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大班

2025/07/26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大班(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大班 篇1

活动设计意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大班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香包、五彩绳、粽子。

活动准备

1、小班――香包、艾叶、青蒿、玫瑰花瓣、薄荷、花露水

2、中班――五彩线、平安锁

3、大班――糯米、绿豆、红豆、粽叶、白糖、棉线

具体活动方案及流程

一、活动目的

弘扬传统文化,欢度端午佳节。阳光幼儿园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通过小班《做香囊》,中班手工制作《五彩绳》,大班社会活动《包粽子》等,让孩子们在了解传统习俗的同时,体会着传统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内容

1、小班――《做香囊》

活动意义:端午节的核心是驱邪除瘟,保持健康。香囊指装裹了具有辟邪作用的药物或香料的袋子,小朋友们通过此次活动既了解了古人的手艺,又增强了幼儿动手能力。

材料准备:香包、艾叶、青蒿、玫瑰花瓣、薄荷、花露水

认识香囊:佩戴香囊的意义、制作香囊的材料、佩戴香囊

制作香囊的步骤:缝制香包、放材料、缝合香囊

儿歌: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的蹦又跳。

制作流程:给小朋友分为4组(每组6-8个小朋友),每组投放各药材一筐、每个小朋友一个小的空布袋、一盒水彩笔,教师引导幼儿闻一闻、选一选、放一放将挑选好的药材放入布袋中扎好,最后让小朋友画上美丽的图案。

2、中班――制作《五彩绳》

活动意义: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据悉,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材料准备:五彩线、平安锁

认识五彩绳:五彩绳的由来、佩戴五彩绳的意义

五彩绳多种多样的编法: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五彩绳多种多样的编法、亲身操作体验、完成并展示

儿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制作流程:小朋友分成4组(每组6-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发2-3根五彩绳和一个平安锁,一组小朋友以两两合作的方式完成。

3、大班――包粽子

活动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有关,吃粽子、包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材料准备:糯米、绿豆、红豆、粽叶、白糖、棉线

认识粽子:粽子的由来、吃粽子的意义、粽子的外形和颜色、粽子的材料

制作粽子:准备材料及器具、处理材料、包粽子的方法(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紧、五扎绳)、煮粽子

品尝粽子: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

古诗:《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制作流程:每班级分4组(每组6-8人)进行比赛。将准备好的材料发给每组幼儿,听到教师口令幼儿开始动手,在教师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包的粽子又多又好,评委包粽子大王。最后通过煮的过程,评一评最好吃的粽子。

活动后续:

活动照片整理、收集、存档。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大班 篇3

活动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民俗文化,能大胆运用不同颜色和线条装饰鸭蛋。

能左右手配合,感受在球体上绘画的技巧。

体验制作彩蛋的乐趣,感受与朋友分享祝福的快乐。

重点:大胆运用不同颜色和线条表现彩蛋上的花纹。

难点:能左右两手配合,感受在球体上绘画的技巧。

活动准备:熟鸭蛋教师自制的彩绘鸭蛋成品下载各种线条的鸭蛋或鸡蛋图片水彩笔小瓶盖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彩绘鸭蛋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幼儿关于端午节的经验。

教师:看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过什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鸭蛋呢?

教师:过端午节的时候大人喜欢把好吃的鸭蛋装到我们小朋友的衣服兜里,祈祷我们健健康康,幸福长大!

教师:看看老师手里的这颗蛋上面,还有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图片上的蛋上面都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花纹、色彩、图案)

2、引导幼儿讨论用各种各样的颜色和线条装饰的鸭蛋。

帮助幼儿迁移关于线条的经验。

教师:小朋友们,以前我们画过什么样的线条?

根据幼儿的经验,教师一一出示各种线条的范样。

3、教师示范在鸭蛋上作画的方法。

教师:我们要在鸭蛋上画画,那圆圆的鸭蛋上怎样画画呢?

4、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在圆体上绘画的方法,并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这个圆的鸭蛋“站”不稳,还会滚到地上,小朋友能想到什么好方法固定它吗?(幼儿自由讨论)

方法一:左手食指、大拇指分别捏住蛋体上下两端,右手握笔,在蛋体上画出线条。

方法二:把蛋立在桌上(最好是放在小瓶盖上),右手握笔,把笔尖点在蛋体上,转动蛋,笔随着蛋,画出流畅的线条,可以尝试从顶端开始画,成螺旋状,是一个有趣味的画法。

5、教师示范左右手配合,一手拿着鸭蛋一手拿着水彩笔在鸭蛋上进行彩绘。

幼儿尝试运用多种颜色和线条装饰鸭蛋,鼓励幼儿使用多种颜色和线条,帮助幼儿左右配合进行彩绘鸭蛋。

6、展示幼儿的彩绘鸭蛋,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教师:请将我们装饰好的鸭蛋放在一起,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用了什么线条装饰的?

教师:你最喜欢谁的鸭蛋呢?

7、请幼儿将自己的彩绘鸭蛋赠送给好朋友,并说一下自己的节日祝福。

教师:请把你的彩绘鸭蛋送给你的好朋友,并对你的好朋友说一句节日的祝福语吧。

活动建议

区域活动:在区角里继续提供一些彩纸、即时贴等材料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装饰鸭蛋,或者添加捏塑材料,制作鸭蛋的“底座”,让鸭蛋能“站立”,方便展示。

活动延伸:将彩蛋挂在教室内或室外,装饰节日环境。

领域渗透:与幼儿一起继续丰富关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知道端午节中国人喜欢吃粽子、咸鸭蛋等食品,还会举行赛龙舟等民间活动。

家园共育:帮助幼儿丰富关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活动分析

这是一次有趣的美术活动,幼儿第一次尝试在圆圆的`蛋上画画,特别有兴趣!在绘画的过程中,由于鸭蛋的特殊外形,不少幼儿会将鸭蛋落在地上,因此教师要提醒幼儿小心并用手抓牢蛋。

活动中幼儿彩绘鸭蛋的时候比较满足于在于鸭蛋上绘画的过程,对于他们描绘的图案可能关注不够,这是因他们的心理特点所致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创作过程,肯定他们的创作结果,这样才能为幼儿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活动评价

幼儿能大胆运用多种颜色和线条装饰鸭蛋。

幼儿能左右手配合进行彩绘。

幼儿愿意将彩绘好的鸭蛋赠送给好朋友,并能说出祝福语。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大班 篇4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

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

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