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班语言包水饺教案

2025/08/1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语言包水饺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语言包水饺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乐意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能用语言描述饺子的外形特征。

理解歌词并能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饺子”组图;《包水饺》儿歌音频及伴奏;“包水饺”图片;《包水饺》手指操视频。

实物准备:磁带《包水饺》、录音机、水饺、儿歌《包水饺》的手指谣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组图“饺子”,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饺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你们吃过饺子吗?饺子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皮,皮的表面有各种褶皱,有馅的地方鼓鼓的)

二、学念儿歌

播放儿歌音频及伴奏《包水饺》,出示图片“包水饺”,引导幼儿学念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和饺子有关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谁在包水饺?(羊妈妈)羊妈妈包的水饺是什么样的.?(中间突起两边翘)

播放儿歌音频及伴奏,出示图片,幼儿学念儿歌。

播放手指操视频及儿歌伴奏《包水饺》,鼓励幼儿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播放手指操视频,学习动作。

教师:羊妈妈是怎么包水饺的?(双手手指在头顶做羊角状;一只手将另一只手的手指往内扳)水饺包成什么样?(双手握拳,拳心朝内平举在胸前;大拇指、小拇指升起,做“六”手势)包好的水饺像什么?(两只手保持“六”的手势,大拇指和小拇指相对,前后移动;胸前平举,左右来回移动)

再次播放手指操视频,幼儿跟随视频做动作。

播放儿歌伴奏,幼儿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三、儿歌创编

教师示范创编儿歌,激发幼儿创编兴趣。

教师:老师也来创编一首新的《包水饺》儿歌,你们听听看。

(例如:黄老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朵花、有的像把扇)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尝试创编儿歌。

教师:现在轮到你们来创编儿歌啦,你们想怎么编呢?

幼儿自由创编儿歌,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美工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超轻黏土”和图片“水饺”,鼓励幼儿参考图片用黏土制作饺子。家中包饺子的时候可让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感受包饺子的乐趣并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延伸:

可以在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开设生活区——包饺子,投放真实的饺子皮和饺子馅,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尝试真实的包饺子活动,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在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幼儿进行其他与食物相关的儿歌创编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学念儿歌、手指操、儿歌创编和美工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了包水饺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小班语言包水饺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2.感受手指谣儿歌的特别趣味。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磁带:《包水饺》,录音机、水饺、儿歌《包水饺》。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实物水饺,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教师要注意用儿歌里的话提炼幼儿的讲述内容。)

2.帮助幼儿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用手指谣引导幼儿念儿歌《包水饺》: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水饺(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3.等幼儿熟悉儿歌后,可将"羊妈妈"任意换成自己或幼儿的名字(若换的是幼儿的名字,双手则指向该幼儿)。

活动建议:

此活动最好安排在中午幼儿园吃水饺的那天进行,午餐时和幼儿共同享用水饺。

活动反思:

饺子对于小班孩子最喜欢吃的点心,因此今天的《包水饺》教学我作了一些调整,但总体感觉还是很顺、很成功的。

本次活动的调整与思考:

1、 “从你会包水饺吗”引出幼儿(橡皮泥)包水饺。这一环节中减少了孩子在集体行动中的等待现象,并再次给予了每个孩子动手、说话、想象的机会,这也令我领略到了孩子间的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动手能力强的,饺子丰富而又有创意;想象能力强的,饺子不怎么象样,但一经表述却令人折服。

2、“从羊妈妈包水饺”引出儿歌《包水饺》。这一环节中,有过前面的铺垫,儿歌教学就变得很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手指动作使孩子们感受了儿歌的趣味性,同时又通过个别与小组间的互助回答、图书阅读加深了孩子们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3、“从老师包水饺”引出儿歌的'创编。考虑到这首儿歌较为简单,因此尝试安排了儿歌创编这一环节。实施之后感觉这样的尝试还是可行的!一开始借助示范做饺子,给予了能力弱的孩子一种引导;通过投影仪的展示,也充分调动了幼儿想象的空间,为创编儿歌降低了难度,同时也增添了儿歌教学的趣味性。创编的儿歌有:羊妈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朵花、有的像把扇;黄老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座桥、有的像扇门。

