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幼儿观察记心得体会

2025/05/04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观察记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观察记心得体会 篇1

萌新初入园

我是一个刚入园的新老师,在大学里就经常听老师们说安吉游戏有多好,总是给我们看一些照片、视频,但是因为没有实践的经验,所以,并不能理解安吉游戏有什么不同,因此也没有听进去多少,总觉得安吉游戏在安吉,离我很遥远,而且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不同的特色,我又不去安吉工作,所以觉得安吉游戏跟我没关系。但是很幸运地,我所在的幼儿园开始安吉游戏课程的实践。我得以重新认识安吉游戏。

我所在的班级是小班,小班小朋友刚进来,连自己吃饭、上厕所的能力都很弱,经过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们对户外活动已经较熟悉了。但是要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对于老师来说,还是十分不放心的。

解惑进行时

第一次去攀爬区玩,孩子们很兴奋。我没有告诉孩子们这样东西是怎么玩的,我告诉孩子们攀爬区的位置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他们很快分散开,去了自己喜欢的地方玩。许多孩子面对轮胎墙都觉得自己爬不上去,大声地喊我过去帮忙扶着,我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爬上去,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有几个小朋友通过努力爬上去了。玩梯子的小朋友也能在老师不说的情况下,自己有序地玩梯子,没有出现拥挤的现象。有的孩子甚至会互相帮忙,在别人爬的时候,自己帮他扶着梯子,还对爬梯子的小朋友说:“你慢慢爬,小心点。”在遇到双方意见冲突的时候,他们也能一起想办法解决。

惊喜与感悟

我清楚地感受到,放手后,孩子更加自由,也更加快乐了。

在多次的自主游戏中,我看到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当看到有的孩子能够倒挂在杆子上时,我非常害怕她因为臂力不支而掉下来。但是,她觉得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移到了杆子中间,自己先把脚慢慢放了下来,踩在了轮胎上休息。

在安吉游戏环境下,儿童学会了快乐、专注、冒险、反思、爱和独立。在独立方面,作为老师,感受尤为明显,以前孩子们遇到问题总是第一个就要找老师帮忙,现在孩子们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先去尝试着解决,实在感到困难才来找老师。

我想,这就是安吉游戏吧,不只是一些自然野趣的环境和低结构的材料,还是一种“放手”精神。

幼儿观察记心得体会 篇2

一个月来,阿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一、情况摘述

阿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阿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吃饭时,阿敏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阿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阿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首先向她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她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她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阿敏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她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她多说话,老师抓住与她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她说话,“阿敏,你喝水喝得真好”,阿敏说:“多喝水不生病啊。”“阿敏,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阿敏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她一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一个月来,阿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幼儿观察记心得体会 篇3

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门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县口: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从发展幼儿的同情认知,激发幼儿的同情体验,促使其产生同情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平常小事随机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人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一次,一个幼儿摔倒了,30多名幼儿中,只有两名幼儿能主动询间同伴疼不疼,并给他揉伤,其他幼儿或不知所措,或无动于衷,或在一旁嬉笑。有的幼儿不仅不扶,甚至还说:谁叫他不小心!也有的说:让他自己起来川

有一次吃饺子时,娇娇小朋友说:饺子太烫,没法吃!旁边的幼儿紧接着说了一句:“烫死你!”

小朋友在一起玩,张怡听小朋友不知为什么哭了,当时只有两名幼儿走过去间她怎么了,其余幼儿都视而不见。

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的同情心相当缺乏,因而导致了幼儿同情行为的严重缺乏。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万面的,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片面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勇敢精神,而忽视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有的则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别人也需要自己的关心,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育中就把同情认知、同情体验及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一、同情认知的培养

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比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并帮助他拍拍身上的土,间问他疼不疼。我们还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玩具时,就应该邀请他一起玩,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说他笨,而应该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

二、同情体验的培养

同情情感是同情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幼儿内在的情感体验。首先,我们以身作则,对需要关心的幼儿予以安慰和关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吴安倪的父母有时在外工作,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爱哭,我们就常常亲切地安慰她,搂搂她,亲亲她,告诉她老师很喜欢她,这样一来不仅使吴安倪的情绪有所好转,也使别的幼儿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他摔到了。他为什么哭?我来帮助你等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况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对你;如果你不会做游戏或做不好,你希望别的小朋友不埋你,笑话你,还是帮助你?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该怎么做。

三、同情行为的培养

同情行为是同情心培养的根本目的,在幼儿获得了同情认知,产生了同情情感后,我们应引导幼儿把同情认知、情感落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响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我们发现幼儿的同情行为方式,如: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结果挤成一团,而没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万式,看到一个小朋友哭了,好几个小朋友都掏出手帕为她擦眼泪,反而弄得那个小朋友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幼儿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摔倒的同伴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为他掸土,搬椅子请他坐下,询问他疼不疼,为他揉腿等等万式。同时我们还创造机会让幼儿实践,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意义是很大的,在时间中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观察记心得体会 篇4

案例实录:

今天国际象棋活动的内容是学习摆棋。我声情并茂地讲着:“小小兵儿站前排,两辆车儿边上守,马儿驾驾站两边,两象依次两边站,保护中间王和后……”。边讲边巡回观察,只见袁淇奥小朋友瞪大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很专注地听着,于是我讲完后有意让他第一个来尝试摆王和后。当我一叫他名字时,他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马上收住了光,对我直摇头。我轻轻走过去一边握住他的两只手,一边柔柔地说:“我知道你一定能行,来大胆一点。”说着牵着他的小手走到棋盘边:“小朋友,我们来鼓励鼓励他”全班小朋友站起来,一边翘起大拇指指向他,一边说:Very,Very,Good”在鼓励声中,袁淇奥小朋友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回座位的时候都一蹦一跳的。

案例分析:

袁小朋友个性比较内向,脑子却很灵活,每次的活动他都非常专注。只是每次叫他个别表现时却很腼腆,自信不够。所以说作为老师的我们学会观察每个幼儿很重要。这样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及时作出调整,给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挖掘他们的潜能。在今天的活动中,最后全班小朋友用英文配合动作,给了他一个很大的精神鼓励,他的自信也完全被激活了,很快地完成了表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