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草房子》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生读《草房子》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生读《草房子》有感 篇1
在草房子里,桑桑调皮聪明、善良诚实,喜欢帮助弱者;在草房子里,杜小康经历了人生的转折,从一个有求必应的富家弟子沦落至被迫退学摆摊,但仍迫切地渴望读书;在草房子里,陆鹤是个光头孩子,却凭着自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在草房子里,内向、善良的纸月心灵如同白雪般纯洁,只有一个既当爹又当妈的奶奶。为了不让奶奶担心,当板仓小学的男生欺负她时,她只是自己默默地承受。草房子里,纯美鲜活的人物一个个如我身边的朋友微笑着朝我走来......
神奇的草房子,不像我们现代居住的水泥森林这么冷漠,而是时刻飘散着淡淡的茅草香,饱含着人情味,处处演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是一座多么美好的草房子啊!它让我们在高楼里体验到另一种浪漫、温馨、幸福、甜蜜,还有略带酸涩的童年生活。
读着《草房子》,我清晰地感受到人性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走进《草房子》,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认识到生活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要珍惜快乐的时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习杜小康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迈向成功!
小学生读《草房子》有感 篇2
寒假里读了《草房子》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桑桑是一个聪明、调皮、爱捣蛋的孩子,整天满脑子胡思乱想,做出奇怪的事情来。比如用自家的碗柜做鸽子的家、把蚊帐做成鱼网、夏天穿着大人的棉袄做莫名其妙的动作、瞎唱一些乱七八糟的自编歌、把爸爸年轻时得到的笔记本当什么来用……然而,每次被妈妈训责以后,过一段时间老毛病却又犯了,母亲的责骂简直对他来说没有一点效果。桑桑他们班的班长杜小康,家里的条件本是油麻地小学还算富裕的,可是因为家里的突变,使他不能上学,而要离开油麻地,去400公里以外的地方养鸭…..在杜小康走之前,他撕心裂肺的喊声:“我要上学。”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当时,他哭了,我也哭了。而且,杜小康还是一个很诚实敢作敢当的孩子。有一次,他和桑桑在稻草堆那边玩火,结果起火了。当桑校长问是谁干的的时候,杜小康和桑桑都在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杜小康承认了错误。就因为这桑桑回家后被他的爸爸—桑校长打骂了一顿呢…..陆鹤因为没有长头发,被大家称为“秃鹤”,经常被大家笑话。但是,他凭着自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著上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认识了许多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看到了令人落泪的真情;我明白了同学之情应该互相帮助;我知道了师生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小学生读《草房子》有感 篇3
我特别爱看曹文轩的'《草房子》,我已经看了好几遍,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背出来了。下面我就来介绍故事里的几个人物吧。
第一个出场的是秃鹤,他本来叫陆鹤,因为他头上一根头发都没有,所以别人都叫他秃鹤。
我很同情他,有时也很生他的气。一次做操比赛,他故意让油麻地小学丢脸,就好像我们班有些学生总是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为班级抹黑一样。
但后来,我又改变了对秃鹤的看法。为了能让油麻地小学得到第一,他主动去演一个伪连长的角色,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冬夜里练习热得脱了衣服,功夫不负有心人呀!演出时,他得到了所有在场人的掌声,我也在心里为他叫好。只要你努力,付出了汗水,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得到别人的尊重。
其实,这本书的小主人公不是秃鹤是桑桑。
桑桑很调皮也很聪明。他竟然用爸爸妈妈的蚊帐做成一张网去打鱼。这点跟我都有点像了,有一次我把家里油瓶里的油倒空了,用空瓶盛水玩,结果屁屁被妈妈打了好几下。
桑桑还很善良,虽然他常和杜小康闹矛盾,但是在杜小康家里一贫如洗的时候,他把心爱的鸽子卖了,卖鸽子的钱都送给了杜小康。
桑桑也是个好哥哥,尽管他有时会根柳柳抢东西吃,但是在他认为自己要死亡的时候,他带柳柳到城里玩,等柳柳走不动的时候,他咬着牙背柳柳,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动得直想哭。我多想说:桑桑,你休息一会儿吧,让我来背柳柳。
其实故事里还有很多可爱善良的人物,比如细马,白雀……我就不一一讲了,你们自己看吧。你们一定也会喜欢这本书的。
小学生读《草房子》有感 篇4
《草房子》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1-6年级发生的趣事。
这里的故事分为九个章节,里面有光着头的秃子秃鹤,既可爱又文静的纸月,油麻地家喻户晓的主人公桑桑,还有从江南转过来的生性刚强,永不服输的细马,和油麻地最富裕的,但又不骄傲的杜子康……多得数不胜数,每天都会有数不尽的趣事发生。这里的孩子,不论富贵,不论贫贱,都能好好地玩,每天玩得即开心又快乐。
书里最让我感动的是杜子康的坚强。那是在红门《二》里,杜子康家因为撞了船,货物沉到河里,结果山穷水尽,无能为力付债,只好为了生活而摆小摊,这多么让人吃惊。如果是同龄的我们只会想到让父母去干事,可杜小康不,一定要自己去做。并且是在认识的同学面前。由此可见,我们胆子不够大,不够坚强。我感到杜子康这个人以后一定能成大器,成为最有出息的人,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
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篇纯美小说的最后一句:1962年8月的这个上午,油麻地的许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转着的白色花环……我想这个场面应是无比壮观的,这美丽而严肃的告别仪式,仿佛只有桑桑一家可以享有这个权利。油麻地人也许是最贫穷的,也可能是最无知的,但是,他们却有世界上最美好的心灵。虽然桑桑可能永远离开了油麻地,但还有一个油麻地在桑桑的心里是永存的,不可磨灭的。这道风景一定会让油麻地人感慨万千,也是会永记心头。更让我记忆犹新。
我相信桑桑总会回来的,看看油麻地,看看草房子,看看小伙伴,看看心中的油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