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乡村教师》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乡村教师》读后感 篇1
在《乡村教师》中,罹患绝症的老师在临终之际仍在要求懵懂的孩子们背下他们不能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在这现实主义色彩高度饱和的一幕之后,故事忽然跃向了星际战争:神一般的外星人在清扫战场时鉴定着沿途行星的文明等级,被随机抽作地球样本的孩子们面对一系列测试题时无动于衷,直到正确答出了牛顿定律,才证明了地球值得保存。以这种近乎讽刺的方式,人类躲过了一劫,却无人知晓所有的功劳属于一个在这个星球上最贫瘠的角落里默默死去的'中国教师。
在《乡村教师》中,李宝库没有桃李满天下的丰功伟绩,也不是什么精英学者,他就是个普通的教师,他的学生只有4个乡村孩子,“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就像一根蜡烛,在临终前,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道路,他坚持给孩子教授知识,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还“巧合”的改变了地球的命运,也许除了孩子们没有人会记得这位教师,但是所有人都应该对这位教师致以敬意。
一位小人物的对于教育的坚持拯救了太阳系,一个生命的终结换回亿万生命乃至文明的延续,这也许是偶然,但也是必然,我相信,即使碳基联邦选择的不是这四个孩子,别的孩子也会回答上他们的问题,因为在李宝库身后,是无数个和他一样的教师,他们大都也坚持着教师的意义,用心为孩子教授知识。在整篇小说里,李宝库的教学经历非常艰辛,村子里也有很多人对于读书表示不理解,“识文断字又不能当饭吃”,在村民的眼里,读书不如物质的东西有用。但是正是这些大家认为的“无用之物”,最后却成为了拯救所有人的关键。刘慈欣以科幻的视角,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使命感与价值感,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最大敬意,正如他在《三体》中所说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在这篇小说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人生的长度。”教师这一职业,就是为了让孩子的生命更宽阔,可以让孩子走出去,不仅仅局限于乡村这个囹圄。
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文明本身,便是对李宝库以及他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最好的慰藉。虽然众多教师们不会为大众所知,但是他们对学生、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带来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为社会的发展和存续做出贡献,这便是教师的价值。
《乡村教师》读后感 篇2
20xx年春节有两部贺岁片都改编自刘慈欣的作品,原著同名电影《流浪地球》更是成为继《战狼2》后的又一部现象级大片。电影没有去看,抱着对原著的一些好奇,找了这两个中短篇来看。《流浪地球》架构宏大,但除了一反“逃离”的套路,独创了“转移”的思路,基本还是末世危机的基调,很多设定和西方经典科幻中的情节相类似,颇有似曾相识之感,同时一些科幻描写并不够完美,连作者本人后来都承认存在一些硬伤。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虽然号称改编自《乡村教师》,但其内容似乎和原著相差甚远,有借原著炒作之嫌。
小说《乡村教师》,2001年1月发表于《科幻世界》,并在当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作者在小说的开始附言:“这篇小说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变化,主要是不那么‘硬’了,重点放在营造意境上。不要被开头所迷惑,它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东西。我不敢说它的水准高到哪里去,但从中你将看到中国科幻史上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这篇小说首先具有大刘许多科幻作品,包括《三体》在内的显著特征:本土化背景或者元素。文艺创作的一个国际共识是:越是具备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的作品越容易在世界舞台上保持辨识度并脱颖而出。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刘可以说谙熟此道,因此走出了一条中国科幻自己的道路。工业革命、现代科学、科幻作品均源于西方,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狂轰滥炸的同时,要接受本土化的科幻作品并不容易。在刘慈欣之前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但大刘很聪明地将看似有些土气的本土化元素同现代科幻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三体》里对文革、红岸基地、中国人传统观念等等的描写,还是《乡村教师》里对落后的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描写,都融合得恰到好处,并无违和感。小说的第二个特点,也同样是刘慈欣作品的一贯风格:科幻部分描写的磅礴大气,波澜壮阔。无论《流浪地球》也好,《三体》也罢,大刘的想象力总是非常大胆,手笔也一直很大,建筑尺度往往是上万米高,太空载具有城市规模,空间尺度动辄“银河系的一个悬臂,包含上千上万颗恒星”,时间尺度随随便便就是几百光年,几千年。而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更是营造了一种近乎极端的对比:史诗级的星际战争和穷乡僻壤中乡村教师孤独的死;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和愚昧落后的农村文化。看似毫无关联的两条线却神奇地交汇在了一起,现实中卑微到尘土里的农村孩子却成了拯救地球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小人物成为大英雄这样的设定在科幻作品中也屡见不鲜,但作者更多表达的是对崇高人格、职业操守的敬意,甚至不惜用整个宇宙的宏伟来衬托个体精神的伟大。作品离奇的情节设置,高度戏剧化的冲突,都带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乡村教师》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相当独特的内核:作者称之为“营造意境”,在我看来是一种致敬,对教师,特别是孤独坚守的乡村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致敬。科幻小说的雏形大多是对未来科技的畅想和预言,但很快就不再满足与此,而是加入了更多创作者的野心和文学使命,在科幻的外壳现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机器、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宇宙中各种文明社会的政治博弈;正义和博爱;人性的阴暗面等等都是常见的主题。