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紧张和惊险的故事情节。
2、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
3、懂得任何时候不要轻易地相信坏人。
【活动准备】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PPT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动物聚会,这个聚会是谁举办的呢?
提问:你觉得蟒蛇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师:那这个故事里的蟒蛇是不是像小朋友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欣赏故事
播放PPT并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
(1)聚会上有哪些节目?他们怎么表演的?
(2)你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我们一起给他们鼓掌吧!
(3)接下来出场的是鹈鹕先生,他是一只有着超级大嘴巴的鸟。猜一猜,
他会给小动物们带来什么样的表演?
(4)那我们一起来看鹈鹕先生的表演吧!
(5)这时,大蟒蛇说话了,他说:“我也不太确定,不过我也许可以做的更好些。”你觉得他想表演什么?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去大蟒蛇的嘴巴里玩吗?为什么?
(6)小动物们在大蟒蛇的肚子里很不舒服,想出来了,大蟒蛇会让他们出来吗?
(7)是谁来了?他会用什么办法就小动物?
(8)动物们被救了出来,他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会对大蟒蛇说些什么?会怎么惩罚他?
(三)总结教训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们什么教训?
(四)完整欣赏
播放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2
1、设计意图
活动的第一教时以阅读图画书,理解并讲述故事情节为主。活动中运用了“单图讲述”、“连图讲述”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细致观察图片,连贯讲述,从而发展其语言表述能力。
在“太阳落水”时,引导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没有太阳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从而知道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故事的结尾富有情趣,先将小鱼成功叫醒太阳的结果告诉幼儿,再引导幼儿猜测“他究竟用了什么方法”,鼓励幼儿们想出千奇百怪的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使活动的过程也更富有趣味。
2、活动目标
(1)了解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故事,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的情节。
3、活动准备
《太阳和小鱼》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4、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一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吗?
一猜猜太阳小时候会是什么样的? (出示太阳小时候的图片)
一瞧,这张照片是太阳公公很久很久以前,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拍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他小时候是个懒惰、贪睡的孩子。一天傍晚,太阳娃娃打起瞌睡来……
(2)阅读理解故事
①出示太阳掉下水的图片。
一“扑通”一声,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你看到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看图讲述)
一太阳就这样沉到海底呼噜呼噜地睡着了。太阳在海底睡得可舒服了,可是岸上的人们却急坏了,这是为什么?
②观看录像,理解、讨论。
一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一看录像,你看到没有太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一是呀,太阳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没有太阳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得赶快把太阳叫醒。
③观察图片,讲述故事。
出示人们救太阳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完整讲述。
一着急的人们聚在一起想办法,商量着怎么把太阳弄上来。我们来看看他们想了些什么办法,这些办法成功了吗?
④小鱼救太阳。
A.出示小灰鱼图片及最后太阳升起的图片。
一这时候,有一条灰色的小鱼正悄悄地向太阳游去看,这次太阳醒了吗?你们猜,小鱼用了什么办法?
B.幼儿展开想象并讲述
一小灰鱼一个劲地呵太阳的痒痒,
(3)自主阅读,为故事取名字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下雪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在下雪天的欢乐情绪。
2.通过小图片的操作,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下雪天的背景图一幅。
2.覆盖着雪的小车、房屋、树、面包、蛋糕、薯条、男孩、女孩、小狗、小猫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课题:“我是一朵小白花,没有树根没有杈,夏天不来冬天来,满天满地都是花。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拓展话题;你们喜欢下雪天吗?为什么?
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讲的就是下雪天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里面说了些什么?
2.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师:谁来跟我们说说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说到了哪些东西?它们都有什么变化?
3.通过操作卡,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我们再仔细的听一听到诗歌里说“停着的小车”像什么呀?
请你在下面的图片里面找一找,把找到的图片撕下来,贴到后面空的地方。
还有圆圆的屋顶、一根根的树枝像什么?也是一样做。
全部贴好以后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学一学、说一说这三句话。
(3)理解这三句比喻句
小朋友都贴好了,我们让小图片休息一下,一起来看一看。
停着的小车像什么呀?