本次教学之后,自我反思了一下,这样的调整还是可行的,当然还有一些课堂方面的常规和细节有待改进:

1、个别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有待我们步调一致地常‘抓’不懈。

2、幼儿语言表述的完整性需要我们每节课都持之以恒地去关注。

小班语言包水饺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乐意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能用语言描述饺子的外形特征。

理解歌词并能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饺子”组图;《包水饺》儿歌音频及伴奏;“包水饺”图片;《包水饺》手指操视频。

实物准备:水饺、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提问:“你们吃过饺子吗?饺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回答,如“白白的皮,皮的表面有各种褶皱,有馅的地方鼓鼓的”。

出示实物水饺,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饺子的`外形特征。

学习儿歌

教师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和饺子有关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谁在包水饺?羊妈妈包的水饺是什么样的?”

播放儿歌音频及伴奏,幼儿跟随学念儿歌。

播放儿歌音频及伴奏《包水饺》,同时出示图片“包水饺”,引导幼儿学念儿歌。

手指操环节

教师先示范手指操动作,幼儿观察学习。

羊妈妈是怎么包水饺的?(双手手指在头顶做羊角状,一只手将另一只手的手指往内扳)

水饺包成什么样?(双手握拳,拳心朝内平举在胸前;大拇指、小拇指升起,做“六”手势)

包好的水饺像什么?(两只手保持“六”的手势,大拇指和小拇指相对,前后移动;胸前平举,左右来回移动)

幼儿跟随视频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儿歌伴奏,幼儿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播放手指操视频及儿歌伴奏《包水饺》,鼓励幼儿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拓展环节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超轻黏土”和图片“水饺”,鼓励幼儿参考图片用黏土制作饺子。

家中包饺子的时候可让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感受包饺子的乐趣并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反思

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乐意学念儿歌,并能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通过观察实物水饺和图片,幼儿对饺子的外形特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手指操环节,部分幼儿的动作还不够协调,需要多加练习。

拓展环节中,幼儿对用黏土制作饺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小班语言包水饺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语言表达:通过讨论和描述,使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包水饺的过程。

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包水饺的基本技巧。

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材料:饺子皮、馅料(如猪肉、白菜等)、擀面杖、小碗、桌布、围裙。

教具:大图板展示水饺的制作步骤,以及相关图片(如水饺、馅料、面团等)。

歌曲:准备与水饺有关的儿歌或歌曲,活跃气氛。

三、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询问幼儿:“你们喜欢吃什么?”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食物,最后引入水饺。

展示水饺的图片,问幼儿:“水饺是怎么做的?”引发幼儿讨论。

讲解示范

步骤1:准备饺子皮,说明形状。

步骤2:放入馅料,讲解馅料的种类。

步骤3:包水饺,展示如何捏合边缘。

步骤4:准备蒸锅,介绍蒸的时间。

教师使用大图板展示包水饺的步骤,讲解每一步的'名称及注意事项。

动手实践

幼儿分组进行包水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制作水饺。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动作,如“我放馅料”、“我捏水饺”。

分享与讨论

完成后,幼儿可以将自己包好的水饺展示,可以彼此品尝。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自己的水饺怎样?”、“包水饺好玩么?”,鼓励幼儿用完整句子表达。

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包水饺的过程,总结所学内容。

可唱与水饺有关的歌曲或儿歌,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四、活动延伸

可组织一次“水饺大赛”,评价幼儿包水饺的形状与创意,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家庭水饺制作,并分享他们的经历。

五、注意事项

确保幼儿的卫生,特别是在处理生食材时。

教师要视幼儿的年龄,适量调整活动的难度与语言表达的要求。

注意幼儿的安全,指导时避免锋利的器具。