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有感 篇1
读它,感觉自己的内心被轻轻拨动,被柔和地触动,不知不觉产生了共鸣。跟随着那透明的文字,带着淡淡的忧伤,演奏出一曲梦幻的旋律……读它,像与自己面对,那么清晰地看见了自己,那么清楚地感受到了自己。如果你青春年少,如果你怀揣梦想,或许你应该去感受《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在人生的岔路口,他听着心灵破碎的声音,忍受着疼痛,放弃了自己所追求的梦想。没错,人都要长大的,也许,因为长大,就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放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那不是退缩也不是懦弱,而是随着你的成长,渐渐认识了现实,它残酷地告诉你:“孩子,现实点吧。”于是,你转身就走,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掉头。“什么叫梦?”因为它不能实现,所以叫做梦。这句残酷而又现实的话,让我的心狠很地疼了一下。我才知道,读书是现实,而那些虚无缥缈的,只能是梦。“我觉得生命中的一些珍贵的东西已经被我遗落在某个血色的黄昏,可是我却再也找不到那张泛黄的地图。我曾经记得那张地图上道路彼此交错,可是现在我的面前,为什么只有一条长满荆棘的独木桥。”这是作者—郭敬明的话,看到这句话,我的心被默然地触动。小学时我立志要成为一名空姐,空姐在身高、容貌、视力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到了初中,视力的下降,身高的欠缺,让我不得不放弃这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仿佛理想就是天上的星星,它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它就在那儿嘲笑着你。心里传出一个声音,“放弃吧!”
我也有过梦想,我也曾努力地追求过。我对自己说,“为了梦想,我可以放弃一切。”最终,我向现实妥协,只能选择认真学习,考个好学校。我只能委屈自己,对自己说声“对不起”,这么快就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其实,我觉得我和作者一样,都是迷茫而不知所措。但是,我们都还在努力地抬头追求着我们梦想的灯火,等待着奇迹。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十五岁的逝去,我们手中又剩下了什么,虚无还是望着年华消逝的无奈神色。
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有感 篇2
独饮一杯清茶,在茶叶看似没有规律的浮沉之后,翻开了泛黄的书页,开始了一段思想之旅。
扬花,纪念了作者与朋友的一些事,作者希望他的朋友都能快乐,都能在他们各自所在的.城市,安静而满足地穿行,而不是一脸张皇地站在十字路口,遗失了所有的方向。这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那些回忆,那时的我们虽不像郭敬明他们一般面临人生的抉择,可是当初懵懂的我们也为自己的梦想怀疑过,迷茫过。“我觉得生命中的一些珍贵的东西已经被我遗落在某个血色的黄昏,可是我却再也找不到那张翻黄的地图,我曾经记得那张地图上面路途彼此交错,可是我现在的面前,为什么只有一条长满荆棘的独木桥”这是他的话,看到这句,心莫然地触动了,现在的我,何尝不是这般,小学时宏伟的理想,到了初中才发现这条路好难走,仿佛走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所以只能努力地前行。
一个仰望天空的小孩,让我影响深刻。“一直以来我是个性格复杂的孩子,很多人说我很难了解。我于是对他们笑,我是个经常笑的人,可是我不是经常快乐,很多时候当我感到悲伤,泪水还没来得及涌上来,笑容已经爬上了眼角眉梢。我对我喜欢的人才会生气,不喜欢的人却对他们微笑。”赫然发现,他与我,是如此的相似。生活中,我很爱笑,仿佛笑容是一直挂在我嘴角的。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本能的想到,我只能用笑容来掩饰我的难过,我的悲伤。可是久而久之,我还是需要发泄,这时,我便很好地选择了与郭敬明同样的方法,仰望天空。因为我觉得只要仰望天空,我才能意识到,我还能大自然融为一体,我还能自由地在这块土地上做我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才是真实的我,我想。
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他听着心灵破碎的声音,忍受着疼痛,放弃了自己依赖的文字。没错,人都是要长大的,也许,因为长大,就要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自己的梦。“什么叫梦?因为它不能实现,所以叫做梦!”这句残酷而又现实的话,让我的心狠狠的疼了一下。我才知道,读书是现实,而那些虚无缥缈的,只能是梦!