圆圆的屋顶像什么呀?蛋糕上白色的是什么?
一根根树枝像什么呀?
(5)朗诵这三句话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么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老师来把这首诗完整的念一遍,这三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
4.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感受下雪天的美。
你喜欢下雪天吗?为什么?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小结:下雪天很美,可以滑雪、堆雪人……所以大家都想出来玩,“家家户户冲出了,男孩、女孩、小狗、小猫”(边说边出示图)。
你觉得下雪天怎么样?(幼儿讲述)
小结:“家家户户冲出了,男孩、女孩、小狗、小猫”“下雪天像过节一样热闹。”
5.完整朗诵、欣赏诗歌。
那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歌《下雪天,像过节》一起来念一念吧!
活动延伸:
教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纸,小朋友回去可以想一想:“停着的小车”、“圆圆的屋顶”、“一根根的树枝”还像什么?在这里画一画,把它编到诗歌里面。
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意图:
中班孩子的想象能力开始丰富了,孩子之间的交流话题也越来越多了,我常常听到他们三三两两的在讨论各种问题,本节课通过故事《小刺猬和它的朋友》,让幼儿为小刺猬想到躲雨的办法,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活动目标:
1、理解《小刺猬和它的朋友》的故事内容,知道下雨前的变化和下雨需要的用具。
2、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为别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3、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演故事《小刺猬和它的朋友》。
教学活动重点:理解《小刺猬和它的朋友》的故事内容。
教学活动难点: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演故事《小刺猬和它的朋友》。
教学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2、物质准备:背景图片、可移动动物、小动物头饰、小雨伞、录音。
教学活动过程:
一、播放下雨声音,教师提问。
1、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了)
2、在下雨前我们会听到或者看到什么自然现象呢?(乌云、刮风、打雷、闪电)
3、那在下雨的时候我们都怎么样躲雨呢?(打伞、穿雨衣等)
4、我们在下雨的时候都会想办法躲雨,那小动物是怎样躲雨的呢?
二、欣赏故事《小刺猬和它的朋友》
1、教师讲述故事,并出示图片。
师:听一听故事,看看小动物是怎样避雨的呢?
2、提问:
①、故事中都有谁?(小刺猬、小鹿、小兔子)
②、小刺猬没有伞,但为什么不和小兔、小鹿打一把伞呢?
③、小朋友为小刺猬想个避雨的好办法?
3、继续听故事
师:故事里小兔和小鹿也有个好办法,听听看是什么办法
三、情景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四、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1、观察图中都有哪些小动物?(蚂蚁、燕子、小鱼、刺猬、小鹿、小兔)
2、图中怎样看出下雨了呢?(乌云、雨伞)老师还看出来一种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教师小结:
鱼:它就安静地沉栖在水底呼吸氧气;阴雨之前气压低,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鱼纷纷浮上水面呼吸。
燕子:下雨前燕子会低飞,这是因为燕子要吃虫子。天气将转阴雨的时候,气压变低,空气里水汽增多,土壤中的一些小虫子也爬出土外,燕子就要低飞去捕虫吃。
蚂蚁:能预感空气的湿度,当它感觉湿度过大时就知道下雨了,因此它们会把家从低处搬到高处,避免被水淹死。
五、活动延伸
1、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要怎样帮助他呢?
2、你做过哪些乐于助人的事情呢?
3、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教学活动反思:
《小刺猬和它的朋友》是一节语言领域活动,以听下雨的声音,介绍下雨前的变化和下雨时需要的雨具导入本节课,使幼儿初步了解下雨天,使幼儿对本节课有了很高的兴趣。
通过听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回答问题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为别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其次以情景表演的方式,锻炼了幼儿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演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肯定了幼儿的进步,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让幼儿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让幼儿在尝试表演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故事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但不足的方面,请个别幼儿上前面情景表演时,下面的幼儿等待时间过长,应先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情景表演,再找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就更好了。
通过这节教学活动,不仅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也初步的知道了在下雨前不仅会有自然现象,小动物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