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再别康桥》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
翻开那本诗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我的指尖停驻。我轻声地朗读起来,仿佛也漫步在康桥那荡漾的河畔,夏虫的声音为我伴奏。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哦,梦!一个遥远的名字。徐志摩再回康桥,是不是也是为了寻梦呢?他在康桥的那两年,是如此的优哉游哉。那时,他有他的理想,他的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是充满希望的。可眼前的生活却是如此的无可奈何,让他疲惫,感伤。
生活的确是如此残酷,会使一个人失去理想。徐志摩失去理想使他感到疲惫,而我失去了理想,竟是如此的迷茫。
小时候,我曾经仰望星空,对着繁星说,我要成为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可是,我渐渐地长大了,我开始了解生活的不易,也认识到了成为一位科学家的艰辛与作为一位科学家的孤独。我开始怀疑小时候的梦,那是不是只是一个无知孩子的妄想?
成为了一位初中生,我开始无暇顾及儿时的梦想,眼前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的梦变成了“考出好成绩”、“考上好高中”。儿时的梦想在生活的重压下是如此遥不可及,“不切实际”。
也许,当我真正完成“考上好高中“的梦想时,还会有一个又一个梦想在等着我,我会更加忘却那个遥远的梦,最终,平凡地度过这一生,那个梦想再也没有实现的一天。我是否应该回过头去,去寻找那个即将逝去的梦想?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面对生活的困境,徐志摩选择悄悄地走了,悄悄地离开了他逝去的梦想。而我,愿意回过头去,去寻找那个逝去的梦想。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多么柔美的诗句啊。原来它是出自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
这首诗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和珍视。读着这首诗我仿佛也能想像当我再次来到自己深深眷恋着的地方而又不得不和它说再见时心中那忧郁难忘的苦闷和伤感。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情感当你在一个地方呆习惯了你会对这里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情,只是平常没有体现罢了。如果突然间让你离开这里你心中一定会有万分不舍。
当我再谈这首诗时,仿佛能看到徐志摩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一脸的伤感来到康桥。笔直的站在桥上眼中充满了不舍的泪水与那难言的心情,此时他只能赞美康桥。用“金桥、青荇和潭水”3个景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夕阳把柳树染成金黄色,倒映在康河中,对着艳丽的树影,他的内心无法平静。青春的荇藻,在柔波里轻轻招摇,这似水的柔情又禁不住激起了他浪漫的遐想。
诗人不得不离开了,他终于,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他想让康桥这个梦绕魂牵的感情世界以最完整的面貌保存下来,让昔日的梦,昔日的感情完好无缺。所以他连一片云彩也不要带走。
此时我彻底的理解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爱愁,我被这种爱深深的感染了。
人间处处有真情。当我们面对离别时或许有时可以换一种心情去面对它,那就是把这里的一切完整无缺的保存在记忆里带走。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3
康桥,就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1920年之1922年,这两年时间是作者在此学习。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所以他后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国的途中,他创作了这首诗。可以说,“康桥”两字一直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节写他离开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连用三个“轻轻的”,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诗人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
第二节至第四节,描写了康河的泛舟寻梦。夕阳中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这些景物都出现在眼中。这段又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将“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又将清澈的潭水比喻成“天上虹”。这种手法使这几段变得十分诱人美丽人。
第五、六节,作者借用“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是这首诗诗推向高潮。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第一段三个“轻轻的”形成首尾。
胡适曾经说过:“他的人生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主张。这首诗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4
这首诗深深吸引着我,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仔细推敲着、琢磨着诗中的第一字、每一句,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仿佛自己置身于康桥,陶醉在如画的意境中,乐不思返,幻想着自己自由自在的泛舟康河,康桥美妙的傍晚带给我如醉如痴的感受。
康河边上的垂柳在夕阳余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色,仿佛是位新娘站在我眼前。康河的水清清的、静静地可以看到河底的水草,天上的彩虹倒映在榆荫下,星星点点在闪烁着光彩。我撑一支长篙,在水平如镜的河面上慢慢行驶,夕阳的余辉照在船上,金光闪闪,四周围静悄悄,撑篙轻划水面,沉默而无言,与康桥依依惜别。
诗人感情细腻,善于观察景物,在生活中积累沉淀下来,才会把康桥的傍晚描绘的如此美丽幽静,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其实,生活中美好的景物、事物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细心观察、耐心捕捉,体验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读这首诗之前,我只知道康桥是个地方,错误的以为是徐志摩的故乡,诗人要远行辞别家乡,临行前写下的这首诗。通过读书,我才知道康桥在英国伦敦,是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河,河的名字叫葛兰大,也就是康河。这次读书,我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这么一部传世精典之作,我居然不知道康桥是哪里。读书让我进步,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