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孝经读后感

2025/08/03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孝经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孝经读后感 篇1

孝,是世人一直传颂的美德,是心中难以言弃的珍宝。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翻涌而去,飞溅的浪花中浮现出无数“至孝之人”的面庞。

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蝎子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可谁又知道他们为繁衍后代可以忍受背脊撕裂的痛苦?而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便含辛茹苦抚养成长,我们的顽皮与任性,不知使他们留下了多少辛酸的泪水,可以说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倾尽所有。

昔日,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迁房舍。又见孟子不思上进,担心其学业半途而废,便狠心断织教育孟子。从孟母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看到了父母希望儿女成才的殷切期望。每当雨果在创作途中感到烦躁不安时,母亲那温暖的双手,总是轻轻的放在他的双肩上,以抚平他心中的不安和焦虑。正是因为有了母亲默默的关爱,也使他最终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家。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不仅仅体现在教育上,更融进了我们的点滴生活之中。今天,当我们放学回家后,同样是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却为我们早早做好了一桌可口的饭菜;今天,当我们卧病在床时,同样心力交瘁的父母却嘘寒问暖,彻夜不眠;今天,当我们深夜苦读时,睡衣深沉的父母仍然不辞辛劳,陪伴在我们左右。一杯热奶,一句问候,浓浓的爱意让我们倍感温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句诗,吟出了我们心中所有的感激!

人们都说乌鸦是带来厄运的凶象,可谁能想到他们有反哺的天性呢?乌鸦尚知反哺,而作为为人类的我们不是更应该孝敬父母吗?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小黄香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留下他与父亲一起生活。夏天,他把父亲蚊帐里的蚊子捉完,然后用扇子扇冷凉席才让父亲睡。冬天,他在父亲睡前先用身子暖和父亲的床席,未免父亲受冻。他身影幺小,却用心诠释着尽孝的真谛,这抹芬芳弥漫在三字经中愈久弥香。而当下更有捐肾救母的田世国用行动证明着新时代的青年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而对我来说,什么算是孝呢?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就是我的天,我的全部。我每天与她谈心,她最喜欢听我在学校里取得的成绩,虽然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使母亲非常高兴,我爱和她讨论每天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我回味,她分享,欢笑中,我让母亲忘却了辛劳。也许此刻我的孝仅仅只能停留在替母亲分忧解愁、与母亲谈心聊天、还有努力时自己的学业更上一层楼上,然而,我却坚信,只要我心存感激,在未来的某一天,这粒孝心的种子必将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心存感激、回报父母,让这爱的笔触记录下与父母共度的每一个不可缺少的灿烂章回;心存感激、回报父母,让那些父母为了我们付出的艰难岁月教会我们坚强乐观,为我们的人生大厦垫下最坚实的基石;心存感激、回报父母,让生命的一切惊喜与感动陪伴我们和父母走过细水长流。把孝心传递给普天下所有的挚爱双亲吧!

孝经读后感 篇2

今年五月初,妈妈在她的同学徐佑老师的推荐下,下载了YY语音,从此妈妈每天早晨五点起来,听YY语音里的“开心绿豆亲子大学”读经平台的老师讲课。慢慢地,有所心得的妈妈便萌生了给我也读读育心经典的念头。但我看到书单上有那么多书我退缩了。又过了些日子,妈妈再次试探着问我:“宝贝,挑战一下哦?”我答应了,不就五年么,这五年每天有妈妈的陪伴一起读经典,也是很幸福的哦,坚持下来或许是一件好事呢!

终于盼到了育心经典,我可开心了!育心经典有《易经》、《孝经》、《诗经》《弟子规》、《难经》、《老子》……一整套国学蒙学经典!书和音频光盘摆放了满满一柜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读经有讲究的,要采用137累积法,每天读三样,连续读七天,循序渐进,每本都有跟读音频配套,每个音频的时间差不多是十分钟,所以读经对我以后的学习和作业没有太多的冲突。

从7月23日开始,我和妈妈就正式读经了,第一轮读的是:《易经》、《孝经》、《弟子规》,三个星期持续下来,只有《易经》还没读完。《孝经》、《弟子规》已经读得朗朗上口了,今天我就来说说读《孝经》的感悟吧。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传说是孔子自做,但南宋时期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录》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与秦汉之际,自西汉之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全文共分18章。

读了《孝经》我得公开一个秘密,那就是以往在冬季我的腿上会出现一些红色的斑斑点点(现在没有了),医生说是皮肤干燥所致。可是,这被班里同学发现后说我有一个个“红爸爸”、“绿爸爸”……我为此很苦恼,为什么你们要说我,我真心不喜欢我这身皮肤,人家的皮肤:雪白雪白、光滑、没有红疤……但是,正如古人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人的四肢皮肤毛发,都是父母赐予的,不敢予以伤害、损毁!我的皮肤虽然不好但它们是父母赐予的,我们应该珍惜,以回报父母,每个人的皮肤都有优点与缺点!况且每年秋冬季节妈妈每天早晚都用润肤乳给我按摩,现在我腿上也没有红疤了,我更热爱自己的皮肤了。

在《孝经》有那么一句话: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多,其中没有比不孝更大的罪过了。我仔细想了一下,父母辛苦把你养大你却因为父母唠叨而对他们不孝不应该!记得《儿童文学》里有一篇母亲为了儿子,没日没夜的劳作,而儿子呢用母亲辛苦挣来的钱去网吧,当被母亲发现对他狠狠说了一通,儿子竟然记恨母亲,在那一晚把母亲杀了!不孝!不孝!大逆不道!不孝果然是最最大的犯罪行为,自己的母亲就因为说了他几句,儿子竟会如此对待自己的母亲,这种事例有好多,但是这种事情也最最最可耻!

