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

2025/07/29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 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 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2、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3、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课前预习

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

一、黑板上张挂居里夫人画像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

(学生非常热烈地交流。我没料到有些学生下载了厚厚的介绍资料,她自己都不知怎样向小组里介绍交流。我于是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2、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

三、自读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

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学生很快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

3、要求读懂了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表述“我”信念的关键词(四字短语)。

(学生争先恐后跑上讲台板书并互相纠正补充:坚忍不拔 要有信心 执着勤奋 献身科学 专心致志 追求安静 生活简单 抛弃财富 克制自己 沉醉科学……)

四、品味语言,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1、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

(学生最有感触的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原先总不相信有辛勤工作不为财富的人,现在我信服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这个事例这种精神无比崇敬,一脸的虔诚。于是我又组织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了这段文字。)

(也有很多学生对做事“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很受启发。“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现实的人生。)

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平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

3、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

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

(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小组里得到了解答;小组里还不能解答的疑问,在全班提出,班上其他同学解答。都不能解答是再由老师解答)

五、 小结

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课后随笔

本堂课内容上侧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搜集材料交流资料使学生从宽泛的“面”上感受居里夫人;阅读课文品味语言使学生从精细的“点”上感受居里夫人,学生在与她的对话过程中深受感染。但是我总感到课堂上似乎冷静的感悟有些欠缺——伟大的人格是需要用心灵来静静体会的;而交流资料、板书词语时学生热情高涨教室里有些太热闹了。

本堂课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课堂最后“质疑解答”的学习环节最受师生欢迎——教师基本上不用讲些什么就在轻松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不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须格外周全,因为学生的问题有时稀奇古怪。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最聪明、最勇敢、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

我听好多老师都夸咱们班的小朋友聪明,那你认为咱们班谁最聪明?现在,我想请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帮个忙,就在刚才蓝猫和淘气在飞船上吵了起来,我想你们劝劝他们,你们愿意吗?(放课件:蓝猫和淘气吵架)

在这么多小朋友的劝说下,我们看看他们怎么做?(课件:蓝猫和淘气和好了)

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现在,蓝猫和淘气和好了,紧紧的挨在一起,笑得多开心啊!有个韵母就发“挨在一起”的‘挨’这个音。我们现在就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朋友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和“i”)

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两个韵母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移动i紧挨着a的右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ai ei ui ”。(板书)

二、互动学习

(一)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

2、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发ai的音?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ai娃娃”特别高兴,就请来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拼音娃娃d t n l )

4、ai和他的好朋友见面,会怎样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同桌试拼音节──指名拼读──齐拼音节──男女对口令)

(二)学习复韵母ei。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气非常大,他经常帮助别人,你们有谁愿意当一当“大力水手”?那好,咱们举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赛,谁赢了,谁就是“大力水手”!你们想参加吗?(扳手腕比赛)

2、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复韵母ei的音。(出示ei)

3、练习发ei的音。(指名读──师正音──齐读)

4、请小朋友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ei的音和形?

5、谁能根据四声发音的方法,读出ei的四声。(出示ei的四声。自由读──指名读──当小老师读)

6、“ei娃娃”看见你们这么聪明,就打电话来把他的好朋友找来了,你们看。(课件:b p m f )。ei见到他的好朋友一高兴不知怎么打招呼了,小朋友帮帮他,好吗?(同桌试拼音节──指明领读──师生对口令)

课中操

(三)学习复韵母ui。

1、小朋友,老师想问一问,你们都会打电话吗?老师想和你们做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我来当妈妈,你们来当孩子。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了几个复韵母?

生:两个,ai和ei。

师:不对呀,妈妈听说你们要学三个复韵母呢,快放下电话问问老师去吧!

