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上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2025/05/14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上公开课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上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篇1

每当别班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们班总是十分羡慕。“啊!看!他们班在上公开课呢。”我们总是在别班的教室门口流干了口水。哎!班级成绩不好,是不会有老师愿意来我们这边上公开课的。

终于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迎来了第一次公开课。好几年年前的事了,但我仍记忆犹新。快要上课时,听课的老师陆陆续续地走进来。“哇!”我们一阵欢呼。“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由于是平生第一回,我的心里紧张得要命,握着笔的右手也不由自主地抖动了起来。“啪”的一声,笔掉到了桌上,如同一声惊雷响彻教室。刹那间,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向我这边射来,眼中满含责备。我怯生生地低下了头,心中很不是滋味。

老师开始提问了,我自信满满地举起了手,心里嘚瑟着:“好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大家就不会再责怪我了呀。”我用响亮而又自信的声音回答。没料到的是,老师居然皱了皱眉头,说:“很遗憾,你答错了,但是你的勇气可嘉,请坐。”我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脸上隐隐发烫。哎,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就这样让我给白白浪费掉了,可惜!想要在众多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这难道就那么难吗?我心有不甘。

又一次提问,我仍毫不犹豫地举手抢答。“恭喜你,答对了,而且还十分完整。”老师微微一笑。我高兴得快要飞起来了,就像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样,小心脏“砰砰砰”直跳个不停,差点从嘴里蹦出来。

回家之后,第一次公开课的情形,我跟爸妈讲了老半天,尤其是我答对的那一小段时间

上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篇2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们大家兴高采烈地排着队,踏着轻快的步伐,带着作文本和笔走向高升书屋,开始了一堂有趣的公开课。

刚一上课,老师便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箱子,说道:“同学们,来猜猜箱子里是什么,猜对了就把箱子里的东西送给大家。”老师的语音未落,同学们便纷纷交头接耳地说了起来。有的同学说是钢笔,有的同学说是课外书,还有的同学说是本子,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能说的、想到的都说了出来,可还是不对。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一番后,老师终于揭晓了答案——原来是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身披绿甲,头戴一顶帽,光是让人看着就垂涎三尺。

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西瓜,“想吃吗,同学们?”老师问道。“想!”大家又异口同声地答道。说罢,老师让大家把眼睛闭上,又把什么东西放在了大家的桌子上,又叫大家把眼睛睁开,只见一块三角形的西瓜摆在了我的眼前,它有着红色的瓜瓤儿,还有绿中透白的皮儿,还有点缀在瓜瓤上的瓜籽儿,让人看着就想吃。我转过头去,只见有些同学已“口水流下三千尺”了,有些同学已经忍不住咬了一小口了,还有些同学用舌头不停地在上面舔。而我呢,想吃又怕待会儿没吃的,不想吃呢,又口水都流下来了,真是让人左右为难啊!

终于,老师说可以吃了,我也咬了一小口,只觉得一股清香沁入我的心脾。这种味道香而不腻,腻而不淡,令人回味无穷。面对这样的美味,我实在是忍俊不住了,三下五去二,一块西瓜便进肚。我又看了看我的同桌,天哪!他居然才吃一小口,别的同学两三块都下肚了,他还有这么多,简直比蜗牛还要慢一万倍,真是气死我了!

大家都吃着自己得到的瓜,心里特别高兴。大家刚刚打扫完“战场”,老师又说道:“同学们,还想吃西瓜的快点上去拿喔!”听到这话的我,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前去,瓜盘里的西瓜仿佛在想我挥手,我一把抓起三块西瓜,又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回到座位,开始品尝起来我的“战利品”。我一边吃一边向后望,有些同学在飞快的吃着,有些同学吃完了又跑上去拿,还有些同学虽然长着大嘴巴,但吃起来慢得像蜗牛,真是中看不中用啊!吃完以后,我们便又议论起来:“老师对我们这么好,肯定另有企图!”果然,不出我们所料,老师让我们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勾勒一段大家分瓜.抢瓜或吃瓜的片段。没办法我们只好写了。不过,在同学们的笔下,也写出了不少优美词语,当然,我也不例外哦!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一节课的梦幻又要结束了。不过这一堂公开课上,我不但收获了不少优美词语,而且还吃到了美味的西瓜,真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公开课。