《孝经》天子章:“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有孝的人不光光只爱自己的亲人,对所有人都会视作亲人,我长大了可得擦亮眼睛,绝不和没有孝心的人做朋友。

瞧,《孝经》是多么有用!竟让我明白了孝是人最大的意念!它是我读经里程的良好开端,我要从古代圣贤那里汲取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更强大、更“富有”,我的五年读经挑战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了!

孝经读后感 篇3

据说,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这句话出自于一个美国的首富,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

“孝”为何也?我没有去考证《说文解字》上的权威解释。但是,汉字的结构组成有会意字。按照我个人望字生义的理解,“孝”字是“老”与“子”的结合。“孝”字的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从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上而下看为老子抱儿子,由下而上看乃儿子背老子。由是观之,我们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

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中,《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这部伦理学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在西汉“以孝治天下”之后。在唐朝,它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纲常宗法等级和道德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孝经》集中阐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对“孝”的要求和方法做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如对父母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提出了“孝”的标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孝经》把“孝”推崇到极高的地位,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第七)。因此,“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章第九)。“孝”成为人的道德之本(“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在《孝经》中的伦理思想中甚至把“忠”与“孝”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与扩大,把“孝”的社会作用神秘化和绝对化。尽管如此,《孝经》所推崇的孝顺不失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基石。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顺尊老的传统被世代延袭,并积累了许多的典型,如供儿童蒙学的经典《二十四孝》的图文故事,就是家喻户晓的教科范本。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孝文化的糟粕自然要被舍弃,但其中的积极意义和精髓仍然被继承下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伟人领袖,那些孝敬尊老的故事是永远让人感动的。我们的家庭并不是很和谐,并且我其实一直在心里就对爸爸怀着一直恨意。是他让我们长期以来处于痛苦中。他是妈妈痛苦的来源,而我看到妈妈的艰辛,心里就有被刺痛的感觉。但是后来渐渐懂得:爸爸其实也承受了很多,在那样一个农村,培养我这样一个大学生,是一种神圣的荣誉。

今年看到大一的新生,突然又回想起当年爸送我来学校的情景。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在他第一次出远门,送我来到学校之后,竟然让他在那样的仓促中离开了学校。

那时,正值08年秋,我的18岁生日就是在火车上度过的。爸爸在北京火车站买了两瓶呦呦奶茶。在爸爸的要求下,我打开了,但没舍得喝。心想,或许在他离开后,我可以对着它看爸爸是影子。但是没想到,在那样的高温天气下,奶茶很快就坏了。我啜了一小口,无奈之下,只好把奶茶放进了垃圾桶。

那天来到长春是一个晚上,有风,披上了外套(是妈妈廉价买给自己的那件,但是因为太小而转手到我手中)。

那天晚上,直到十点多爸爸才离开学校,他要出去找住的地方。不知他那天是几点睡的。但是那样贪睡的他,是怎样熬过来的,我不知道。第二天,他很早就过来找我,要我去吃早饭。其实,在坐完几天车以后,根本没有什么胃口。但是他还是坚持。因为没有拿到学校的饭卡,只好出去吃。一边走,他还一边给我介绍附近的情况,要我注意安全。但是最后看来,他在昨晚那样漆黑的夜晚并没有探索到很多东西。因为最后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吃早饭的地方。吃得很简单,好像好像也不贵。但是想到他带着我一路探寻的经过,心中就有一种酸楚。

忘了是哪天,他陪着我去体检,但是主要时间是在排队。还记得期间我们去火车站买了票,坐的是25路公交车。从动植物园到火车站,差不多绕了大半个长春。那天还遇上半路堵车,来回花了3个小时左右,但是还是很愉快的。

安顿好了以后,爸爸带着我去了对面的动植物园。门票费20,当时并不知道可以免费进去。

估计当时爸爸是一直在前,领着我。虽然并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但是爸爸拍下了一段长颈鹿的录像,存在我的手机里。只是被我稀里糊涂地删掉了。再也找不到了。应该是同一天的中午,爸爸带我到二楼的那家餐厅去吃了饭,要来几个带辣椒的菜。还叮嘱我时常去吃,不要太节俭。也是那次,第一次喝道了花生露,以后再也没沾过。

走的那天晚上,我们坐在柳树底下的长木凳上,来往的车打着灯,照到了我脸上,爸爸看到了我脸上的泪水,于是他也开始流泪。估计那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爸爸因为我而落泪。篮球场上,学弟学妹们还在训练着。面对已经开始的大学生活,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只剩下的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为数不多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待完成的事。为了充实自己,为了给自己的前途铺路,也为了有机会弥补两年前的遗憾。

孝经读后感 篇4

在每一天都要上的经典导读课上,我们都要大声地朗读《孝经》。所以,我对《孝经》有很多的感触。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经典。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

《孝经》的前七章分别写明了七种人就应尽的孝道,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后十一章写明了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即“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没错,正如老师上课所言,《孝经》就是亘古不变的阴阳之道!它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因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孝经》教会了我怎样孝敬父母,教会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父母生我们已是大恩大德,我们已经永生难报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们。我把我平时的行为总结了一下,发现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我的行为,以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