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少年中国说》有感

2025/05/3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少年中国说》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少年中国说》有感 篇1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少年中国说》告诉我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像刚出生的太阳,万丈光芒;少年像一望无际的大海一泻汪洋;少年像刚出生的小虎,但还是百兽之王;少年向破壳的'小鹰不飞则已,要飞就直冲云霄……

祖国的重任将来就担在我们身上!我们将不负使命!抗日战争时期,多少中国子民在这次战争中,丧失了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换来了胜利,使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也因此中国屹立在了世界之上。我们难道不应该佩服他们吗?他们也曾经是少年,我们现在的年纪,他们能够担起祖国的重任!我们也能!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读《少年中国说》有感 篇2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人若自辱,别人必辱之!

这篇散文是梁启超先生在1908年写的,到今年整整一百年了。时代在变,但是它所表达的精神不会变,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不会变。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流血牺牲,一时多少豪杰!谭嗣同的一句“流血请自嗣同始”,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志士慷慨赴死的气节。为了寻求救国救亡之路,可以用鲜血和生命来换醒懦弱的晚清政府和麻木的广大民众,希望自己的祖国早日从睡梦中醒过来。

一个世纪过去了,斯人已去,精神尤在,中国醒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不仅是对80后,也不仅仅是90后而言,而是针对全中国80后,90后以及以之往后的许许多多的中国少年,当然包括80年代的自己,梁启超的诗不只是单单写与某个人,写与某代人,而是写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不仅仅是对少年一代的无限勉励,更是对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一代少年的一种激励,过去如此,今日如此,往后亦如此."少年强,则中国强",不想让别人称之为是跨掉的一代的话,中国强大了,强大了的中国再也不会是那个任人宰割的那个中国了,所以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少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学会尊重自己。那么必须懂得:

一、必须积极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摈弃“不管政治,只顾赚钱,逆来顺受,打小算盘又不团结”等等消极的态度。

二、理性地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终身,与时俱进,勤劳致富但不要炫耀财富,和睦共处,为争取基本人权和平等的公民权而共同斗争。

想想从“山河破碎风飘絮”到“巍巍中华雄于东方”;从“贫民饿困滥褛衫”到“国安家富五谷丰”,雄雄中华演奏着五千年崛起的篇章。翻开历史的长卷,品味着五千年的沧桑,五千年的上下史,中国始终强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腐,腐而不朽。正如外国媒体曾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磨难,但从未在磨难中倒下。”是的,五千年的披荆斩棘,造就着上万年的辉煌篇章。今天的中国,正如漫漫沙漠中仍翠绿生长的胡杨林,续写着奇迹的曙光。

俄国媒体在官方网站上的敬词,让中国精神走向国际化。“中国需要的不是而是支持,中国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理解,中国需要的不是慰抚而是相信。八级地震震不垮中国,震醒的是中国少年的心!”是啊,八级地震,震垮的是座座高楼,震不垮的则是少年中国之精神!

蓦然回首,我中国能有今天这鼎盛,离不开一代代中国少年的辛勤努力。毛泽东少年时就立志做先生心中的“参天大树”,救国救民,他在周恩来等几位同学及众多爱国志士仁人的努力下,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这些杰出的少年,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中华的崛起,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少年中国强,中国少年强!少年独立而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走在红日初升大道上的中国少年,正如那潜龙腾渊,展现出的是鳞爪飞扬的风姿;走在河出伏流水源上的少年中国,迸发出的是一泻汪洋的豪迈、乳虎啸谷的震撼、鹰隼试翼的胆魄、奇花初胎的惊艳,汇聚的是中国少年身上少年中国的精神。少年中国如一团燃烧的烈火,燃烧了东方,燃烧了亚洲,燃烧了整个世界。