上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篇3

每个人都有经历过公开课,作者以自己的动作(表现)与心理描写反映了当时的情景,真实可信。但重点不突出(存在流水帐的痕迹),如加强讲课老师、听课老师以及同学们在公开课中的种种表现的描写,则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点评人:泉州晓婷 来自:作文大全“叮铃铃……”清脆的上课铃声响了,随着《读唐诗》这首歌的响起,听课老师陆陆续续(陆陆续续)来到我们班,伴着班长“起立”口令后的一句“老师好”,一堂语文公开课就这样开始了。(开篇简洁,如果直接从情景导入全文则会容易吸引读者,比如:今天上午的语文课是一场公开课,在教室的最后面坐满了老师,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学生。)今天,我们上的是29课《古诗两首》,(。)开始(讲课前),冯老师请同学来朗读《乞巧》,虽然我总是举起(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小手,但是(总是)没有请到我,(在一位同学起来朗读完后,)接着冯老师要求我们全班同学带有感情的一起(地齐声)朗读了一遍《乞巧》,我用响亮的声音读出来,我要让所有在场的老师知道我们三年四班是最棒的!

(接着,)冯老师又问了“霄”与“宵”的意思和区别,屏幕上马上呈现出两个字的,聪明的我们一下子就搞明白了;后来冯老师又问:“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孙若晨同学马上回答:“牛郎和织女会感到很遗憾,因为他们以前可以朝夕相处,一起生活,可现在一年却只能在一起一个晚上。”老师微笑着频频点头,后来老师又问:“他们的孩子见到妈妈时会说些什么?”我高高地举起小手,得到老师的同意我以他们孩子的语气回答:“妈妈,你太残忍了呀,自己去天庭享受,把我们孤伶伶地留在人间受苦呀!

”老师听了像拔浪鼓似的连连摇头“不好,不怎么好。”这时,我听到“哗”的声音,感觉后面的老师可能也很不满意,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觉得脸在烧,想到后面还要接着上课,只好自己和自己说:“不用不好意思,也不用紧张,把他们当作葱就行了。”这一番话倒使我的心平静了不少。(从题材上看,这是一篇写人和记事相包含的文章,除了自己外,讲课老师以及听课老师的动作和神态以及全班同学的反映所形成的氛围应该是记叙的重点,建议作者的今后的习作中要抓住重点,不要像本段一样按部就班式的面面俱到。) 下课铃响了,在二十几双明亮而成熟的眼睛注视下公开课结束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我都还觉得没上够!

上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是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公开课。要上公开课,有人哀声叹气,有人喜出望外,有人表面若无其事,其实心里紧张得要命。我就是第三种人,提心吊胆,不过幸好在第三节课之前还有一节语文课,可以准备一下。

第一节语文课课前两三分钟,我和孙汉文都在做课前准备,我先做好了,还没上课,就在看语文书。突然,他大声地喊道:“完了!我的语文书忘带了!”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上课了,老师让我们自己默读一遍课文,他只能和我看一本书,但是没能逃过老师的火眼金睛。他只好打电话让家长把书送来了。

上午第二节课课间,已经有许多同学在准备了。她们都想在课上好好地展示自己,给来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我祈祷着:千万别有老师坐在我身边,千万别有老师坐在我身边……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师走进来坐到了于致远身边,我们都坐在组里的最后一排,两个大组紧挨着,那位老师坐在于致远身边,我身边就没有再做一个老师的位置了,这下我就放心了。

这节语文课,我们还要展示诗经和成语接龙。老师说诗经可以一个大组一个大组的展示,也可以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展示。我们三个大组都选择了大组展示。我们组展示的是《葛屦》,二组展示的是《相鼠》,三组展示的是《缁衣》。

开始上课了,我们三个大组分别展示了诗经,一个组在展示时,另两个组就在配合。三个大组展示完,我们又集体展示了《七月》。接着,我们又背诵了一条成语接龙。然后,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了。这节课上,同学们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问出一个问题,都积极的回答。

如果同学们都像这节课这样积极,那我们的课堂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