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小学生伊索寓言读后感

2025/05/0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生伊索寓言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生伊索寓言读后感 篇1

今天下午在家无聊,我就翻了翻书架,结果看到了厚厚的《伊索寓言》,我心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读读书吧。

我一翻到第一页,就看到了目录表,目录表里有很多故事,有的是我读过的,而有的我没读过。我从第一篇开始读了起来,第一篇故事的题目是《磨坊主和儿子与驴子》,一看题目,就觉得读过,我仔细回想着故事的内容,并且细细的读了起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没花一分钟我就读完了,我还看到每篇故事的最下面都有感想,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重要的是自己的主见。一周的时间,我就把这般厚厚的《伊索寓言》读完了,在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是:《农夫和猴子》,这篇故事的聂荣是这样的:农夫一大早就起来做事,到中午了,路过的人对农夫说:“您辛苦了。”农夫笑了笑之后就玩下要继续干活了,猴子们看到了,也想得到别人的称赞,就模仿农夫的样子,做起了活,结果每个人都没理会猴子,而是赞扬了,辛勤干活的农夫。这个故事有告诉我们:不怕艰辛、勤劳吃苦、谦虚办实事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称赞。

我很喜欢《伊索寓言》因为每篇故事下面都有感想,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来读,所以我推荐《伊索寓言集》所以希望大家,有时间看看《伊索寓言》吧。

小学生伊索寓言读后感 篇2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狐狸想摘葡萄吃,却摘不到,于是就说:“这葡萄是酸的。”伊索老先生是想籍此告诉读者们,做人不能虚伪,不能随便找借口,实际上,这是种十分健康的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可以说狐狸是虚伪但也是乐观的,可惜伊索只看到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人的一生会是一马平川,沉沉浮浮,潮起潮落是难免的。如果每件事都较真,每次失败都失落,那人类不早就气死了?乐观实际上就是一种豁达,对万事的包容。

豁达是什么?是韩魏公在小吏大破绝世珍宝后只淡淡地说句“物破自有时”;是一空大师在发现心爱的兰花因为弟子照顾不周而死时只淡淡地说句“我不是为赌气才种兰花的”;是齐恒公不计管仲追杀自己的前嫌依旧将相位叫于管仲。最终,韩魏公千古传颂;一空大师流芳百世;齐恒公一代霸主。美好的结局源于良好的心态。

同样地,想要让自己永远快乐,豁达依旧重要。千万别以为事事较真是一种认真的表现,有时候,适当地丢下思想包袱也很关键,周瑜因为无法忍受诸葛亮而活活气死,项羽也因无法看透“留得青山在”的道理而在乌江留下遗憾。快乐意味着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意味着不在意烦恼,不在意烦恼意味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遇到困难时,要认为这是成功之母;遇到绊脚石时,要认为这是在磨砺自己;遇到伤心事时,要认为这是在让自己成长,这样生活才能有滋有味,离郁闷远远地,生活是用来享受的,这就是快乐的秘诀。要想快乐,就得豁达、乐观地看待人生,不要为烦恼而烦恼,要为生活而快乐。上帝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就是让我们多看看、多听听吗?要想快乐,还得把烦恼抛在脑后,坚信明天回更好!

朋友,您快乐吗?如果不快乐,请换一种眼光看人生,相信我,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生伊索寓言读后感 篇3

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懂得了许多个道理。它是古希腊流传的几百个比喻的故事,是人们把它收集起来的。

我看的第一篇伊索故事是《龟兔赛跑》,它讲的是:在一次长跑比赛中,兔子与乌龟比赛,兔子自认为自己跑得快,就没把乌龟放在眼里,跑了一会儿就在树阴底下睡觉,而乌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往前爬,靠着它坚强的毅力和耐力终于超过了兔子,第一个到达了终点,要等兔子一觉醒来时,恐怕天已经黑了下来,乌龟早已赢得了这场长跑比赛的冠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自以为是,骄傲自大,其实我们的身边有非常多的人像这只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兔子,不肯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结果就一事无成。

我还学习了《风和太阳》这篇寓言故事,它讲的是: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太阳说:“我们比谁能将人们的外衣脱了,谁就赢。”风同意了。风呼呼地吹着,人们不但没有脱掉外衣,而且裹得更紧了。可是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纷纷都脱掉了外衣,太阳赢了这场比赛。接着,风说:“谁可以让帆船行驶,谁就赢。”太阳依然散发着它的热量,可是船却纹丝不动。而风呼呼地朝着这只帆船吹着,这只帆船快速地向前驶去……风赢了这场比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各有各的特长,应该取其长处,补其短处。

《伊索寓言》是一本好书,它里面的所有好故事都值得我们去读、欣赏、体会,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研究。

小学生伊索寓言读后感 篇4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美丽,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业具有重大影响。作家,世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恶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在《伊索寓言》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大部分以动物为主人公,极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个故事都富含哲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许多寓言中,我最喜欢的寓言是《狮子和狐狸》。

这则寓言的内容是:狐狸讥笑母狮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子回答说:“然而是狮子!”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它的启示却不小。它让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说,美好的事物在质而不在量。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把语文书第一单元的生字一个抄两遍。回到家,我就翻开作业,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后,觉得第一单元的生字还比较少,便自作主张又把第二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业本,我就喜滋滋地等着第二天交上去后老师给我的表扬。可当作业本再次发下来,我的本子被老师用红笔写道:“写得不认真!”,看着这几个红字我心里就很不服气:哼,多写了一点还要受批评,什么意思嘛!

现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则寓言里的狐狸于狮子一样,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个,可看着一头狮子,还不照样都得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只是盲目地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心不在焉地学习,学那么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我认为,学习不在于学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学绘画、学舞蹈、学提琴,若你什么都学,而什么都浮于表面,不深入下去,还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精于一门,在一门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门后再学另一门,也未尝不可。或者,就专于一门。比如只研究数学,当一名数学家;只研究音乐,当一名音乐家;或只现就科学,当一名科学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后,无论学哪一门课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学,而不仅仅是学一些肤浅的东西。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当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会好好地珍藏,它将使我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