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

2025/04/2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 篇1

大家认识张海迪吗?张海迪小时候五岁时患上了脊髓管瘤,最后使得她高位截瘫。因为下身瘫痪,由此她总羡慕别的孩子,心灵非常痛苦、脆弱。在父母的鼓励下振作起来。1970年张海迪自修学医,后来又从事文学创作。

张海迪就是这样一个身残志坚,时刻为人民服务的人。 当张海迪心灵受到创伤时,张海迪并没放弃,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决心振作起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当我读到最后一句时,让我感受到只要有一颗坚强的心,生命绝对是美丽的。当一些患上严重的病时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生命是如此美丽,不像张海迪一样那么乐观,只会终日想着,我的生命就要到此结束了……可张海迪决不会这样,她仍然那么乐观,做一个生活上与正常人一样的心去面对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坎坷不平的,在遇到生命的折磨时决不退缩,一定要迎难而上。张海迪虽然下半身已瘫痪,但她并没能对生命放弃过,她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夺得了生命的光辉,使她感到生命是多么的美丽,似花儿展开花瓣时美丽;似薄公英漫天飞舞时美丽;以毛毛虫变成蝴蝶时美丽。有了生命,就有了希望。鲁迅曾说过:人之所以值得活下去,是因为有一个灿烂的将来,一种伟大而永久的自由。的确张海迪就是这样为自己的前途而付出,不想现在,只顾未来,张海迪不但坚强起来,而且学习刻苦,没想到一个双腿瘫痪而且总是会发病的她并没有被病魔打倒,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努力学习,像张海迪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的生命往往就是那么美丽,生命美丽固然要像张海迪一样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张海迪以坚强的生命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大笔“财富”。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从小必须锤力和培养的。

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 篇2

有的人说,生命是什么?我认为生命是那在石缝中生长的瓜子;是在冷风冷雨中顽强的小花小草;是张海迪那顽强的意志。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她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我想对张海迪说:“张海迪你真坚强,你是我们的榜样。平时我会因为一些小小的困难而退宿,而害怕,就连上课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自从看了你的故事之后,我再也不胆小了,再也不害怕了,我也要你一样做个坚强的人。”

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 篇3

知道张海迪的人,都把她当榜样,知道张海迪的事迹,人人都像她去努力学习。妈妈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张海迪的事迹,一次,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张海迪的书。

从书中写到张海迪童年故事,在她五岁的时候,一次意外,让张海迪造成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从此双腿不能走路。亲人都以为她要靠别人来生活,张海迪没有伤心,反而在生活中很快乐,她开始自学。张海迪先从小学课本学起,后来,又自学中学和高中课程。

张海迪爱帮助别人,在十五岁的时候,她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生活。在农村,生活条件差,患病的人有很多,她用零花钱,买来《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等医学书,钻研苦读。后来张海迪成了一名乡村医生,为乡亲们治病,得到他们的好评。

1993年,张海迪又完成吉林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考试。张海迪又开始创作小说,至今出版作品有,《绝顶》、《轮椅上的梦》等等,还翻译一部部作品。

张海迪以自学的勇气证明自己,身上的障碍全然不顾,用生命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上学梦!

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 篇4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跟随父亲,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匠。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她就是张海迪。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张海迪的文章《口哨》。讲述她从小就被疾病夺去了健康,她幼小脆弱的心灵自卑过、怨恨过、愤怒过、失望过……当海迪终日孤独无可奈何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她从妈妈那学会了吹口哨,那带着一缕缕淡淡的忧伤和怅惘的口哨声使她忘记了痛苦,她用那美妙的口哨声和小鸟一起唱歌,在孤独中找到了童年的快乐。那悠扬的口哨声成了张海迪精神的寄托,也成了她心中的一缕绚丽的阳光。多么不容易啊!这股心中的阳光支撑着她度过每一个艰难的岁月。

我想她可能曾经松懈过,想放弃过,但让人震撼的是她以铁打的精神“站起来了”!她的人生是风风雨雨充满艰辛的,可是在她的心中却始终有着一抹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她不断奋进,穿过层层黑暗。她成功了,胜利是属于勇敢奋斗的人的!这只断翅的南燕飞上了天空,飞得一鸣惊人,飞得直插云霄。

合上书后,一个声音一直在我耳畔回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与张海迪姐姐比较,我的人生要顺利优越得多。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还有一个幸福的家,生活中我不缺乏物质的享受,学习中也不缺乏老师的耐心教导,但偶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却容易退缩,遭受挫折时容易放弃,是的,我缺乏的正是张海迪姐姐心中的那抹阳光……

我心中的阳光应该是张海迪,是她那坚韧不拔的性格;是她那乐观向上的品质;是她那勇于面对生活艰辛和对生活执着追求不放弃的精神……想到张海迪姐姐身残志坚,笑迎人生风雨,就如同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扉,鼓舞我奋发向上。今后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