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俗世奇人》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俗世奇人》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俗世奇人》有感 篇1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空前绝后的人物,但是那都是俗人;《俗世奇人》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都是真人真事。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凡是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是在显耀上层,更是在市井民间。这些奇人妙事,闻若未闻,倘若废置,岂不是很可惜?那为什么不记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以往此地的奇人呢?既然这么想,那就开记。一人一篇,各不相关。总名就叫《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中,有许多让我敬佩的人物:“认钱不认人”的苏七块;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足智多谋的杨巴;以牙记人的华大夫;还有钓鱼很好的大回等,都让人无比佩服。书中也有很多令人发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才留的背头的杨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画,却让人忽悠的蓝眼;因为想看看人死了会怎么样,所以没死装死的刘道元;还有让八哥说“漏嘴”而气得半死的死鸟等,让人一看捧腹。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经过作家冯骥才画龙点睛之笔的勾勒和渲染,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眼前,令我赞叹不已。作家的描写太精彩,令人不忍释手。
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好嘴杨巴”,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杨七杨八。他俩有一次被派去给李中堂大人做点心。结果李中堂大人把碎芝麻当成了脏土,顿时非常生气。此时就体现出杨巴的聪明了——只见杨巴脑袋撞地,一边叩头,一边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碎芝麻,故此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李中堂大人这才明白过来,顿时非常高兴,便赏了杨巴银子一百两。你看脑子灵活,善用嘴巴救了他。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体会到原来嘴也可以帮人!不过读者它让我也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他很喜欢说话,每天说的话,绝对下不了两千字。上课也非常喜欢“咬文嚼字”,就是这张嘴课上惹得老师们对此嫉恶如仇,课下惹得同学们一片声讨。仔细一琢磨,原来他讲得几乎都是废话,该讲时不讲,不该讲时乱讲,
导致他的人缘也极差。把他的话和扬巴比一下,就能看出来:他说话没有条理,没有顺序,往往是想起什么说什么;而杨巴呢,说话合情合理,充分地通过嘴“演”出了那种冒犯皇上的样子,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让人看不出任何的猫腻。所以说——其实只要合理用嘴,把话说到天衣无缝,顺序清楚,恰到好处,就可以成事的。岂止是学生,我们身边不也有好多这样的人因为会说成名,因为不会说败事吗?
所以说“合理用嘴,可以出名”。我们要以此为启示,学会合情合理运用嘴巴,让话出口时得体、甜蜜、暖人心,避免祸从口出。
读《俗世奇人》有感 篇2
在这愉快的假期里,我读了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我似乎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了民国时期人物的性格,讲述了天津的古老的历史!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酒婆》,它讲述的是在首善街的那家酒馆,是酒馆中最末的一等。这里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就连座位都没有。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造的,价格贱酒味大。酒婆是这家酒馆的头号酒鬼,人们不知道她的姓名,所以就叫她“酒婆”首善街的人们一到晚上就都喜欢看酒婆走路,她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最后总要向北走,走了一会儿到了十字路,可笑的是每到路口总会醒来了。原来是老板往酒里掺水。一次,老板没往酒里掺水,酒婆与往常一样一口气喝下去。到了马路口,还是没醒,破天荒地走到马路被车给撞死了,虽然人死了,但首善街的人们都说她是一个大酒鬼。
虽然这篇文章看似讲的是酒婆的故事,但也反映出禁止喝酒的意思。是啊!如果人们不喝酒,世界上车祸也会少很多,让我们行动起来!
俗世奇人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苏七块”,“认牙”,“神医王十二”等等,十分期待你们去读。
读《俗世奇人》有感 篇3
这本书的作者冯骥才将“天津卫”这个水陆码头里,被忽略的奇人生动地写了出来,让我们也能知道这几位奇人异事,有刷墙技术高超的刷子李,有凭一颗虎牙就认出通缉犯的华大夫,还有“贱卖海张五”的泥人张……
书里第一位奇人是大夫——苏七块,为什么叫苏七块呢?因为只要到他那里去看病,就得先交七块银元。这是他定的规矩,要是不交,就不治。乍一听,觉得这大夫怎么当的呀?治病救人才是最重要,怎么把钱摆在第一位呢?真是掉钱眼儿里去了!
可是,我眼中的苏七块是个医术高明的人,他手下动作干净利落,逢到有人伤筋动骨,他把手指一触,隔皮戳肉,立刻知道怎么回事,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包扎完毕。如果苏七块出现在现代,那方圆百里的人都驱车赶来,那真的每天顾客盈门,排长队了。
我眼中的苏七块,其实是个善良的人,他在遇到一个穷车夫时,暗中没有收他钱,还将药送给他,医者仁心,他不会见死不救。
我眼中的苏七块,还是个立规不改的人,遇到那位穷车夫时也没有改规,华大夫给车夫七块银元,这才看了病,因为人人都平等才公平。如果有人可以不用付钱看病,那大家都不给钱,到最后苏七块没钱买药,就治不了人们的病了。
因此,我认为苏七块是值得敬佩的奇人!
读《俗世奇人》有感 篇4
《俗世奇人》写的是清末民初天津卫的一些奇人怪事,小说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把奇人们的故事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这是一本讲俗世的书,里面讲的都是一些俗世的事,比如连书中主人公们的名字都很“俗气”,有很喜欢喝酒的酒婆,有特别会刷墙的刷子李,有力大无边的张大力等等。虽然,喝酒、刷墙、力气大等,这些都离我们生活非常的贴近,但是作者却把这些俗事写的如此引人入胜,真是令人佩服!
这是一本讲“奇人”的书,其中有一个故事名叫《苏七块》,讲的是一个叫苏金散的大夫,他定下看病的规矩,病人要把七块银元放在他眼前,他才肯出手看病。众人因此送给他一个绰号:苏七块,暗地里嘲笑他眼里只有钱,私下贬他只值七块银元。话说,有一回苏七块和华大夫正在打牌,车夫张四受伤找苏七块看病,因为拿不出七块钱被拒,华大夫便偷偷借了时,主动免了他的药费。最后,苏七块将看病收的七块银元悄悄地还给了华大夫,并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规矩不能改。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苏七块形象立马树立了起来,让七块银元给张四,苏七块就飞也似得把张四的病看好了,在张四无钱付药费人印象深刻。
在《俗世奇人》中,每个故事都很精彩。如果说俗世真有奇人的话,那么《俗世奇人》也真算是一本奇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