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舞蹈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舞蹈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八组课文的第一课,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学情分析
小学低段重在积累字词,本课所涉及的生字词数量比较大,也偏难。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蕴含科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科学知识介绍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 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抓住人物的表现,再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从读中受到良好的教 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9个生字(撒、玉、仰、傻、距、组、楚、衡、汉),会写12个字(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12个生字(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从小善于思考、观察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0分钟)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课件演示(夜空、闪动的星星、《小星星》乐曲)。师生随着课件演示,共唱歌曲。启发:同学们,你们喜欢星星吗?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美丽的夜空,闪烁的星星,动听的音乐,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星空图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人物介绍(2分钟)
资料交流:(出示人物图片(张衡)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他有关,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人物之一,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交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提供了一个舞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成功心理。同时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了准备。)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四、识字写字教学(15分钟)
(一)识字
内容:撒、玉、仰、傻、距、组、楚、衡、汉
1.检查识字情况,重点进行生字的正音和识字记字的方法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体验,教师相机点拨重点字音和结构上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扩词和必要的识字方法的提示和指导。
(识字是阅读和协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尊重并激发学 生的创造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大胆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的巧妙的方法来识记生字,活跃了思维,丰富了积累。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 时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
2.组内互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二)写字
内容: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勺、斗、玉、组、数、睡”。
指读,组词。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找出难写的部分,交流书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3.教师示范书写“数、睡”两个字。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如:“数”字左上方的“米”字最后一笔的变化;“睡”字右边几个“横”笔画的长短变化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全班评议。
(写字教学的作用在低年级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扎扎实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体验,进行指导,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合作探究,理解内涵(15分钟)
(一)
1.分组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推选出“阅读小能手”,准备在全班朗读。
2.组间朗读比赛,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评,交流体会。
3.读书交流:在读书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朗读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赛读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彼此的交流利于同学间的互相促进,同时在交流中教 师也能有效地捕捉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 时教学)
第二课时
五、继续合作探究,理解内涵(5分钟)
4.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节:通过读书,请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
5.启发学生在读文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句子进行深入地体会。
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引导学生理解“珍珠”和“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一颗,两颗,一直数 到几百颗,”通过“闪”和上文的“撒”字,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 (读书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实施有效指导的过程。读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训练意识,在尊重学生对课文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提高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六、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启发学生分组学习,合作读书。研读课文2-4自然节。重点从人物的对话入手,体会张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研读问题提示:文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
3.学生分组研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各组发言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学生领悟读书方法,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如要学会提问题:“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赞成哪种看法?” 要抓住人物的表现:“奶奶为什么笑着说?”“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醒来看星星。”从这些表现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结合着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读书方法、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七、品位语言,朗读赏析(10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星空图”。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当时的情境,了解爷爷告诉张衡的天文知识。如:认识北斗星、北极星。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体会“果然的意思。
(情境朗读,加深感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了朗读水平,在情感上与课文内容产生了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拓展延伸(5分钟)
1.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因为??长大后??,所以??”和“张衡成了??是因为??”。
2.从小张衡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在练习与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小张衡优秀品质的影响和熏陶。)
舞蹈教案 篇2
课题: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
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
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
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响 把干等;
教学内容: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 2,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 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 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 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
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 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舞蹈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协调合拍地做动作,学跳双圈集体舞。
2、 通过创编、模仿来学习舞蹈动作。
3、 用动作友好地与同伴交流,体验跳集体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会沿逆时针方向站成一个圆。
2、 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熟悉音乐。
请小朋友听音乐,一边听一边随音乐做动作。
2、 学习基本动作。
引导幼儿随歌曲学习基本动作。
3、 幼儿在双圈上学习与舞伴一起做动作。
(1)组织幼儿站双圈。
(2)重点学习围着舞伴绕圈。
4、 引导幼儿和舞伴面对面做动作。
5、 探索交换舞伴的.想法,
引导幼儿想出交换舞伴的方法。
6、跟音乐完整的舞蹈。
舞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尝试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
2.创编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剪羊毛》音乐,队形及动作变化的图谱一张。
2.幼儿已欣赏过《剪羊毛》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重点创编剪羊毛的动作。
1.你会剪羊毛吗?怎么剪?请几名幼儿示范。
羊一开始不知道要帮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它知道?
2.师示范第一段。
我是怎么表演的?(动作顺序、舞步、哪段音乐开始剪的)
羊在一开始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3.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看图谱学习第一段队形及动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这么多羊毛真高兴,羊儿也觉得很轻松,他们一起又跳了一段舞,还变化了队形呢,你们看。
变化了几种队形?你看懂了哪个?
请一组孩子试试看。
2.在变队形的同时他们还表演了什么动作呢?
还是请这一组孩子表演。
3.另一组孩子尝试。
四、完整表演。
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表演。
执教反思:
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
2.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
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儿,要怎么改变。对这次的图谱也是一样。在这之前没仔细看过队形的图谱,只是根据自己的编排、凭自己的感觉画了几个队形。画完就感觉图谱效果不好,挺乱的,至于具体不好在哪儿,又可以怎么改,我却没再细细思考。现在才感觉到,图谱的作用是让幼儿了解队形的变化,并能跟着图谱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图谱太琐碎,幼儿不能一下子看出原来的队形、要变的队形等。其实只需要把几个队形的样子画出来,如一开始的两排、后来的圆,至于具体的位置反正地上有点的提示。
4.过高估计了幼儿的能力。经常在活动前我会想象幼儿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总容易过高估计幼儿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对孩子分乐句编动作能力的预测、上次《剪羊毛》活动中对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能力的预测,再加上这次对幼儿按顺序走圆形能力的.预测,并且我还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引导的能力,以为就算他们不会,就算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引导也总能做好的。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倔强,以及人本性中有些真的是很难转变,就算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下次还是会不经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挫败,才能把他牢牢记住,用理智克服这一不足,并逐渐内化为新的品质、习惯。可能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该先翻一翻之前进行的一些活动,回顾一下自己的不足,在来谨慎地思考新的。
5.另外,我觉得学会队形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让孩子体验到那种跟着音乐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有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感觉上次曹老师组织的剪羊毛活动成功的地方。
6.开展课题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几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乐课的感觉了,但是进行了反思后,又对下次活动充满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觉,希望下周再组织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