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垃圾混合或分类的程度。在混合存放、倾倒的过程中,虽然居民节省了处置时间和存放空间,但是浪费了垃圾的价值;与此相反,垃圾分类收集则产生价值。垃圾的混合程度与价值之间呈倒数关系,这是垃圾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分类收集的理论基础。因此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越显重要。
二、活动目的
1.了解目前社区垃圾分类的现状。
2.让青少年深入了解绿色环保的意义,并增强她们的环保意识。
3.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普及环保与垃圾的知识,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5.提高废物利用率。
三、活动时间
8月1日10:00—11:30
四、活动地点
湖中社区二楼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对象
40名辖区范围内未成年人
六、活动内容及流程
1.自我介绍
2.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讲解
3.组织青少年3-4人一组在辖区范围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4.分享交流
七、活动准备
1.活动报名表(签到表)
2.活动教学视频制作
3.场地布置
4.社区工作人员、社工人员安排
5.志愿者招募(协调活动工作)
6.活动摄影及后续信息报送
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2
依据XX省委办公厅、XX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办〔20xx〕42号)、《XX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XX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快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全力推动降实强制分类措施,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进展的重要举措,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切实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总体目标
2020年7月底以前,实现区直学校、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根据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形成成熟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三、实施范围
区教育局机关;区直各学校、幼儿园。
四、推行分类投放
(一)依据公共机构实际,生活垃圾主要分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
(1)有害垃圾(红色)
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等。
投放收运。按照便利、快捷、安全的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举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
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XX惊险废物名录》(环境爱护部令第39号)的品种,要按要求设置暂时贮存场所。要将有害垃圾交由具备资质的机构举行收运处置,依据有害垃圾的品种和产生数量,合理约定收运频率,健全完善有害垃圾收运处置记录台账。
(2)厨余垃圾(绿色)
主要品种。机关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
投放收运。设置专门的密闭容器单独存放,明确专人清理,幸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物。建立健全台账制度,记录餐厨垃圾数量、去向。鼓舞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安装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不具备就地资源化处理条件的要与专业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机构签订收运处置协议,交由专业机构举行回收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3)可回收物(蓝色)
①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
主要品种。包括废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视机、空调机等。
投放收运。电器电子类产品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或经专业技术部门鉴定无法修复的,履行资产处置程序后,交由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举行环保回收处理。要严格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治理,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保回收处理合同,建立健全记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去向的台账。
②其他可回收物
主要品种。包括:公开辟行的废旧报刊书籍,废塑料,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金属,废玻璃等。
投放收运。应当依据可回收物的种类和产生量,设置专门容器或暂时存储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必要时可设专人分拣打包,做到标识明显。要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构建集中治理、规范高效的废旧商品回收网络,将可回收垃圾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渠道。
(4)其他垃圾(黑色)
主要品种。包括卫生纸、餐巾纸、烟头、果皮果壳等不可回收垃圾。
投放收运。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和办公室按照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配置分类垃圾桶(篓),引导教师、学生和职工形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良好习惯。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省政府“把垃圾分类作为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各学校、幼儿园要严格降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责任,制定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治理岗位和职责,加强内部统筹协调,指定专人负责。区直各学校、幼儿园5月14日前把本校(园)实施方案和具体负责人名单及联系电话报XX区教育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后每周四报工作进度。
(二)强化宣传引导。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倡导勤俭节省、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竭力、人人作为”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催促教师、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三)加强资金和安全保障。各学校、幼儿园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的要求,按标准配备脚量的垃圾收集容器、垃圾分类宣传设施、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并选用适宜的垃圾收运设备,做到密闭化运输和处理。要积极配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为教师、学生分类投放垃圾提供便利条件。要加强保密治理,涉密的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文件资料等生活垃圾,按照保密规定和要求举行收运处置。
(四)强化考核评估。区直学校、幼儿园每周对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进度上报区教育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教育局领导小组以《XX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加强对各学校、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考核。从体制建设、示范项目、设施建设、分类作业、组织动员、教育宣传等方面举行评估,并举行通报排名。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学校、幼儿园文明单位创建和工作的重要内容,垃圾分类工作不达标的不能被评为文明单位。
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3
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就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生态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要求,以“科学规划、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为工作原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引导全校师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整体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逐步完善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体系。
2、逐步实现校园垃圾源头减量,科学分类,无害处理。
3、努力形成全体师生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序推进。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宏;副组长:李瑞根、王桂霞;
组员:秦振林、各班主任、团队干部
2、健全队伍,加强分类管理
(1)成立学校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明确各部门、组(室)、食堂、实验室负责人为学校指导员,具体负责本部门、组(室)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