其实,我觉得,我和他一样,都是迷茫的孩子。但是,我们都还在努力的抬头寻找梦想的灯火,等待着奇迹。直到今天,我还相信着:有一天,奇迹会来的,会来的……
查维斯夫人(Anna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生活重担压在了小姨身上,为了亚男,小姨放弃了出国,放弃了学业,而亚男也因为没钱交借读费而四处求各学校的校长,直到有一天,一位好心的校长收留了她,在开学学典礼上,她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把思念寄给天国的奶奶,把微笑送给像妈妈一样的小姨。
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有感 篇3
“单车上的17岁, 浩浩荡荡的穿越你我单薄的青春. 明亮. 伤感. 无穷尽……”
窗外, 是黑沉沉的夜,空洞的眼光在寂静的屋子里来回游荡。翻动书柜——原本虚无的心灵, 霎时间找到了安放的位置,那是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翻开书,也翻开了那些尘封的记忆,觉得世界就这么静下来,不知为什么,只觉得我应该哭泣——或许阅读就是一种孤独……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岁月如水,韶华如年。其实至今仍弄不明白这样的书名是何含义,或许这是只有热爱绝望和寂寞的人,新时代造就的80后的敏感一族才明白的文字。书中写对青春成长往事的回忆,是少年对愁滋味的真知灼见,切身体验。他喜欢写作孤独和忧伤,他仿佛早已洞穿了未来的命运;但也时常透露出明朗和空灵,在似乎注定的绝望中固执的把持仅有的一抹阳光,一丝微笑。它记录了一个敏感而内敛,乖巧而忧郁的少年灵魂深处犹如岩浆般涌动的内心,关于价值观,关于人生、社会、朋友,情感,有面对未知的痛苦迷茫,也有冲破迷茫的希望。他的文字使我常觉得觉得他字里行间写的是我或者说我是他的倒影,使我从孤独中得到成长。他文字的年龄超过了他的实际年龄,让人觉得他深沉。对啊,青春就是明媚的忧伤, 孤独的快乐,有始终的叛逆,有狂野的不羁,有一往无前的倔强,有不顾一切的冲劲,有永不妥协的骄傲……
这本书中最好的作品是《天亮说晚安》,如同作者说,这是“最心疼的文字”了。主人公从一名近似疯狂的摇滚少年变成一个对父母千依百顺的乖孩子,留下的只是让世俗之人羡慕的失去灵魂的躯体,真不知是喜是悲。就像我们“失去自我”的生活,每天生活在无休止的书卷旁,听着无休止的理论说教,青春无休止的消耗在从家里去学校的路上……
总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 却总是惊奇的发现,早已无人再把我当孩子看了,即使是父母。每每如此,总油然而生出莫名的深深的委屈和感伤。我惧怕长大,惧怕有一天,青春成为我埋藏在心灵最深处的回忆,成为纸上的一滩墨迹,颊边的一抹泪痕……不想相信自己正在一天天走向被称为成年人的领域里,这使我茫然却又清醒地痛。青春快乐,却总是这么无奈,时光短暂的无奈,学业压力的无奈,把青春交织的扭曲变形,纵然如此,我们却还是这么的热爱它,或许明知会失去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究竟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生活要最彻底的解脱和轻松,做酣畅淋漓的快乐。生活充盈着积极进取,却也不能少了幻想,不会胡思乱想的生命就不是高级生命。现在的生活却不允许我们自由的幻想,我们必须有包袱,有责任,脑子里可怜的幻想总被滔滔大论的文字书卷挤得无容身之所,是该面对还是逃避,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了,总没有答案,可就在这想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默认的接受了孤独的面对压力,乖乖的承认对青春自由洒脱的抑制,难道这就是最无奈的岁月中最华丽的情节?
“单车上的17岁, 浩浩荡荡的穿越你我单薄的青春. 明亮. 伤感. 无穷尽……”
合上书, 我伫立凝望, 窗外是黑色的朦胧, 朦胧之中, 隐约看见的其实是自己的青春的倒影和闪耀的年华罢了......
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有感 篇4
翻开暗黄沉重的纸张,悲意便如滔天巨浪,淹没了我的大脑,汹涌,不止。作者悲,悲高三时繁重的学业,悲高三时浑噩的生活,悲高三时为成绩割舍兴趣的悲痛。悲得昏天地暗,日月无光。正当我细细品味同病相怜之感,打算与作者在精神上相拥而泣时。书页翻至一个新的领域,此页的作者已人至而立之年,于是更多的悲伤逆流成河,喷薄而出,这回作者悲得,令我拭去眼角的潮湿,呆若木鸡。
这回作者悲得——悲那曾使自己悲伤的高三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零落的思绪开始缓缓聚合,一种前所未有的悲意在心头升起。迎着如血残阳,我不由忆起了自己的一天——清晨的第一缕朝阳荒芜在了懒觉上,正午似火的骄阳荒废在了电子游戏上,下午明媚的太阳毁灭在了电视机上,如今只能在夕阳的照耀下腕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轮红日渐渐沉下,粘稠的夜色开始便布苍穹。突然想到曾有一人也在江边黯然神伤,口中念念有词:"逝者如斯夫!"一种悲壮感油然而生,却突然想到什么,于是悲伤替代了悲壮——我和他不一样,他是大业已成后对时间的挽留和感慨,而我,仅是一事无成后的追悔莫及!对第一缕阳光的放纵,正奠定我的失败。那一句自我安慰般的"还早呢!"成为了我一天堕落、无为的原因和借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自然"颓废的开端是失败的前奏"对于清晨,这一天之的时光,浪费了便如多米诺骨牌,慵懒的心情便席卷整日,于是一天便因此消失。寒期已只剩几天,甚至沦落到狂补寒假作业的地步,思前想后,便是因为寒假的前几日虚度光阴,并且养成了一个浮躁的心态。
时间就是耐着性子,缓缓走着,却今作者和我自己以为地也空耗时光,无数次实践者龟兔赛跑的故事。最终发现时间走得慢,却用不可挽回。
突然沉重的心情豁然开朗!我的眼神开始喷射新的火花。还好明天太阳照样升起!还好这不是人生的夕阳!
紧握钢笔,抬头,傲视苍穹——明天,我绝不放过第一缕阳光!
猛然发现,皓月,高挂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