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贝多芬传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1
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2
学校读书节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其中一项推荐我们高段学生去读一读名人传记。我读了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贝多芬传》后,感慨万千。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使我无法完全屈服。”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使人深受启迪和鼓舞。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悲惨与困苦。儿时失去了最爱的母亲,酗酒成性的父亲每天用打、骂来逼迫他“钉”在琴凳上练习弹琴。成年后,风华正茂的他一步步向上攀登,成功近在眼前时,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双耳失聪。这对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最残酷的`惩罚。接着,各种疾病又相继而来,爱情却离他而去。他受尽了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
贝多芬又是幸福与快乐的。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与自己的顽疾做斗争,努力“扼住命运的咽喉,”谱下了一首首传世华章,如《欢乐颂》、《命运交响乐》、《英雄交响乐》等,受到后人的敬仰与爱戴。他“用痛苦换来欢乐。”
与贝多芬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可我们有些人还老是抱怨上天的不公。与贝多芬的人生比,这简直不值一提。对照下自己,我有时也会异想天开,渴望一蹴而就的成功,缺乏拼搏精神。读了贝多芬的故事,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它告诉我:面对困境,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而应努力“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雨之后看见阳光,获得快乐。
合上书,重温一下伟人的箴言“扼住命运的咽喉”、“痛换来欢乐”。我想我们也要发扬他的这种精神,即使碰到艰难险阻,也不放弃勇敢前行的步伐。
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3
在一生中我们每一天都在看书,吸取书中的营养,让我们的大脑充满智慧。懂得反省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更知道了那么多的名人,激励我们要向名人一样反省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不灰心,不丧气。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就是名人传记——贝多芬传。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贝多芬从小到大的故事。在贝多芬生前,他的爸爸是酒鬼,整天都喝到凌晨三点多。但自从小贝多芬出生后,是他似乎变了一个人,不再喝酒了。到了下午四点就回来照顾小贝多芬。有一天父亲突然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拿家里所有的钱买一台钢琴。在当时钢琴师十分贵重的东西,只有有钱人才买得起。贝多芬知道爸爸的'心思,于是十分认真的学钢琴。老师也觉得这个小男孩十分有天赋。于是他写了封推荐信,让贝多芬去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莫扎特的夫人一看到这个小男孩,不禁有些不开心,对莫扎特说:“这孩子怎么穿成这样。”莫扎特二话没说就让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夫人一听就改变了对贝多芬看法。这一天维也纳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表演,莫扎特让贝多芬去试一试。结果贝多芬失败了。莫扎特让大家再给贝多芬一次机会,这次贝多芬让大家吃惊极了。
我明白了:一次失败没什么关系,而要吸取教训把缺点全部都改过出来。
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4
天才出自苦难,这种苦难可能来自于物质世界,也可能来自于精神世界。
贝多芬的成功,离不开人生无尽的苦难,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小时候的刻苦练习,打下了音乐的基础。
少年丧母,父亲不着调,小小年纪不得不担起家庭的重担。
传记中的记述,只是贝多芬痛苦人生的一部分。
事业上的痛苦,莫过于耳聋,耳聋而又从事音乐的工作!
上帝关闭了他的耳朵,又为他开启了心中的耳朵,给了他一个更加纯净的音乐世界。
但是,精神和肉体痛苦却也是无穷无尽的。
爱情之苦,心爱的.人一个个离开他。
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无情地一次次折磨着他的心灵。
生活就是一块磨刀石,不曾停止对他的磨砺,磨出了一首首经典,层出不穷,未曾中止,直至于人生的终点,依旧有写不完的乐章。
人生只有苦,也无法成就伟大的贝多芬,还要有爱,有希望,有光明,才能让他始终不忘初心。
“他总是快乐的,一切灾难都带有几分善,声音还是自由的,他的内心从来都是孩婴一样的纯净。
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一样这样的爱花木,云彩,自然...
他象力士般的坚强和儿童般的任性。
爱情没有了,野心没有了,所剩下的只有力,力的欢乐,需要应用它,甚至滥用它,力,这才是和寻常人不同的人的精神。
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
它是这样的需要快乐,当它实际没有快乐时,就自己来创造。”
只有不改变求美之初心,越是苦的环境,难的境遇,就越能创造出最美好的天籁之音。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造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