让我们一起欢吟,为少年中国而呐喊:“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的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宝藏,使我们得到智慧和文明的教化,这是我们民族昌盛的原因。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矛盾性,它象一把双刃剑,在劈开灿烂历史同时也积淀了很重的历史凝固,这些积淀往往使我们手脚禁锢,不能前行。梁启超是近代的大儒,他了解我们的文化,他知道我们的弊端,所以作此文以激醒我们的民族,还有鲁迅他们也是亦然。他们希望在清末的昏暗历史中劈出一条崭新的民族复兴之路,时至今日,我辈亦当仇。看今朝,历史巨变,神龙抬头,巨狮睁眼,民族复兴刚刚迈出第一步。但是,我们的困难依旧,我们需要的是创新,需要的是年少的轻狂,需要的是我少年之中国的奋发。创新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灵魂,创新是我少年中国的精神!打破旧的固化的'思想体系,创建以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国人当前的使命,只有每个人的少年心才能唤起我少年中国之心。站在历史面前我们能否给创新一个健康的环境,我们将继续追问自己、告戒自己我少年之国。100年前,那是个真正的乱世,是两千年来以天国自居自傲的中华民族遭受了着外族凌辱最多的乱世,整个民族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混乱和惊慌,国人在洋人前面似乎丧失了所有自信和尊严。这段历史沉重得无法再让我敲下去。但想起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多少不甘沦为亡国奴,胸怀救国图存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正是他们给我了勇气,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几个清醒的人站出来呐喊,唤醒那些即将窒息的人们起来打破这铁屋子,冲出一条活路。的确,自从甲午战争以来,更多的国人出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开始,是康梁光绪、还有戊戌六君子为主的改良;然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彻底颠覆了两千年的帝制,唤醒了更多的人们;除了改良和革命的实干派的社会变革者,还有很多教育界人士:蔡元培、胡适之、李大钊、鲁迅、卷入启蒙运动,虽然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但他们看到的是希望,是曙光,“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后来才有很多学生,工人,还有后来的农民,和全国人民,他们都觉醒了。那个时代那些人物那些人格那些精神,令我不敢去仰望,不敢去细细谛听他们的声音,因为常常使我感动得稀里哗啦。是啊,我们这群出生在80年代的青年们,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想必大家都没有经历过什么难熬的磨难和坎坷吧。国家在富强,科技文化教育医疗文生各项事业在普及,生活安定,还有什么让我们操心呢?也许正是缺乏了苦难,于是我们在生活中沉沦:学生时代就荒废了青春在无聊而又不成熟的爱情游戏中,虚度了年华在脆弱煽情低俗的韩剧和无聊之至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中,沉溺在网络游戏这种电子精神鸦片中,于是我们的理想和志向在莫名的空虚和郁闷中消殆,我们的个性在死板的考试中淹没,整天有纠缠不清的鸡毛蒜皮的俗务缠身,于是荒废了修养。当我们走出象牙塔才蓦然发现,什么叫做身无长物,什么叫做一无是处,什么叫做虚度光阴。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估计是自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之后就存在了,至今愈演愈烈。于是中科院计算所的老学究们沉不住气研究了,都跑出来卖电脑,于是出了联想和中关村。科学院尚且如此,各个大学那些教授们还有几个能坐得住,哪个不是出来做项目赚点外会,可以说物质诱惑席卷了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攻陷了我们的学术和理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若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身上可能都会有这样的那样的不足,但只要用心弥补一定能做到问心无愧。对于历史来讲,一代人从青年到中年,又从中年步入老年的岁月并不漫长,不过区区百十年而已,可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那就是整整的一生。我们一生中经过的每一个时期都是唯一的,不可以重复的,在这些宝贵的时期当中最灿烂的就是青年时代,这就让我们懂得了为什么梁启超先生要把对国家的无限希望,殷切地寄托在了青年人的身上。因为共同的事业已经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连结在了一起。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一颗永远不老的心。

读《少年中国说》有感 篇3

我读了《少年中国说》后,不禁对梁启超佩服起来。《少年中国说》最大的特点是结构严谨、语言精密、观点明确,对于文学界来说属于佼佼者一列。

现在对《少年中国说》这篇经典文章我是最爱不释手了,记忆里面的内容更是引人入胜。对于梁启超讲述少年中国的评论,我对与梁启超的观点是给予肯定的态度。因为我们中国的确存在着一些社会问题,当我读到“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无玛志尼其人者”时,就更加肯定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可以想:只有一个玛志尼就可以复兴意大利这个老大帝国变成少年意大利,为何我们中国不能出现一个玛志尼式人物来复兴呢?这个是一悬念,不知若干年后,是否能出现 玛志尼式人物来振兴中国,助中国雄于地球。

当我读到“少年智则国则,少年则富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一段时,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这一念头像一颗种子那样在我的心里播下开始并萌发。它让我读懂了祖国为什么仍然赶不上欧美国家发展速度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衰老腐朽的人太多了我们这些前程浩浩远大的青少年却没有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没有新鲜的'血液的注入,科技发展仍落欧美国家的后。更重要的应该是少年的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不然的话,日本小国怎么会如此强大呢?我们更加应该信奉一句话: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我们中国仍在哺乳时期,等待中国的少年带它走向国际,成为少年中国。但大多数少年都不清楚是非、利弊方面的东西,何来报效祖国?所以我认为,要将《少年中国说》在青少年人群中加以推广、普及,让青少年们认识如何权衡利弊,努力学习,更好为祖国、社会作贡献,创造出你我美好的家园。

读《少年中国说》有感 篇4

这是一本唤醒沉睡国人、扭转时代风气的好书,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这正是我们青少年提高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求。

读《少年中国说》一书,我的感受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愚昧变文明,落后变先进,弱小变强大。历史在前进,变是必然性。我们要处变不惊,将事物的变化加以充分考虑,适应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

回归到学业上,接下来我将拼搏一年,迎接人生的第一场重要考试——中考。我知道要完成这个目标,走进心仪的.高中,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凡办事必有阻力。”梁启超先生所言的“办事”,是“戊戌变法”,而我的“办事”是中考。他又言:“办事遇阻力者,当作如是观,至诚所感,金石为开,何阻力之有焉!苟畏而避之,则终无一事可办而已。”对,“至诚所感,金石为开”,我想,未来的一年就算遇到再大的阻力,我也会坚强而勇敢地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