(2)成立班级垃圾分类减量指导员队伍,明确班主任为班级指导员,具体负责本班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成立班级垃圾分类绿色小卫士队伍,具体负责本班级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自主管理。
(3)规范保洁员队伍,加强学校层面的垃圾收集和处置工作。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向各部门、组(室)、班级等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资料、垃圾袋等,指导全体教职工、学生将垃圾分类投放;校园内增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班级内分设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
(二)加大宣传,体验实践,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效开展。
1、多途径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
通过教职工大会、专题午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板报、宣传栏、倡议书、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强化师生垃圾分类减量意识,提升知晓率。
2、多途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践行率。
(1)开展“光盘行动”,值日教师、团队干部组成检查团,每日对各班午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学生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倡导学生争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推广者、监督者,促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厉行节约、弘扬节俭的良好氛围。
(2)开展“垃圾分类减量,从我做起”主题队日活动,以知识竞赛、十分钟队会、签名等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减量活动,强化学生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开展“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减量系列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倡导节约、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带动家庭、社区关注垃圾分类减量,并积极配合、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中,携手共建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美丽家园。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各部门、各组(室)、各班级要明确职责,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要将其作为建设文明校园、落实节能减排的工作来抓,积极做好实施和推进工作。
2、加强监督,务求实效。校领导小组定期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和评价;学校大队部行为规范日常检查组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班级每日检查评比中;各部门、各组(室)、各班级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组(室)、本班级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的监督,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及时上报。各班级要加强宣传垃圾分类减量活动,并注重挖掘活动中的典型案例,以活动简讯的形式及时上报至学校大队部,书面稿和电子邮件均可。
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垃圾围城之困日显突出。为打造生态宜居幸福新冉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依据《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XX循环经济促进法》等XX及XX市鼓舞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指引,环绕建设生态宜居幸福清溪的目标,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建立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促进城市精神文明与生态环境建设。
二、工作原则
(一)协调治理。坚持统一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强化属地治理、综合协调和分工协作运行机制,加强宣传引导。
(二)科学易行。各村社区结合分类收运和处置方式,按照先粗后细、先易后难原则,制定科学分类办法,方便居民操作。
(三)示范推进。各村社区通过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四)统一规划。各村社区系统考虑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配置配套的环卫收运设施设备。
三、推行区域
XX镇7个村社区作为我镇20xx年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区域。
四、工作目标
20xx年,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村社区建立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配套相关设施设备;20xx年底,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5%,在全镇范围内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逐步建立长效监督治理机制提供经验借鉴和基础保障。
五、生活垃圾分类操作办法
(一)分类标准
目前,我镇群众环卫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试点区域采纳粗分法,依据生活垃圾来源、成分构成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
1、可回收物:指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如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等。
2、餐厨垃圾。指居民家庭生活和宾馆酒店、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食堂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具有含水量高、易被生物落解、产生臭味、产生渗沥液等特点。主要包括:废弃和剩余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茶叶渣、废弃食用油等。
3、有害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具有易燃性、腐蚀性、爆炸性以及传染性等特点,混入生活垃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主要包括: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废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等。
4、其它垃圾。包括除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所有生活垃圾,含大件垃圾等。大件垃圾指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如废旧家具用具、废旧大件电器等。
(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配置
1、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设置垃圾收集固定点,并按照分类标准,配备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应对收集的垃圾类型标识清晰,容器设定位置应相对固定,并符合方便居民、不影响市容观瞻、不阻碍交通、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收运作业等要求。另外,对有害垃圾收集桶要做好防渗入等处理,幸免造成二次污染。
2、垃圾收运设施配置
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设施要与前端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投放设施相配套,并统一外观和标识,实行密闭运输。
3、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配置
依据需要配置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处理餐厨垃圾和部分降叶、杂草、枯枝等有机垃圾。
(三)分类投放
按照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后(试点期间由政府免费提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和“其他垃圾收集袋”),分类投放
到相应收集容器,由环卫工人负责分类装运。此外,可回收物还可预约服务企业上门有偿回收或自行送至再生资源回收点;大件垃圾可通过电召预约上门回收。
(四)分类收运
垃圾分类收运实行“分类手推车收集+压缩转运”机制。分类收集可采纳手推车或直接配备带轮带盖垃圾桶。其中,分类手推车收集要满脚以下要求:
1、配备经过岗前培训的环卫工人,负责清运垃圾收集容器的垃圾;
2、环卫工人配备的专用手推车要密闭、有分类装载功能,可分装多类垃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指定专人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工作的降实;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检查指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二)降实资金保障。工作开展期间,宣传教育活动经费和生活垃圾分类区域内分类垃圾袋、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收运设施及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配置所需经费等由镇村两级财政予以解决。
(三)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题教育与知识普及活动。
(四)总结完善推广。工作开展期间,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试点工作情况;以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全程依法监督和特许经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建立长效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