师:对,我们今天还要学一个复韵母,可是你们已经学会了,就是“喂”。(出示ui)“喂”是ui的第二声。(师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

2、现在你们谁能说一句,里面有“ui”这个音的话?(随机出示ui的四声。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3、你们可真棒!“ui娃娃”高兴的不得了,让他的好朋友乘飞机赶来了,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zh ch sh r )小朋友们,快猜猜看,他们好朋友在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同桌试拼──四个小组各拼一个──指名拼读──两大组对口令)

4、小朋友快打电话告诉妈妈,我们这节课学了三个复韵母ai ei ui。(师生打电话)

三、拓展巩固

1、你听我说。(学生迅速找出老师所读复韵母的卡片)

2、拼音娃娃找朋友。

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在咱们班交了这么多既聪明能干,又认真学习的好朋友,老师真高兴!老师真心的祝愿咱们班的小朋友变得越来约聪明,越来越爱学习,会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吧!

本课设计的特点是:教者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蓝猫和淘气”引入学习情境,以游戏和联系生活方式教会学生ai ei ui 的发音。如“找朋友”“扳手腕”“打电话”“对口令”。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训练有层次、有过程、有针对,训练的形式也多样,面向了全体,体现了合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贮满(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夏感》导学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教具准备

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

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再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自行解决)

(二)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文意简析

提问: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问三答

提问: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为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确: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

第三、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三问

缘起 三答

邹忌进谏 内容 三比

结果 三赏

三变

(三)三读课文,鉴赏品味

(学生结合板书,齐读课文,理解思路)

小结:本文从邹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依次叙述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进谏缘起于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异口同声的赞美,使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为何受蔽的道理。进谏的内容则是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齐威王听后连连叫好。而进谏的结果则是齐威王欣然接受邹忌的劝告,下令奖赏进谏的臣民,齐国也因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结合板书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解难。

2.梳理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步骤 ]

一、检查复习

1.请三位同学将下列字词写在黑板上:昳丽 窥镜 孰 弗如远甚 暮寝 期年 谤讥

2.提问:《战国策》所记述的史实起止于何时?

明确:《战国策》所记述的史实上起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下止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二百四十五年的历史。

3.提问: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谁之口?

明确:出自齐威王之口。

4.提问:邹忌是如何劝说齐威王纳谏的?

明确:邹忌以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使齐威王欣然接受讽谏。

5.检查背诵情况(略)

二、反复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解难

学生提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例如:吾与徐公孰美可译为:我和徐公谁漂亮呢?吾孰与徐公美可译为:我和徐公相比,谁漂亮呢?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学生提问:忌不自信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忌不自信句应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信当作相信讲,是动词,自指自己是名词,作信的宾语。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例句 出处 类型

沛公何在? 《史记·项羽本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奕秋之为听 《孟子·告子上》 加之为将宾语提前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提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句中的美应如何理解?

明确:美原为形容词,现或用为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应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除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句中的名词师带了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应译为: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三、梳理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等词语的义项

(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的情况,指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归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朝

例句 出处 意义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 《封建论》 早晨(zhaō)

2.孰

例句 出处 意义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三国志·隆中对》 代词,谁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士者?非兹潭也欤? 《钴姆潭溪小丘记》 代词什么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熟仔细

3.诚

例句 出处 意义

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4.方

例句 出处 意义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钠谏》 方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地方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当时候

守门卒方熟寐 《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荆州》 正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梦溪笔谈·雁荡山》 才

5.善

例句 出处 意义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善于

国人称善焉 《吕氏春秋·去私》 好

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项羽列传》 友好

足下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 《史记·淮阴侯列传》 亲密

6.间

例句 出处 意义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聊斋志异·促织》 时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量词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机会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列传》 挑拨离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曹刿论战》 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 《口技》 夹杂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指南录〉后序》 间或

附:4句~7句的间读jiàn.

(背诵全文,增加积淀)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

2.巩固所归纳的字词知识

[板书设计 ]

[延伸阅读]阅读《召公谏历王弭谤》一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相比较,写一篇鉴赏文章,谈谈邹忌与召公的劝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