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稻草人》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稻草人》读后感 篇1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感受颇深。在还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稻草人》是一篇长篇小说,但翻开书之后才发现,这本书一共由几十个小故事组成的,但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叫其他的,偏偏选中“稻草人”?后来我才知道,其中“稻草人”的这个故事很著名。
稻草人,在生活中,它是用稻草做的,插在稻田的中央,用来驱赶那些叼稻谷的麻雀。但在叶圣陶爷爷笔下,这稻草人是不一样的。他有思想,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伤害的人们。
稻草人有一个可怜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她很爱哭!这是因为她的丈夫死了,她和儿子花了三年的时间辛辛苦苦的将稻子种好,用赚到的辛苦钱,还清了丈夫的埋葬费。但可悲的是,她的儿子又因为得了白喉病,也死了。留下了这么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太,她又种了三年地还清了儿子的埋葬费。这些年,老太太住的地方总是发洪水,收成也就不好了!
但是,今年不同往年,今年这里并没有发大水,稻草人就想会有一个好收成,所以非常的开心,当然了,这也是为老太太开心。可是,好景不长,稻草人却看到一些麻雀在吃稻谷!稻草人拿起手上满是缝的扇子,用力的扇着,但风力很小,麻雀还是飞不走!稻草人更用力的扇着扇子,这是唯一可以提醒主人的暗号。
这时,主人来了,因为总是哭,所以眼睛看不清楚,眼前看到的只是一片模糊,即看不到稻草人使劲扇的扇子,也看不到吃稻谷的麻雀。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谷担心。但是稻草人真的是无能为力!渐渐地,一片片浓绿的稻谷不见了!看来今年那位老太太又要哭了。
稻草人是多么想帮身边的人们啊!为了驱赶走破坏稻谷的.麻雀,他使劲的拍打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那可怜的老太太。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将自己拆开变成被子,为他取暖。为了组织妇女跳河,他流尽了眼泪!最后,稻草人倒下了,不是因为他很害怕苦,而是因为他的心已经碎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读后我仿佛成了那个稻草人,心里酸酸的。稻草人是叶圣陶爷爷挥起大笔写下来的佳作。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收获:它使我明白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学会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人们无私的奉献。
《稻草人》读后感 篇2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人。
在一个漆黑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事。
稻草人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伤心,急得自己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
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孩子捕鱼,想给生病孩子熬鱼粥喝。孩子口渴了,渔妇就用碗从河里舀起一碗河水灌进孩子嘴里。孩子咳嗽得更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孩子扔下不管。小孩子多可怜啊。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另一位妇女更伤心。因为孩子死了,丈夫赌钱把家全败光了,就连她也要被丈夫卖掉。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来到这河岸要投河自尽。稻草人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这位妇女,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恨自己,认为见死不救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罪孽!
稻草人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为了扑灭主人仇敌——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伤心极了;为了能让生病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了挽救那名悲伤妇女生命,他心像玻璃一样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间。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心去温暖他人,但连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
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好心人,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稻草人》读后感 篇3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辛亥革命后从事教育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后投身新文学运动,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入商务印书馆。三十年代初改任开明书店编辑。并从事语文教学和教科书的编纂工作。抗战时入川,曾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新中国成立后在出版、教育部门担任领导工作。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隔膜》、《城中》、《未厌集》、《四三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鲁迅:“《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茅盾这样评价叶圣陶:你要从他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开启了中国的童话之门,改变了之前中国无童话的历史。改变了中国传统儿童读物内容荒诞不经,多神怪故事、说教意味浓厚的落后面貌。他用自己清新的、别具一格的童话作品开启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向儿童展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引导儿童追求美和善。
稻草人也暗喻我们现实生活中一种人,一种默默无闻,而无私奉献,平平凡凡,却又不平凡的人!他们是值得尊敬,同时更是我们的人格追求,我们的做事标榜!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稻草人》读后感 篇4
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它*****在稻田的中央,用来驱赶叼稻谷的麻雀等。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说,不能动,和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
这个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个年迈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生病去世了,老太太因为伤心过度,她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上前几年闹水灾,庄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干瘪瘪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这一年,稻子长得很壮实,而且雨水也不太多。眼看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敌——一种灰色的蛾子飞来了。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想到主人伤心的脸,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他好难过……可能是想到老太太的遭遇,也可能是感受到了稻草人内心的痛苦,我的鼻子在这时突然有些酸,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只蛾子,想到这里我也想起了生活中和老太太,稻草人有同样遭遇的人。躺在床上的老爷爷呻吟着,但他家太穷了,没有钱治病,他的家人只能在一旁陪伴着,没有任何的办法。
让我感触最深的情节就是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的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的.心中泛起一阵痛感,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伤心的眼泪。如果说老妇人的遭遇是悲惨的,那么我觉得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却说不出,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可是也赶不走那些可恶的侵略者们。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稻草人,默默无闻,却在给我们做着巨大的贡献。所以我要向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人学习向他们那前进!
《稻草人》读后感 篇5
今年暑假,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感触颇深。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稻草人》是一部小说,但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发现它是由几十个小故事组成的。但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叫别人,却选择了“稻草人”呢?后来才知道“稻草人”的故事很有名。
稻草人,在生活中,它是由稻草制成的,插在稻田的中央,用来赶走那些拿着稻子的麻雀。但在叶圣陶爷爷的作品中,稻草人是不同的。他有思想,心地善良,想帮助那些受伤的人。
稻草人有一个可怜的主人,是个老太太,她很爱哭!这是因为她的丈夫死了,她和儿子花了三年的时间努力种稻子,用挣来的辛苦钱还清了丈夫的埋葬费。但可悲的是,她的儿子死于白喉病。留下这样一位孤独的老太太,她又种了三年地还清了儿子的埋葬费。这些年来,老太太住的地方总是发洪水,收成也不好!
然而,今年与往年不同,今年这里没有水,稻草人想有一个好收成,所以很高兴,当然,这也是为了老太太。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稻草人看到一些麻雀在吃米饭!稻草人拿起手上的扇子,用力扇,但风很小,麻雀仍然不能飞!稻草人更用力地扇扇子,这是唯一能提醒主人的暗号。
这时,主人来了,因为他总是哭,所以他的眼睛看不清楚,他看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也就是说,他看不到稻草人用力扇的扇子,也看不到吃米饭的麻雀。
除了稻草人,没有人担心稻谷。但稻草人真的'无能为力!渐渐地,浓绿色的稻谷消失了!看来老太太今年又要哭了。
稻草人是多么想帮助他周围的人啊!为了赶走破坏稻谷的麻雀,他拍了拍自己的身体,想告诉那个可怜的老太太。为了救生病的孩子,他想把自己拆成被子,为他取暖。为了组织女人跳进河里,他流下了眼泪!最后,稻草人摔倒了,不是因为他害怕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啊!我总是为别人着想。看完之后,我好像成了稻草人,心里酸酸的。稻草人是叶圣陶爷爷写的杰作。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收获:它让我明白,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学会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人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