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我喜欢活动反思

2025/08/11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我喜欢活动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我喜欢活动反思 篇1

用实物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带来了柿子、苹果、弥猴桃、西瓜、橘子、哈密瓜、山楂、火龙果、橙子、冬枣、等等。活动一开始这么多的水果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这么多的水果中有2种形态:圆圆的、弯弯的。每一个幼儿都对自己的水果感兴趣,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水果的形状,“老师,我的苹果是圆的”“老师,我的也是圆的”在孩子的回答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活动中要求孩子用“圆圆的xx”“弯弯的xx”回答,这样孩子就会说“老师,我这是圆圆的苹果”“老师,这个是弯弯的香蕉”。在了解的水果的形状之后,让孩子说一说还有什么是圆圆的(弯弯的)?孩子就会说“月亮是弯弯的”“太阳是圆圆的”……幼儿语言完整规范,并激发了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幼儿思维的活跃性。

用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在问到幼儿:“你还知道哪些水果”的问题时,小班幼儿由于经验少,好多孩子说“我还知道苹果(香蕉)(橘子)”虽然一再引导说“说别的小朋友没说过的,看看谁知道的多”,但是孩子们举手回答的依旧是眼前的一些常见的水果,只有极个别孩子会说“我还知道草莓、我还知道荔枝”,幼儿吃过的水果虽多但是回忆起来有些难度,眼前的水果实实在在摆在面前而且确实是经常见到、吃到的水果,难怪孩子只会回答这些答案。于是,我在网上找了许多的水果图片,并和幼儿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认识哪一些,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又能调动所有的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想“我吃过这种水果,它叫xx”。

让幼儿大胆用语言描述: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在活动过程中有“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环节“你喜欢吃哪种水果?”“为什么?”回答是多样的,”“我喜欢吃香蕉,因为他吃起来甜甜的”“我喜欢吃苹果,因为妈妈说苹果营养好”“我喜欢吃葡萄,因为葡萄酸酸的、甜甜的”“我喜欢吃西瓜,因为西瓜有好多的水”……孩子喜欢的原因是多样的,我的应答也是不同的“弯弯的香蕉,甜甜的”“红红的苹果最好吃”“大大的西瓜有许多的水份”老师给的回应有多样性,用肯定的话表扬了孩子的努力,通过描述性回应将幼儿零散的语言进行链接。知道回答问题得到老师不一样的回应,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更加喜欢动脑思考,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其他幼儿思维的活跃。

不足: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多小朋友在一开始看到有这么多的水果,都伸手去摸,还有几个手也没洗就悄悄的自己吃了起来。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告诉小朋友活动结束我们会一起品尝水果,这样幼儿可能会注意力集中点。

大班我喜欢活动反思 篇2

自信是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要素之一,它对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保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在本班幼儿中,大部分的孩子善于表现自己,也有部分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表达不完整、不清楚而且不自信的问题。本学期我想继续通过各种活动来改善以上情况。新学期的第一个主题就是《不一样的我》,幼儿都知道自己大一岁了,长大了、能干了。利用这一主题为背景,我们大班组把“我喜欢我自己”作为公共课,有高老师设计制定教案,发给其他两位老师,再有执教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执教,给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表现的机会,引导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对自己的成长充满希望、树立信心。

活动目标:

1、边欣赏故事边想象故事情节,培养倾听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2、通过情景表演,学习故事对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谈话大胆评价自我,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本活动 “我喜欢我自己”为主题,拿到教案我就在想,如何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案的设计进行了适当的修改。采取的策略是: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才会自信的介绍自己、展示自己。首先,我发挥家长的力量,通过给孩子讲小时候的故事、名字的含义以及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讨论,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其次,通过完成教师课前设计的话题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在“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幼儿积累了知识和经验;再次,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从活动组织形势看,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对活动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该领域的目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具体明确。考虑材料的投放、环节的设计是否为目标服务。课前我对每一个活动环节、活动提问在脑子里边想边问为什么;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考虑到我班幼儿的能力,第一环节以谈话导入“你喜欢你自己吗?”“喜欢那个地方”来切入主题,如果一开始就以讲述故事内容,这样很容易把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层,况且故事内容对大班孩子来说过于简单。于是,我挖掘故事的综合价值,让幼儿通过猜想故事情节——完整听故事——情景表演——评价我自己五个环节来开展活动。在情景表演环节中我首先请能力强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角色练习故事的对话,

其余幼儿和老师一起讲对白部分,重点突出小动物夸奖青蛙的话。由于幼儿表演欲望强烈,我尊重了幼儿,第二次轻能力一般的幼儿表演,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最后一个环节在我的肢体语言提示下,幼儿边大声说边翘起大拇指用“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的小手很能干,会画画、折纸、剪纸……”等结束,使幼儿更加自信,活动气氛更加活跃。课后,我把挂图张贴在语言区,头饰投放在表演区,让幼儿进行自由活动。

