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父亲的大学梦

作者: 蔡璐2023/08/14情感短文

18岁那年的夏天,我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亲拿着我的通知书整夜未眠。

父亲年轻时,一直都是学校里的三好学生,年年都会获得校级荣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频频遭受高考落榜的打击,他每年都以个位数的分差与心仪院校失之交臂。爷爷为父亲特意准备的大学学费,直至爷爷过世也没有派上用场。4年高考失利加上爷爷离世的打击,让父亲逐渐放弃了从小的教师梦,去了隔壁城市的一家工厂打工。

后来,在家人的介绍下,父亲认识了同在异乡的母亲,两人结了婚。我出生没多久,父亲所在的工厂就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而母亲在生下我后便再也没有出去工作,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如今,每当想起那段最苦的日子,母亲都会含泪告诉我:“是你外婆接济我们,我们才熬过那段日子。”然而,就在这样困苦的生活里,父亲从未放弃我的教育。

6岁那年,我以班级里最小年纪的身份步入了小学一年级。此后的5年小学生涯,我每天放学回家后,父亲都会要求我先写完学校安排的作业才能吃晚饭。晚饭后,父亲、母亲各坐沙发一端,开始检查我当日的作业,温柔的母亲负责检查语文作业,向来严谨的父亲检查数学作业。做数学作业总免不得有马虎的时候,当父亲发现我有做错的题目时,就会绷起脸来好一顿训导。就这样,在父亲的监督下,我自小便养成了细心的好习惯。

上初中后,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住校生活,我很不习惯。偏科的坏习惯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愈演愈烈,我喜欢学习自己擅长的语文、英语,对枯燥的数学、物理不屑一顾。这样让我在中考时栽了跟头。见我成绩下滑明显,父亲担心我考不上大学。于是,在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父亲不顾母亲的反对,把家从镇上搬到了距离我高中学校不到200米的地方,开始陪读生活。

然而,高中的题目不再像小学那么简单。我经常被难题困住,父亲也无奈地摇摇头,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他对我学习的重视。尤其是高三那年,年近50的他为了给我补课,甚至和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去工地搬砖以赚取高额工资。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父亲这么辛苦,经常抱怨他在我下了晚自习后没有及时接我放学回家。

高考成绩出来那晚,父亲一直安慰我考多少不重要,尽力就好。可实际上,他自己在客厅里踱来踱去,不停追问母亲怎么还没到深夜12点。好不容易过了12点,又出现了查分网站因为拥堵迟迟登录不了的小状况,他把家里的路由器重启了一次又一次。后来,终于看到电脑屏幕上那超出前一年高考一本分数线的分数,他才安心。

在和父亲、母亲商量报考学校的时候,父亲嘴上虽然说多听听老师的建议,可我还是听到了他的喃喃自语:“我觉得省内那所师范院校挺好的。”省内的那所师范院校正是父亲当年4次落榜却依旧梦寐以求的学校。而老师的建议和父亲的想法不谋而合。

最终,我被那所省内最好的师范学校录取了。开学报到那天,父亲在教学楼前站了许久。看着父亲出神的模样,我想他一定是想到了自己,便提出要帮他拍张照留作纪念。父亲呆呆的眼神突然泛起了光,眼里更是溢满了泪水。

10年过去了,那张照片仍摆放在家里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或许,在父亲心底,那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他多年后圆满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