,不是留下《再别康桥》的徐志摩;班级只有优等生的竞争;也就出现更多的业界精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初见高一作文 篇2

懒洋洋的下午,电风扇搅动着浮躁的空气。这本与以往略有不同的语文书静静地躺在我的面前。初次相见,十分美好。然而人生为什么要停留在相见之时呢?于是我翻开了她。

“她似乎不太同于往常温婉的样子。”封面上奔腾的河流如同在暗示我一般,我更加急切地想要了解她。

我仔细观察了她。她的第一部分,“阅读鉴赏”,我不禁暗暗地称叹。这位非凡的女子,既有豪迈壮阔的心胸,也有似水亦如丝般的柔情。她心中的底蕴,含古代,亦含现代。有的使人沉思,有的使人惋惜。她也关注社会现实,发出自己的感叹。她也为祖国的进步而骄傲,她也热血,充满对未来的希望。

她的第二部分,名曰“表达交流”。我知道她渴望与我们心灵相通,渴望带给我们新的启发,渴望我们用自己的手和笔,将她未能表达出的用美好的'语言表达。

等到了解她的第三部分——梳理探究,我才发现她原来是一位爱美的女子。她爱汉字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她爱对联的巧丽、智慧之美。她流连在古韵文化之中,也不输于追逐潮流。她是一个可以包罗万象之美的女子。

最后,她似乎看到了我的犹豫不前,微笑地向我展示了“名著导读”。她希望每一个遇见过她的人,皆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最后,我看着她充满敬意,而她看着我,眼里饱含期待。

我静静地合上了这本语文书,将这位美丽的女子珍藏在心中。我想,每一本语文书都是博古通今,似水柔情的 女子,她一直渴望我们去了解她,然后充满热情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简评〗实在是文笔好的一位女孩,她选择了一种独特地介绍课文的方式,将感性与理性糅合在一起,以“女子”喻书,表达对语文书的了解与喜爱。

猜你喜欢1:人生若只如初见作文

我素爱读书,虽然中学时看课外书大有不务正业之嫌,我还是巧妙地逃过父母老师的眼睛读了不少。进了大学更称了我的心意。 自诩看书不少,喜欢的也很多,但让我如此痴迷的这还是第一本。

前些日子下载了电子版,看完之后还是念念不忘,索性买来一本。她们很不理解,说你不是已经下载了吗,你不是已经看完了吗,图书馆不是有吗,怎么还买呢,那么贵。可是我对它的喜欢已经到了非拥有不可的地步。

说不清到底是什么体裁,是诗词鉴赏,也是散文随笔,她以自己的眼光写她对那些诗词独特的理解。安意如,一个如此年轻美丽却又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子。人说她"功夫在诗外",人说知道的多没什么,难得的是她有那么多自己的见解,而且还那么独到。

有人说她写的很浅,或许是吧,她不是专业的鉴赏评论家,写东西不是为了做学问,她只是写自己的理解,而这,正是我所欣赏的。况且,她的知识和见地已经让我这种虽然身在中文系却有那么多东西仅仅一知半解的人心生佩服了。事实上我听到这种评论时,是好不容易才克制住自己的气愤的。或许是太没气度了,竟然不能接受别人对我欣赏之人一点点不好的评价。

她说,"凡心所向,皆是虚妄。"

她说,"自我收敛,内心沉静,这是我希望获得的心境,而我亦渐渐成为这样的女子。"

这正是我所欣赏的,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平静的心态,平静的生活。 或许正是因为这,我才如此钟爱这本书。?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如此淡定柔和之人。

猜你喜欢2:人生若只如初见作文700字

当记忆中的湿润又一次沾湿了西湖之畔的离歌,当朦胧的月色又一次浮动于频频过客疏离的神色,当纷杂褪去,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落寞。

她始终笑着,恬淡而落寞,像开放的百合。他因她目光闪烁他戏改友人的词作,因她流露的芳韵。

这一次邂逅来的眩目,来得措不及防。然而她不曾启唇,不曾停驻。因为她只是西湖之畔的歌者,而他却是名满天下的太守。她不曾挽留,因为不曾相守,因为她的卑微,因为他的身不由己。于是,她只留下一抹轻浅的微笑。

这笑来的简单与绝决,这笑来的甘愿,也许她已满足,爱情本是一个人的感受,付出的本身已是一种收获。她不要重金赠予,她不求相陪长久,只是可惜那初见时彭湃与心的炽烈与飘荡于眉间的温存。

只是他生命中这样的好太多,只是他没有这样的情结。也许他已是太过,惊艳不过一时兴起,赞誉不过是他单调生活的调味剂。他只是她的过客。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是,他那几百年前的诗句化她,用那“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惨淡劝她,于是,她落花,带着浅笑长伴青灯,永陪佛影。一世甘愿。因为她是琴操,因为他是苏轼。只是那浅笑飘荡于西湖之上。朦胧之歌者与行人荡过眼前终不闻不见。她的浅笑不过是喧嚣之中暗藏的一缕宁静,终究换不来只言片语的提及。

时光易逝,西湖之畔到底消失了多少这般绝决的美好,到底封存了多少美丽的初相见,到底埋葬了多少黯淡的寂寞。

当破晓的光晕祛散西湖之畔的水汽,当混沌的尘埃又一次隐没在潮动人流之间,当一切暴露在阳光底下,再没有所谓的歌者与行人,她不再是湖畔的歌女,而是那清冷山寺中的尼姑。她不再拥有傲人的才情,她不再是谁生命中的点缀。

浅笑无痕,只留一抹寂寞。

人生若只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