小结:材料的投放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教师比较清晰,语言比较生动、自然但不够精炼,活动效果不错。我想一个活动能够精心设计,效果应该还是可以的。

大班我喜欢活动反思 篇3

《我,喜欢我自己》在主题《不一样的我》中,这个主题的主要意图就是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立自信心,并且这节课不仅有故事配套挂图进行,还让了解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小朋友在学的过程中非常有,并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本堂课中,我把目标设定成:

通过谈话大胆评价自我,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边欣赏故事边想象故事情节,培养倾听和思维表达能力。

每都有优点,在第一环节中由谈话导入教学主题,当问到们:“你喜欢你自己吗?喜欢你的哪些地方?以及有哪些本领?”时,他们在快速思考过后都纷纷举手想说。在这时会碰到一个,很多孩子无法描述清楚自己的优点具体是什么或者是跟着前一位小朋友的回答相同的诉说其他一点。这个时候我会比较智慧的把问题简单化的提问孩子们:“你可以想想在学习中你喜欢自己的什么地方?在互动中你喜欢自己的什么地方……”巧妙的把问题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让小朋友明白从什么切入点去回答问题,这样得到的回答效果会更加好。

班级中有很多孩子比较外向,敢说敢做,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属于性格内向型,对性格内向的幼儿,要帮助他们挖掘自身优点,是他们产生积极情绪。再者,大班下学期的年龄状况,应该让孩子们在口语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发展,做到看图会说,能用眼自己观察画面,有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这样才能为顺利进入做好准备。所以目标2就考虑到发展孩子们的语言思维能力,并且在语言上一直坚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一学期下来必定会有。在整个故事讲述活动中,我会适当请孩子们学说话,尝试原句描述对话,这样既是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帮助他专心听课,也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在最后的谈话环节中,我要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自我评价,并用欣赏的眼神和语言给幼儿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自我评价中我发现孩子们说优点不够具体,说缺点也不够具体,有些事情都是小事一桩,可能没有直接的发现自己最大的缺点,这个时候我没有帮助他把自己缺点放大化,只是提点他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改掉这个缺点。我觉得这样做比我把他更大的缺点说出来会更好,因为孩子们的心灵还是比较稚嫩的,有些比较要面子,如果你在大家面前这么说他,可能他觉得反正大家已经这么认为了,我还不如继续这样,这样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

通过这节教学活动,加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我进一步走进孩子的身边,了解他们。如果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更能达到教学效果。培养自信是本堂课的重点,自信是一个孩子非常需要的东西,有了自信能让孩子发光发热,缺少自己的孩子总是唯唯诺诺,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方法很多种,渠道很多种。语言课不仅要有带着他们学习,也要有一定的时间由幼儿支配,这样有松有紧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幼儿学的更好,我会继续努力朝目标前进。

大班我喜欢活动反思 篇4

活动结束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满足幼儿的需求。

《指南》中指提出,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生成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成为主体,教师进则是活动的引导者,综合活动《我喜欢的汽车》中,每位幼儿的兴趣都十分浓厚,活动中,将幼儿聊天的内容进行升华,如:“你心目中理想的汽车是什么样子?”,“它都具有什么本领?”,“你准备怎样设计它?”,逐层提问,让幼儿在脑海中建构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汽车,为幼儿最后的动手实践,打下基础。

二、注重各个领域的整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指南》中提出,“要注重学习和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活动中,我注重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整合,艺术领域中 “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将幼儿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喜欢会飞的汽车!”,“我的汽车上有浆,它可以两用!” “我的汽车是无人驾驶的,永远不会撞车!”,在讨论中积累幼儿的想法,选择需要的制作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心中喜欢的汽车,“开”着自己的爱车进入 “小社会”体验按规则行驶的乐趣,为幼儿将来步入“大社会”奠定基础。

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

《指南》中提出,“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的水平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我设计了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和活动的材料,“扮点组---对已有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 自由组---对材料进行随意组合,剪接、装饰”,“改造组---根据提供的组合材料,进行想象、添加、装饰”。

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设计制作喜欢的“汽车”,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成功点,自信、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喜欢的“汽车”,活动中,幼儿乐乐“开”着自己的“迷你跑车”说:“我的车是电脑无人驾驶,会自动避让前方的车!”;幼儿妞妞“开”着自己设计的“飞船汽车”在天空中飞;幼儿琪琪“开”着自己的“折叠汽车”自由自在地“跑”,据说这种车可以折叠成一个小箱子……

总之,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度都非常高,自行开发和设计的“汽车”都很有特点,活动比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