但对某一种职业进行讴歌却似乎的确是刘慈欣所独创的,虽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情节的设置确乎有些刻意,或许这就是作者所谓的“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最后一点,这篇小说受鲁迅作品影响明显,故事的双线结构明显有模仿鲁迅小说《药》的痕迹。而主人公的清醒操守与村民的愚昧麻木之间的冲突,以及小说结尾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的石板,与《药》中夏瑜和小栓的关系,夏瑜墓上的花环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说中也提及了鲁迅全集和《狂人日记》,并引用了鲁迅著名的《呐喊》自序中关于铁屋的文字。主人公乡村教师之于麻木的村民正如革命者夏瑜之于愚昧的看客的关系一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通过小说也同时致敬了自己的文学偶像。因此,也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篇小说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变化,主要是不那么‘硬’了”。正是这种“软”使得《乡村教师》在科幻的外衣下具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人读之落泪,并更多地关注于农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生存的现状,我想这应该也是刘慈欣创作这篇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科幻小说的重要目的。
《乡村教师》读后感 篇3
看到一本书,是吴再柱老师著作《乡村教师突围》。刚一看书籍名的时候,感觉很有意思,“突围”?乡村教师需要“突围”,为什么“突围”?怎样“突围”?也正是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读了这本书。
在我所理解的乡村教师的“突围”,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乡村教育的“围城”中走出,调到市区学校去,改变自己的教育空间;还有一种努力专研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突破乡村教师的局限,让自己的从自身“突围”,成为乡村教师的佼佼者,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
研读《乡村教师突围》后,你可以很浅显的读懂书中所表达的意思:每天有所思,践行自己做乡村教师理想,天天有所得,乐在其中。套用书中他引用的余映潮老师送给他的话:“磨练的深度决定你的`高度!”正因为没有经受多少磨练,所以不要在工作之余埋怨自己的肤浅!这应该是对每一个教师的鞭策。“贴地而行者,是首先有着对这个世界独特的理解,有着改造这个世界的决心,还有着把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世界进行有机结合的策略,也即是说,他们能够让思想接地气,感地温。如果老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条件糟糕,幻想着教育的“桃花源”,而不对现实工作中的细小问题一一研究,可想而知,所有的未来不过是空想而已!所有的目标不再好高骛远,而转而的低姿态说不定会让自己一点一点累积,至少可以让自己找到现实中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幸福感,成为真正的自己!
最后,谢谢吴再柱老师的书,向所有默默坚守的乡村教师致敬!
《乡村教师》读后感 篇4
我们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做着一些卑微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价值,每天被这琐碎的日常所困囿在一个方圆之地失去了梦想,失去了对生命的向往和追求,失去了对于自己存在价值的肯定。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虽然都是卑微存在着,但是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对周围的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些影响积聚起来就会产生很大的能量,人类的文明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一点一滴创造的,我们人从出生到死亡,在人类的长河文明发展过程之中是很渺小的,在宇宙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不值一提的尘埃,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努力却是真真切切的,这些努力不会消失。文明将以这种延续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下去。
在书本之中出现了两个比较大的对比场景。一个是教师对于学生未来的关心,以及村民们对于当下一些经济利益的看重,村民们目光短浅和教师的`长远打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一个就是在宇宙之中的战争,紧张严峻的生存问题与在这个小乡村中的一个闭塞安逸的环境又是一种比较强烈的对比。可能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生存在一个非常平静的环境之中,觉得人可能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在我们的周围世界之中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每一天可能世界都有大事发生,只是我们局限在自己的小生活里,而看不到周围的世界,局限于一些蝇营狗苟,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有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走出当前的环境,或者至少让自己的思维走出当前的环境,去看一下更大的环境,你就会顿时觉得自己的渺小,那些让自己烦恼的那些小事情似乎是不值一提的,让我们心情沮丧的原因也都会消失的亦无影踪。因为相比较而言,我们还活着,我们所做的所坚持的可能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坚持却真真正正的在起到着一些作用。或多或少的对我们的周围的人产生着一些影响,这就足够了。
在整个宇宙的文明发展过程之中,地球的文明是一片尘埃,但是地球却是我们的整个世界,我们的整个世界在宇宙人看来是非常渺小的,却又是非常伟大的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新星球上我们存在着,这必然由着我们存在的理由。希望我们能够为自己的工作而骄傲,为自己的存在而骄傲,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有正能量的事情而骄傲。我们每一天所做的这些努力一定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