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循环节》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循环节》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五年级数学《循环节》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4、5
五年级数学《循环节》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树上结果实的话题,引出教材中的问题。教师口述大枣、核桃的价钱信息,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由现实生活中秋季结果的谈话开始,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情境。)
二、解决问题
1、提出“估算一下大枣和核桃的单价哪个便宜一些”的问题,要求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估算的机会,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2、平均每千克大枣多少元。
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当板演的学生除到三位小数时,停止计算。
(设计意图:经历自主计算,初步感受商的特点的过程,为认识循环小数感性材料。)
汇报计算的情况,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结果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商中数的字3重复出现的事实,初步感受循环现象,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商重复出现的原因。
(设计意图: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经历自主计算,发现商的特点的过程,为认识循环小数感性材料。)
3、平均每千克核桃多少元。
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提示:边计算边观察商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交流计算情况,讨论除得的商有什么特点,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和想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提出“想一想”的问题。
用计算器验算。
三、循环小数
1、写出58.6÷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交流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可使学生摆脱烦琐的计算,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循环小数的研究和学习上。)
2、让学生观察58.6÷11的商,讨论商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从商的小数部分,第二位开始,重复出现2和7两个数字。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中使学生体会到商中数字循环的不同特点。)
3、介绍58.6÷11商的书写方法和表述方式。让学生写出10÷3、83÷11的商并交流。
(设计意图:了解循环小数的书写方式是数学学习的需要,写其他两个算式的商,既是书写练习,也为下面的讨论作准备。)
4、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的商,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
(设计意图:观察、讨论三个商的特点,为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作准备。)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循环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能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能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过程:
(一)算出感知,揭示矛盾。
1.出示算式,揭示矛盾,激情引欲。
①②③
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每组完成一题,看哪一组同学完成最快。(指三名同学报演,其他同学完成在练习本上)
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计算。在算中让他们去感知去体会“无限”与“有限”,“循环”与“不循环”的数学现象。
教师评出冠军组,待学生发现不公平后请同学说出其中的道理。
2.讨论:
①第(2)(3)最难在哪儿?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
②商为什么会重复出现?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订正时,出示教师根据商的无数位,是无限的,在两个商的后面加上“......”,如,根据余数的重复出现导致商重复出现,教师把重复出现的余数用红笔圈出。
3.在比较、观察、讨论中建立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的三个算式,提出新问题,供同学讨论:
①第①题与第②③题的商有什么不同?
②第②③题的商又有什么不同?
(第①题商能除尽,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第②③题的商永远也除不尽,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教师出示“有限小灵敏和无限小数”并由学生自己总结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由概念,再通过看书加以验证。
练习:老师板书几个小数,请同学判断是属于有限小数,还是属于无限小数,之后请同学自己按老师要求举几个小数。
二、建立概念、指导书写
1.讨论:
①第②③题的商的小数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第②③题题的.商的小数部分又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下数字或几个数字”、“从某一位起”引导学生概括出以上特点,为整理定义做准备。
举例:上面这两个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你能仿照他们举出几个循环小数吗?
根据以上面的循环小数,由学生概括出循环小数定义: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苛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通过众多循环小数的实例和特点,认识到: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镒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结合前面的例子,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2.指导书写循环小数。
(1)自学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P28
(2)请同学汇报自学后的成果,并由学生任意举出一个循环小数,把它用简算方法表示。
(3)提问:①怎样确定循环节是什么?
②这种记法比前面的方法好在哪儿?
(4)练习: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循环小数
3.循环小数的分类
(1)把从上面所有的循环小数中,找出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教师指出这是“纯循环小数”,剩下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2)举出几个纯循环小数,再举出几个混循环小数。
(3)练习:指出下面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并说明哪个是纯循环小数,哪个是混循环小数?
三、巩固概念,强化练习
1.下面各小数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纯循环小数有()
混循环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订正时:
2.判断
(1)()
(2)()
(3)()
(4)是循环小数,也是无限小数。()
(5)所有的循环小数都一定是无限小数。()
3.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4.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
四、课后作业
练习七1、2、3
五、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五年级数学《循环节》教案 篇4
练习要求: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练习重点:
能根据需要正确地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教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
0.5×0.26.3÷2.10.51÷17
1.6×0.050.56÷140.8×0.7
32.8+198÷0.41.82-0.63
8.2÷0.010.06+0.90.67×1.24
0.8×0.54+0.251.6÷0.38
0.15-0.51-0.750.48÷0.03
2.把下面各数中的.循环小数用括号括起来。
1.39392.133......0.47878......1.121212
0.56666......0.2142857142857......1.720.3
⑴生独立用括号把循环小数括起来,再说一说什么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并检查自己括的对不对。
⑵集体订正。
⑶指出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二、指导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
9÷112÷130.303÷510÷7
集体订正时注意学生的两种表示方法是否正确。
2.练习七第4题。
生独立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3.练习七第6题
生独立审题并按题目要求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七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