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经典诵读读后感

2025/04/28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

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2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动画片、童话剧,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你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你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3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中主要讲礼、孝、谨、敬、信、亲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虽然《弟子规》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们却没有照做。比如“人不闲勿事搅人有短切莫揭”意思就是:别人忙事不要打搅他人,别人有短处也绝对不要揭露出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尊敬。而现实生活中就有那种专门捣乱专门揭短的人,一点都不尊重别人。最近,我也在读《弟子规》,读到了一些关于“泛爱众”的内容。

《弟子规》中有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意思是;别人对你有恩惠,你要是时刻刻想着回报他;如果别人和你有仇怨,你应该及时求他人谅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而别人对你的恩惠要一直长存在心里。既然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报恩、感恩,那现在社会的我们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的人;这次别人帮你找到了丢失的钱包,下次别人向你借钱时,你却连理都不理她(他),这种人就叫忘恩负义。雨果说:“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一部分。由此说明忘恩负义的人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你愿意当一个卑鄙小人吗?大家都不愿意,那就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学会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个不会感恩的?孟子小时候厌学贪玩,他的母亲就剪短织到一半的布,为此教育孟子,结果孟子长大以后为感恩母亲成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爱迪生也感恩母亲对他儿时的`精心教导,长大成了一个出色的发明家

看,这么多人都知道感恩,我们从小当然也要知道、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最要感恩的当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出去工作养家,母亲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顾我们。可知父母每天为我们是多么的劳累,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从现在看是努力学习,长大报国报父母。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要让不会感恩的人学会感恩,要让学会感恩的人感恩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在感恩中成长。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4

读书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在读书的旅途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有一次,我的爸爸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出差去了。端午节那天,我只能和妈妈孤零零地两个人在家过了。以前过端午,爸爸都带我们出去游玩,欣赏风景。可是今天,却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吃着干巴巴的粽子。整个家里显得冷冷清清的,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在外地出差的爸爸。爸爸在干什么?爸爸今天吃粽子了吗?一个个问题不由自主地从我的小脑袋里嘣出来。真希望爸爸陪我们过端午啊!可妈妈却语重心长地教导我:爸爸正在外地出差!晚上,我和爸爸通了一则电话,告诉他节日快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新的一年,我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首古诗吧,这首诗的意思是让我们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知道要珍惜粮食。

有一次,我正在吃饭,我心想:快吃,快吃,快吃,吃完领奖品(网络游戏)。我三口两口地吃完饭,开始了我的`“工作”。“……小美”妈妈叫道。我从电脑世界中钻了出来:“有何贵干?”“你自己看看你,剩了这么多饭。”“那又怎么样?”我不在意地回答。“你……好,我过几天就带你到连队一趟,看看种地是多么的辛苦!”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升起,我就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拽了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

火辣辣的太阳闪耀着她的光彩,我的脸像火烧一样,我心想:天哪!这日子没法过了!拔草、拔、拔……机械地做这个动作,一开始还好,可后来整个人的感觉犹如万箭穿心,特别难受……

终于熬过去了!回到家后,我大病一场,感到种地职工的辛苦,我再也不敢浪费食物了。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5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孔夫子吧!不仅我们高年级,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经》。但我对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规》。

刚开始读《弟子规》,它的总叙就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七年级,每天都会背上一遍《弟子规》,从总叙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背……总叙中给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为人子女,凡事对长辈要以孝为先,不然就枉为人子女一场。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和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实,我们总说自己很孝顺,可事实上,能够真正做到对父母孝顺的能有几个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坦诚自己没有做好。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么听父母的话,不喜欢做家务,总想着家里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刚学完《弟子规》这本书,我在心里反复好几遍问自己:“我是否真的一点也不孝顺?我心里对父母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么?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难道父母要我们帮忙做一点家务活也不可以吗?”我一直都只会依赖父母,现在每天都会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规》这本书虽然早已读完背完,但我会每天把它在脑子里复习一遍,然后再仔细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永远也拔不掉。

《弟子规》是我懂事以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教会我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待人处世。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还没有完全领悟。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后还会碰到对我们中学生更加有益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