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海迪》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张海迪》有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张海迪》有感 篇1
海迪姐姐原名张海迪,现任中国残联主席。1955年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不幸的是,她五岁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了严重的高位截瘫。可是她不仅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攻读了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还自学医术,为人们治病,还有许多著作,是位了不起的人。
海迪姐姐是勤奋的。她看书的时候常常忘记自己,忘记时间。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天,她都沉浸在自己读书的乐趣中,常常只有三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而烦恼,每当一放假,孩子不是玩电脑就是看电视,课外知识知道的很少。我可不愿意做这样的孩子,我得向海迪姐姐学习。
海迪姐姐是乐观的。她曾今做过脊椎穿刺手术、鼻部手术、植皮、放疗,她都一次又一次勇敢地挺过来。尤其治疗鼻部黑色素癌时,医生说手术有风险并建议为防止打麻药导致癌细胞扩散,最好不用麻药,海迪姐姐竟能坚定地点头。我想:她能毫不惧怕,坦然面对,这难道不能体现她乐观?
海迪姐姐是善解人意的.。由于残疾造成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她的丈夫王佐良背着她不累,就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常年将体重控制在98斤左右;她还锻炼自己每两个小时就起身去卫生间,几乎成了生物钟,目的是减少丈夫的麻烦和负担。看着看着,我的脸不禁有些发红,一个残疾人竟能处处为别人着想,我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整天觉得家人为我服务是理所应当的,常常要爸爸妈妈为我做这做那,还不满意,还常发脾气。
为什么她学英语时不觉得枯燥?为什么她写作时不喊累?为什么她坐在轮椅上一点也不孤单?她的勤奋、乐观、善解人意让我感动。
在海迪姐姐住院治疗时,医生说:“海迪如果能坚强一点,能活到20几岁。”可现在海迪姐姐已经56岁了,远远超过了医生的估计,她曾说过:“生活总是充满矛盾的,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顺境中要发愤,遇上逆境更要发愤。”
海迪姐姐,你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读《张海迪》有感 篇2
张海迪,一个深深刻在我们心里的名字,就是这么一个传奇似的人物,给了人们无尽的激励。
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始终充满信心。就是在这轮椅上,她学医,学英语,写小说,读硕士……最终登上人生最高峰。
即使在最痛苦的,她都笑得很灿烂。正是这种自信与乐观作为她的支柱,她勇敢地生活下来,并好好地活了下来。
如果我是她,或许并没有这么坚强吧。不到六岁的她,在舞台上就这么扑通一声跌在地上,如被折断了翅膀的小鸟,面对无休无止的治疗,面对连大人也难以承受的疼痛的折磨,她都咬紧牙关挺过了。
如果我是她,面对一次次的痛苦,我只会失望吧。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接踵而来,失望也终将会变成绝望吧。没有像她那般的坚强,只会在轮椅上叹息吧……
如果我是她,或许并没有这么刻苦吧。在整个童年时代里,她以顽强的意志,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她认为,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如果我是她,在轮椅上,只会一味地去索取他人对我的关心与爱护。至于自学,或许我还不会想到吧。
如果我是她,或许并没有这么……
张海迪,一个顽强的生命,一段传奇的故事……
其实,湖南的吴琴与张海迪的.遭遇和很像。她一岁多时,一场疾病夺去了她行走的权利,从此坐上了轮椅。到了读书的年龄,吴琴却因家庭贫困和身体原因没办法上学。于是在课余时间,她的同伴便教她识字。没想到吴琴学得比她们都快,很多字看一两遍就会写了。
她与张海迪一样,都自学成才,在吴琴的床头,有一摞书籍,有《说英语》、《说韩语》、《幼儿英语起步》、《学生汉语成语词典》、《分类作文大全》等。吴琴说:“她想做一个像张海迪一样的人!”她的眼里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她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湖南的“张海迪”!
21岁的她体重只有48斤,没读过一天书却自学了英语、韩语,并写下大量日记,她想做第二个张海迪……3个月前,为给父亲治病,她和父亲从安化一路乞讨来到长沙。
她在日记里写道:
如果为了给自己治病,我不会走上乞讨这条路,因为我的自尊大过于自己的生命,但是父亲的生命大过于我的自尊,所以我来了。乞讨不是我唯一想到的办法,我最初想过一种不需要出卖自尊的方法给父亲筹钱治病,那就是卖器官。在医院咨询过后发现,卖器官不是自己想卖就可以卖的,所以我只能选择乞讨……
乞讨,一个我厌恶的词语。可是,此时的我去厌恶不起来,也不能厌恶。
想想,如果我是她,我又会怎样?
张海迪,吴琴,两个遭遇相似的人,两段不一样的命运……
读《张海迪》有感 篇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了《张海迪的故事》后,我不由得对她长生了敬佩之情。我认为:张海迪不仅是我心目中的榜样,更是我学习的楷模。
海迪小的时候,是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样样都行,让爸爸妈妈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可是在她五岁那年,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小女孩身上,她的身体2/3失去了知觉,我也对她惋惜难过。但小时候的海迪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坚强的'面对困难,以她最甜、最美的微笑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并没有被命运所折服,我为她这种坚强不屈,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而骄傲、自豪。
海迪从小就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姑娘,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好学生,虽然学校不收她入学,但是好学的她,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学习医术,并且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医生,她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大家,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也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呢,也得到了海迪更多的帮助,她利用空闲时间给大家补课,有很多人因此考上了大学。她所做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佩服,她的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海迪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她读了成千上万册的书,还会几个国家的语言,并且翻译了几十本外著。我觉得:我们和海迪相比,她太伟大了,而我们太渺小了。
生活的前景是光明的,生活的路程也是严峻的。让我们跟随着绚丽的朝霞,向着理想的太阳飞翔吧!
读《张海迪》有感 篇4
从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成名,变成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人,他们的励志故事更能鼓舞我们的斗志。唐伯虎、周恩来、秋瑾、张海迪……数也数不清。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张海迪阿姨了。
张海迪阿姨是一个残疾人。5岁开始,她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是,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阿姨并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一位老编辑还亲自为她书写了序。
是啊,张海迪阿姨只不过是一个残疾人,并不起眼,甚至还会受到别人的歧视,但是,为什么她能受到如此重视,而且还成为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不是别的,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和恒心。而我呢?今年2月26日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去散步,一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回到家,我一直喊“疼”,贴了两块止痛膏也不济事。其实,这点小伤又算的了什么呢?和张海迪阿姨的病一比,连颗芝麻大小的事都算不上。但是,我却小题大做,弯一弯说疼,碰一碰也说疼,弄得全家人提心吊胆,鸡犬不宁。然而,张海迪阿姨的病比我严重得多,她却一声不吭,以无比顽强的毅力自学,是当代的“比尔·柯察金”。这是多少高的一个赞誉啊!
一个人,一名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一个微不足道的残疾人,竟比任何人都坚强,这是世人无法相信的事实。张海迪阿姨,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在我们的心目中,形象永远是那么的高大!
读《张海迪》有感 篇5
星期天,我读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故事主要讲述了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仍认真读书,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
张海迪在五岁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最后高位截瘫。看着小伙伴们都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海迪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爸爸给海迪买来书,本子和铅笔,开始教她读书认字;妈妈给她讲保尔的故事。在父母的鼓励下,海迪决心站起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9年,张海迪的父母被下放到山东农村,她和妹妹也跟着去了。在下放的农村,张海迪买来医书,并自修医学,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名著。同时还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地治疗。
虽然张海迪的身体有残疾,但她却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要向张海迪学习,当学习上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克服,并且认真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长大建设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