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天龙八部读后感

2025/07/09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天龙八部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

在描写爱情故事方面,我估计金庸的小说是写得最为精彩和成功的小说之一,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纯粹的言情小说。

在天龙八部里面我最喜欢的不是王语嫣,而是木婉清。木婉清多么美的名字啊,而金庸先生更是用了一个独特的形容词“花树堆雪”来形容她。自从八年前读过,这辈子都难以忘怀!天龙八部本身是佛教意义的词汇,注定小说的悲剧意义。她一出场就有预设的悲剧情景,谁要是看了她的容颜她就会嫁给谁。当她知道自己发现爱上的段誉居然是自己的哥哥的时候,多么不能接受啊!可是上天好像有意捉弄人,当她对爱自我放逐的时候,段誉又不是自己的哥哥了,可是还能在爱过么?人生是多么奇妙的'东西啊,让人琢磨不透,像是有点宿命的味道,可是真的是命么?错过,不能说爱错了,只能算是过了,而爱还沉淀在心里!

乔峰和阿朱,注定是悲壮的故事。乔峰是大英雄、大男子主义的代表,可是一个人一旦拥有了真正的爱情,再大男子主义也会变得感情细腻。说好一起去塞外牧羊骑马,在草原上采摘野花。谁知道因为生活的误解,自己居然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人!悲剧,宿命的悲剧。乔峰那辈子是再也不能爱了。爱已经变成了圣洁的符号。世界上没有完美,也决定了乔峰最终的结局。可是这又衍生了另外两段没有结果的爱。就是阿紫爱上了乔峰,而庄聚贤爱上了阿紫。阿紫在表达爱意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也可能是在她的身世才有如此的世界观、爱情观。爱有很多时候真的说不清楚。也可以说,阿紫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同时,庄聚贤亦是如此,没有什么可以为他们的爱正名,只能是小说结尾一起跳崖的悲壮,这也是对爱的交代吧。

段誉之于王语嫣,可以说是穷追不舍、死缠烂打而后成功的典范。金庸老先生不自觉的在小说中平衡了,对爱孜孜不倦地追求还是有希望的。没办法,谁叫王姑娘爱上的慕容复也是不能自主选择而要复兴燕国的人呢?如果从事业角度考量,男人应该做大事。但是这对爱情中的女孩太不公平了。毕竟爱与事业并不冲突啊!不然人常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慕容复是不懂的爱是什么的。段誉给予王语嫣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女孩子渴望得到是实在的东西,而不是空洞的承诺。

虚竹和梦姑,他们的爱情带有唐吉可德式,一个犯了戒,一个不知道该不该,但是已经如此,还是让人向往。我认为他们是先有了情爱,而后才有爱情。这有点像,先结婚后恋爱,当然这也比较具有冒险性,但并不排除现实可能性,因为这种爱更多是责任。

在天龙八部中叶二娘和少林方丈的爱情充满着原罪。谁会知道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叶二娘,在四大恶人中排名中排第二,曾经会有怎样的感情世界?谁不曾年轻过?爱情让她无怨无悔,让她在恶中寻找到人性!谁愿意去触碰曾经沧海的往事。只要爱过就不后悔。曾经的郎君现在是遁入空门的高僧。谁还会去打搅他呢,毕竟他在自己的心里已经是一辈子!可是上苍的安排总是有因果报应。既然这样那就承受吧!这是爱的原罪!金先生本来信佛道,所以就有少林方丈我佛殉道,而叶二娘便只有殉情了。爱情无关生与死。

爱上段正淳的人是痛苦的、无奈的。正淳段是一个爱到处留情的主。如梁秋实所说的,多情的无情。我认为他没有确实的爱,只有喜欢,当然这与韦小宝不一样。首先段是文化人,对感情比较容易触动。但是没有确切的思想,究竟自己最爱的是谁,可能他自己说不清,我估计他自己或许根本没有想这个问题。而更悲剧的是,喜欢的女孩子都认为他最爱的是自己。其实男人们的花言巧语可信度毕竟不高。真正爱你的男人不会说什么海誓山盟的,如乔峰和阿朱。可是也验证了那句话,爱情会使女人容易变傻,明知道很多不可信,但是还是宁愿相信。但是段正淳最后的结局终于对自己的多情有了交代,为喜欢的女人们付出了生命,而她们最后也是全部都是以祭奠爱情告终。我认为,女孩子们对于太多情的男人,选择还是慎重点吧。毕竟在天龙八部中有比较好的爱情结果的是,段誉和王语嫣,梦姑和虚竹,可见爱情偏于平淡。就像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争了一辈子,最终才发现无涯子喜欢的是已经死去的师妹!世事无常啊,最后临死才发觉,只能一笑风尘了。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2

以前读过金庸和古龙的一些小说,对金庸先生的小说感受一般,对古龙先生的小说却大为喜爱,尤其是《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探花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折服,从此偏心古龙尤甚。

于我看来,金庸和古龙,正如行书与草书。金庸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若似行书,虽也灵活变通,但仍可一眼看出个大概。而其故事便是人物的各种爱恨情仇相交织,线索分明,却又层层叠叠,如行书,笔笔气势相贯连,最后造成一个不可避免的或悲或喜的结局,读罢给人一种大局感,仿若在漆黑的夜晚里,站在城市的最高处,望着熙熙攘攘的人世,却欲语无言。

而古龙笔下的人物,个性复杂,内心多矛盾,若似草书,谁也不知这一笔要拐到哪里去,或者下一笔又从哪里冒出来。其故事多由人物各种奇怪的性格癖好向前一步步推进、发展。其间,古龙更将自己的诸多人生感悟赋予到一个个人物中,让人感触良多。

个人觉得,金庸更多的是探讨人世中的命运,而古龙更多的却是追寻各种不同的人性,二者谁优谁劣,现下却是判别不清了。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3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殊不知,初读那本书,我竟有些许的伤感:伤感萧峰与慕容复,一个为了忠诚,一个为了理想,都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这本书便是在首段十四字中的“天”——《天龙八部》。

在这部小说中,最有侠气的人莫过于是萧峰。无论是他功成名就时与段誉拜把;或是多次蒙冤,无处伸张;还是虽被逐出丐帮却仍尽力挽回丐帮名声,都令我肃然起敬。

萧峰在他还是丐帮帮主时,曾与段誉拼过酒量,当时二位一口气喝了四十大碗烈酒。只是段誉那时是用六脉神剑将酒从指尖逼出,酒量可说是无穷无尽,而萧峰却全凭真实本领,连尽四十多碗,兀自面不改色,略无半分酒意。真可谓是:剧饮千杯男儿事。

萧峰本名乔峰,是契丹人。可当时汉人可把外族人看得猪狗不如,就连萧峰自己也常常称契丹人为辽狗。可真相被揭露后,他起先是满腹疑窦的,怀疑是否有人陷害他。后来发现是千真万确后,便也心灰意冷了,连名字也改回本名了,见人便自称:契丹人萧峰。此后他便对忠于哪一方纠结不堪。他最后是忠于丐帮多代表的大宋还是忠于大辽,作者并没有交代,我自然也并不清楚。我只知道他陷入无限纠结后自尽时,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说了一段话:

“他到底是与我大辽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与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绝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甚么?”

为了甚么?汉人就一定高尚,契丹人就一定猪狗不如吗?难道在契丹人眼中,汉人也不是最底层的吗?这便是民族分裂造成的惨重后果!我认为,他是为了,民族的统一与团结而自尽的!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反观慕容复,金老先生渲染了大半本书的“北乔峰,南慕容。”但之前慕容复一直没出场,等到出场却也令人大跌眼镜。

慕容复一心想着复国,下定决心要分裂出一个鲜卑族燕国来。他其实不算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他是有目标的,他是有梦想的,可惜他还拥有的一样不必要的东西——他还有,过人的自傲与自信。

在丐帮脸面丢尽时,萧峰是及时赶来并一声怒吼:“谁说星宿派武功胜过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而此时慕容复却想着乘人之危,先拉拢人心,由于星宿派杂人甚多,拉拢来光复燕国有用。可他与萧峰平生并无交集,甚至还是与其齐名的。他也只得以萧峰是外族人为由向其挑战,使得萧峰处于以一敌三的境地。怪不得后来萧峰冷笑:

“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

可最后,这一切不过是臆想罢了,富贵梦越做越深,直至发了颠。小说的结尾告诉我们:慕容复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并让孩子向他跪拜才给他们糖吃。凭借着空想来满足自己心中的虚荣,自己根本不切实际的分裂民族、复国之梦!

想到这里,我不禁庆幸如今党的民族政策,提倡民族团结一家亲,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与歧视行为。的确,人人生来平等,五十六个民族就应该团结友爱,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只是因为那本书,现在的我却少了几分伤感,另一些感慨、惋惜却陡然而生:每当想起慕容复那一幕心中还是不免一颤——

用那红眼睛幽幽地望着纸糊的孤城……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4

看完之后,觉得金庸先生实在不公。《天龙八部》中,段誉、乔峰、虚竹,乃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但三个人的命运却实在相差太多太多。先说乔峰,本是丐帮帮主,正值年中有为,却被曝出是契丹人,于是手下反叛,天下武林也再无其立足之地。后来更是失手打死心爱之人,且父母惨死于雁门关一役(父亲其实没死),养父母、师父又被亲生父亲打死,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又怎一个惨字了得?

再说虚竹,原本一心向佛,却被强传神功,之后又被逼的破了酒戒、杀戒、淫戒等佛门大戒。这连喝水也念往生咒的小沙弥如何受得了这般折磨?其后虽找到了亲生父母,但相认还不到半个时辰,便人鬼两界,二十四年间,竟只相聚相识半个时辰,也是悲惨之至。

最后说段誉,出场便是姑娘,其后还是姑娘,最后又是姑娘。余的又是大理皇家段氏,又是六脉神剑、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简直人生赢家啊。但之后却发现姑娘们都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对于多情之至的段郎,不可不谓世间最大的折磨啊!但又有什么打紧?不还有若似天仙下凡的王语嫣嘛?虽然最后还是自己的亲妹子……巧合之下收的恶徒南海神鄂对他也很是尊敬,最后更是为了救他而死在了大哥段延庆的手下。

倘若他喜爱的这些个姑娘都是自己亲姐妹,倒也和遭遇悲惨的两位结义兄弟乔峰虚竹勉强算得上是难兄难弟,但是金庸先生偏不!非把段誉的人生塑造完美,于是他就成了昔日皇子段延庆的亲儿子,这下不仅能娶如花似玉的姑娘们,继承皇位也变的理所当然。

唉…实在是偏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